以下是含有小鬚鯨的搜尋結果,共23筆
被譽為夢幻鯨種的大翅鯨19日現蹤花蓮外海,而且是相當罕見的大翅鯨母子,讓賞鯨船上的乘客見了相當驚喜。賞鯨業者表示,當時大翅鯨寶寶跳上海面,相當好動,鯨媽媽則守在船旁保護孩子。雖然牠們最後因發現其他船隻而潛入海面,但暌違3年能再度見到大翅鯨,令人感動。
被譽為夢幻鯨種的大翅鯨(座頭鯨)昨於花蓮外海現蹤,大翅鯨母子悠遊海面的樣貌,讓賞鯨船上的旅客見了相當欣喜,賞鯨業者表示,雖然鯨媽媽於海面上沒有大動作,但一旁應為剛出生不久小寶寶卻有跳起來,但沒有水花產生,且鯨媽媽為保護寶寶隨時保持警戒狀態,此次是睽違3年再度見到大翅鯨,相當難得。
基隆八斗子海域日前出現小鯨豚蹤影,體長約3米,由釣友拍攝紀錄下來,經日本學者鑑定後,發現這條鯨豚屬熱帶鬚鯨,且首次出現在基隆海域,為北部海域稀有海洋生物紀錄再添一筆資料。
基隆八斗子海域日前出現小鯨豚蹤影,體長約3米,經釣友發現拍攝後,轉請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協助,經日本學者協助鑑定後,發現這條鯨豚屬熱帶鬚鯨,且首次出現在基隆海域,為北部海域稀有海洋生物紀錄再添一筆資料。
除了日本,冰島和挪威是全球僅有的另外兩個從事商業捕鯨的國家。冰島政府今年2月宣布未來5年捕鯨數目新上限,允許捕鯨人在冰島水域內,每年捕撈209頭長鬚鯨及217頭小鬚鯨,按此計算到2023年將捕殺逾2000頭鯨魚。儘管官方聲稱,這個數量是經過科學計算,不會影響整體鯨魚數量與生態,仍引發保育團體痛批。
針對國際社會對日本捕鯨文化的譴責,日本政府自有一套官方說詞。水產廳指出,鯨魚有80多種,並非全都瀕臨絕種,日本會在不對水產資源量造成惡劣影響的範圍下,仔細計算捕獲頭數後捕鯨。日本強調要維持吃鯨魚肉的傳統飲食文化,並指過度保護反而會使鯨魚增加,破壞海洋生態的平衡,對其他漁業資源造成不良影響。
日本不惜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 IWC)也要重啟商業捕鯨。日本政府主張,吃鯨肉是日本重要的傳統飲食文化,事實上,現在吃鯨肉的日本人少之又少,沒有市場的支撐,捕鯨到底有何意義呢?
日本6月30日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時隔31年,今天日本正式恢復商業捕鯨,水産廳同時公布了今年底前捕鯨配額,上限為227頭。
據英國獨立報(Independent)報導,日本再次因為「科學研究」獵捕鯨魚的任務,成為國際社會抨擊的對象,前往南極(Antarctic)海域的日新丸號(Nisshin Maru),遭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指控,不僅使用炸藥殘忍獵捕鯨魚,更捕捉並宰殺122條懷孕鯨魚及114條幼鯨,而所謂的科學研究後,卻將這批鯨魚轉售餐廳與店舖,成為諸多饕客的盤中美味。
南極悲歌再度上演,日本於今年初派遣船隊至南極海域獵殺鯨魚,捕鯨船隊已於今天(31日)完成任務返回日本,也捕殺了當初預定的333頭數量,日本水產廳表示這次沒有任何護鯨團體抗議。
據日本共同通信社(KYODO NEWS)報導,日本政府不顧國際和多個非政府組織反對,又將派出日新丸號(Nisshin Maru)前往南極(Antarctic)海域,進行為期5個月的「科學研究」獵捕鯨魚的任務。日本水產廳的公告中指出,此次任務主要為對南極海生態系進行調查,預計要獵捕333頭小鬚鯨(minke whales),藉此對小鬚鯨的體態、皮膚、性成熟期和基因等項目進行深入分析研究。除8,145公噸的日新丸號外,另有4艘6、7百公噸的輔助船隻一同前往,勢必又將引起相關團體的高分貝攻擊。
據法新社(AFP)報導,不顧動保團體的抗議,日本政府執意進行為期3個月、新一階段的捕鯨任務,將派遣3艘捕鯨船前往西北太平洋海域,預計將捕撈43隻小鬚鯨(minke whales)和134隻塞鯨(sei whales)。這是繼4月份從南極洲海域獵殺330隻鯨魚,日本再次進行所謂的「科學研究」計畫。曾一度被國際法院和國際捕鯨委員會禁獵的日本,但不到兩年的時間,日本官方就以研究計畫重啟捕鯨計畫。
睽違10多年,花蓮七星潭海域今天上午出現2頭大翅鯨,讓賞鯨船上的遊客尖叫聲不斷,直呼「超級幸運」;業者開心說,今天是值得紀念的日子。
海牙國際法庭曾下令禁止日本捕鯨活動,然而日本當局態度照舊,日本水產廳周一公布,在今年5月至7月的「科研捕鯨」計劃中,於太平洋西北海域捕捉了90條塞鯨及25條布氏鯨。今年捕鯨的數目與去年相若。早在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已經通過決議、禁止商業捕鯨行為,捕鯨只能用於科學研究,尤其對現在的日本人來說,鯨魚肉只是「懷舊的食物」,大部分日本人根本不吃。
一條長達約6.7公尺的小鬚鯨,於6月1日晚間在蘇格蘭聖安德魯(St Andrew)一處海灘擱淺,水族專家到場視察過後,擔心鯨魚屍體會因為胃內產生化學作用而爆破,決定將鯨屍移到岸邊遠處進行解剖化驗,以了解其死因。
花蓮距陸地不遠的海面上今天出現抹香鯨、喙鯨和鬚鯨,賞鯨業者呂世明說,非常驚訝一天內能看見這麼多鯨,有數十隻的家族、也有少見的小鬚鯨。
一群生物學家在當地居民報案目擊後趕到墨西哥海岸,在那裡海岸發現一對已死亡的連體幼鯨,這可能是首例有記載的連體雙胞胎灰鯨。此前其他種類的鯨魚也出現過連體雙胞胎,如大鬚鯨、小鬚鯨等,但灰鯨並未發現過類似情況,這對連體鯨魚只有7英尺長,而正常出生的鯨魚長度一般為12到16英尺。
不顧國內外環保團體的反對,日本水產廳11月30日宣布,8145噸級的「日新丸」等4艘捕鯨調查船12月1日將啟航前往南極海調查捕鯨,預定至明年3月上旬將捕獲333頭南極小鬚鯨,以調查研究其生態。
成大鯨豚研究中心教授王建平30年來累積150具鯨豚標本,他25日公布10月在八掌溪出海口擱淺死亡的抹香鯨頭骨,並宣布12月18日起在台北士林科學教育館展出6隻完整的鯨豚標本,透過標本展示與解說,提醒民眾關注海洋環保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