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少口罩的搜尋結果,共855筆
本土第四波新冠疫情延燒,耳鼻喉科醫師張弘表示,最近到診所的確診患者增多,有 80%都是第一次染疫,也有打了四劑或五劑疫苗仍感染的人,「天選之人」難逃這波疫情,他提醒尚未確診人、高風險者和一劑疫苗都沒打的族群,出入公共場域要勤洗手、戴口罩,尤其是高風險者應減少群聚機會。
蔡英文總統昨(2)日晚間出席「COVID-19捐贈感恩暨授獎表揚晚會」,感謝各行各業為防疫付出的所有國人同胞。對於蔡政府的防疫結尾不見檢討改進,竟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解編隔天辦授獎表揚,中廣董事長趙少康痛斥蔡政府直到防疫的最後一刻,還在大內宣。
53歲宋少卿2006年娶回小10歲老婆譚曉詩,婚後卻4度被媒體抓包與其他女性互動親密,但他一概否認出軌,強調「有牽手關係,但絕無肉體關係!」2年多前,宋少卿上節目受訪因家中長輩接連過世,意外與老婆關係好轉,今年一月他出席活動時提到酒駕後老婆曾震怒,表示兩人關係依舊;怎料,時報周刊CTWANT直擊一名短髮熟女獨自進入宋少卿位於台北南港家中,女方不只可以自由出入宋少卿住處,還陪他看牙醫、吃飯、聚餐,2人更曾公然在街頭上演「熊抱」戲碼,令人十分好奇宋少卿的婚姻狀態!
新聞提要■韓國口罩令早已解除,為何街頭上仍有那麼多人戴口罩?答案是:青少年不想成為別人眼中的「失望」;大人不想要在「面部表情」上努力;首爾人比起疫情更怕霧霾;還有一大部分人只是因為習慣…。
大眾運輸工具口罩令今起解除,民眾可自主決定是否配戴,一名網友表示,今早搭乘捷運,發現有9成以上的人還是戴著口罩,不解明明可以免戴口罩,為何大家還是戴著?貼文曝光網友也紛紛點出戴口罩的優點,但也有人不以為然說,「指揮中心是改『建議配戴』,要不要戴自行決定。」
多數室內場所、校園及室外空間,自3月6日起,不再強制戴口罩;醫療照護機構、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兩大場所仍需戴口罩。入口網站「Yahoo奇摩」7日起針對「口罩解禁滿一個月,你身邊戴口罩的人變少了嗎?」進行網路民調,截至7日晚上8點,45.40%網友表示身邊戴口罩的人變少了,不過也有46.3%的網友表示沒有變少。
快篩陽輕症或無症狀民眾免通報、免隔離措施,將自3月20日起實施,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16日表示,有可能在4月實施新冠肺炎法定傳染病「改類」及指揮中心降級開設。他並透露,近期可能先解除大眾運輸的口罩令,不強制戴口罩。
韓國防疫當局今天宣布自20日起全面取消搭乘大眾運輸時必須佩戴口罩的規定,民眾僅在出入醫療院所、藥局等高風險場所時仍須戴口罩。
傳統24節氣介於驚蟄與春分交替時令,腸病毒好發進入高峰期,大甲李綜合醫院小兒科最近湧進數起腸病毒案例,年紀都是5、6歲幼稚園大班幼童。小兒科主治醫師余秋霖說,新冠疫情影響大部分學童皆戴口罩;最近口罩禁令解除,不少家長忽略勤洗手衛生習慣,易讓病毒從口入染上腸病毒。
口罩禁令已鬆綁多日,但在大街上仍看到大部分民眾戴著口罩,讓疫情增加容貌焦慮者的話題掀起一陣討論。心理醫師周學徹解釋,其實容貌焦慮與疫情無關,只是疫後進到不須隨時戴口罩的時代,會讓原有容貌焦慮「特質」的人,感覺少了保護傘,並坦言「口罩根本就是容貌焦慮者的救贖」!
觀光大國泰國近期空污嚴重,首都曼谷更被黃褐色廢氣籠罩,掩蓋掉大樓,整座城市黑壓壓一片,PM2.5濃度連續多日超標,今年以來全泰國已有逾130萬人因空污生病,包括20萬人中風,近一周也有將近20萬人就醫。
日前口罩放寬令已全面進駐校園,但卻有多數學生表示仍繼續戴口罩,校方也觀察到學生出現「脫罩」的容貌焦慮症狀;而大多數民眾也同樣自行維持「口罩政策」。心理醫師周學徹解釋,從不需要以真面目示人的疫情生活,進到不須時時戴口罩的時代, 會讓有容貌焦慮「特質」的人,感覺少了保護傘,並坦言「口罩根本就是容貌焦慮者的救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今(6)日起校園口罩鬆綁,學生可自行決定在教室是否佩戴口罩,但有家長擔心學生若戴口罩可能會有校園霸凌,不戴口罩也可能產生容貌焦慮;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理事長張自強表示,校園口罩鬆綁其實是採自主方式,由校園師生決定可戴也可不戴,循序漸進及尊重自主的方式,以降低不戴口罩的壓力。
巴西國家衛生監督局(Anvisa)今天決定,在巴西機場限制區域和飛機內不再強制使用口罩。但專家強調戴口罩遏制疾病傳播的重要性。
各級學校3月6日起室內空間可不用戴口罩,教育部呼籲學校及老師尊重每位學生的意願,不宜以一致性或特定管教措施強迫之。對此,校長表示將全力避免校園內的「口罩霸凌」,但老師則憂心可能引發「師生衝突」。
本土新冠疫情連續3周下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公布新增1萬3137例本土個案、30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6例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羅一鈞預估,如二二八連假後疫情持續穩定,3月6日校園口罩鬆綁措施應能如期上路。國內累計染疫人數已達999萬8752例確診,推估今天將突破千萬人次。
近年受疫情影響,人們減少出門,幼童在家沒有其他的玩伴及學習對象,就算到公園玩,遇到其他小朋友,人人把口罩戴牢,導致學習互動減少,有語言治療師觀察到,1-3歲不願開口的孩子人數明顯增加,建議家長注意孩子的溝通及表達能力,若有語言發展遲緩的跡象,可至復健科進行語言評估,把握黃金治療時機。
雲林縣麥寮鄉台塑六輕工業區阿媽公園生態豐富,曾被列入交通部全台觀光遊憩據點,後因疫情期間遊客減少不再列入,六輕18日表示20日室內口罩令解禁後將恢復一般參訪活動,將規畫阿媽公園結合廠區北側濁水溪出海口生態園區,介紹六輕致力生態維護情況,打造雲林沿海生態旅遊景點。
新冠肺炎疫情趨緩,但新春年假前後,諾羅病毒、A型流感卻大暴發,雲林縣北港鎮媽祖醫院統計,最近諾羅病毒與A型流感的門診比率比疫情前還高,原因在於大量出遊人潮與群聚,面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2月20日實施部分室內場合口罩解禁,小兒科醫師建議小孩與老人持續戴口罩,「口罩是對抗病毒最佳利器,有戴絕對有保佑」。
終於等到室內可免戴口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2月20日起鬆綁室內口罩令,3月6日起進一步鬆綁校園口罩措施。牙醫師指出,戴口罩對預防病毒傳播是重要措施,但可能導致一些不良習慣,埋下蛀牙、呼吸習慣改變等口腔健康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