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尖峰用電的搜尋結果,共505筆
臺灣港務公司舉辦「《SEE THE FUTURE》未來港灣峰會」國際展會28日登場,遠傳電信總經理井琪將以「擘劃新世代、永續智慧旅運」為題,出席座談分享以資通訊技術,助力港區淨零減碳、數位升級,並於現場展出首度亮相高雄港旅運中心智慧營運管理平台,以及智慧路口、微電網解決方案等創新應用成果。
盈正(3628)今年10月營收2.44億元創今年單月次高,今年前3季EPS為1.19元,毛利率達26.3%。盈正不斷電及儲電等系統,也成為建構「電網韌性」的一環。
進入秋冬空汙季,對供電是一大考驗,但看台電官網電力供需預測,卻都是綠油油正常燈號。對此外界批評,現行備轉容量率數字早已失真,像9月某天台電預測備轉率高達21%,跟晚上真實容量竟差距2倍以上。台電坦言,現在備轉率確實無法反映夜間裕度較小問題,但改不改,權責在電業管制機關。
沒了核二,高雄興達電廠舊燃煤1號機操作許可證昨又到期,讓今年秋冬空汙季停止運轉機組增至6部,台電預估10月、11月夜間備轉容量率將落到7%至8%,秋冬電力呈現吃緊。另外,測試階段的大潭8號機,被台電計入備轉率中,遭能源團體質疑「灌水」,美化供電數字。
為服務用戶,瞭解用戶用電需求,台電台北北區營業處於9月27日上午於該處3樓大禮堂舉辦「112年度旅宿業座談會」,特邀請轄內旅宿業的高壓用戶參加,會中除安排專員針對「新尖離峰時間電價方案」、「成功案例分享」及「經濟部節能設備補助介紹」等內容簡報,並提供同業移轉夜尖峰成效良好的經驗及節電措施,期能達觀摩學習之效果,有利各位旅宿業者降低用電成本,北北區處並提供「桌邊服務專員」客製化且專業貼心的服務,瞭解個別用戶的用電需求,增進台電服務品質與效率。
用電大戶懂得智慧用電,就可節能又省錢!南投縣草屯鎮1家金屬加工廠今年5月起響應「智慧移電」計畫,8月統計4個月較去年同期用電量減少40%,電費節省超過134萬元,台電南投區處盼其成為企業戶用電表率。
PwC「2023美國大型能源用戶調查報告」表示,企業在能源轉型的過程中,無法靠一己之力完成,超過90%的受訪企業表示需要外部支援,以提供適當的能源解決方案,例如自用發電(on-site generation)、電池儲能(battery storage)等。更有46%受訪企業期待現場發電及電池儲能等解決方案能很快出現。 針對如何縮減能源轉型之路上的鴻溝,PwC提出六大關鍵:發電(the generation gap)、電網(the grid gap)、儲能(the storage gap)、電能轉換(the conversion gap)、關鍵礦物(the critical mineral gap)和資金缺口(the funding gap)。
氫能在今日台灣是當紅炸子雞,蔡政府投入極大資源發展,媒體上新聞不斷。出風頭的程度絕對不輸離岸風電與太陽光電,給大眾的印象為氫能是台灣減碳抗暖大救星。但細察政府對氫能的規劃,與其他國家相較,台灣又走偏了路,台灣人民又要為錯誤政策付出昂貴代價。
氫能在今日台灣是當紅炸子雞,蔡政府投入極大資源發展,媒體上新聞不斷。出風頭的程度絕對不輸離岸風電與太陽光電,給大眾的印象為氫能是台灣減碳抗暖大救星。
八二三炮戰65週年前夕,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今(22日)提早抵達金門,並提出6大主張,打造金門成為「兩岸經貿示範區」,其中包括推動金門與對岸的通電通氣。對此,台電表示,金門地區現有發電機組供電能力足夠,可滿足金門地區尖峰用電,無須向中國大陸接電。
媒體稱景氣差救了供電危機,台電今天發布新聞稿駁斥,指今年傳統用電尖峰未過,但至今最高瞬間用電量,仍創下10年來的第2高,較2016年當年度最高用電量更是增加約1成。
核二停機今年供電本走鋼索,但景氣差卻反救供電!過往每年用電高峰多落在7月底,且每年創新高,但根據台電最新統計,今年7月最高尖峰負載卻僅3961萬瓩,不但沒破紀錄,還比去年高點跌落115萬瓩。這是自歐債危機後,11年來該月最高用電首次出現衰退紀錄。
差點重演815大停電!前天晚上中油台中接收站(二接)因儀控故障供氣中斷,導致北部大潭、民營海湖兩電廠共340萬瓩電力不見,造成長達3小時供電拉警報。台電緊急水力全開、備用氣渦輪全啟,得以度過危機。但721斷氣最終能逃過分區限電,靠的是剛好有三大幸運符保佑。
監察院調查2021年「513大停電」與2022年「303大停電」事故,於上周提出糾正案,彈劾台電公司興達電廠員工及廠長共八人。糾正案文同時提及,台電公司透過需量競價措施及啟用核二、三廠緊急用「氣渦輪發電機組」,緩解供電壓力。負責調查的監察委員受訪時指出,2020年至2022年10月期間,兩座核電廠內四部氣渦輪發電機組總共發電18個月,作為用電尖峰及大型機組跳脫時的支援電力,而且未將發電量納入電業年報,形同「黑電」。
監察院調查台電大跳電,意外揪出核二、三廠內應作為備用電源的「氣渦輪機」機組,竟有18個月供作調度電源。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競辦發言人陳柏翰6日說,這顯示缺電是不折不扣事實,也代表民進黨宣稱的「非核家園」一切攏係假;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劉世芳強調,核二、核三所使用的是輕柴油,並非核能原料發電;不過核二氣渦輪機昨天下午再次啟動,學者直言就是供電極度吃緊。
監察院糾正台電調度核二、核三廠內緊急電源氣渦輪機,長達18個月用作電力尖峰或大型機組跳脫時的調度電源,發電量又未納入電業年報,今遭藍營質疑「黑電」。對此台電反駁,氣渦輪機並非核電,一年本就可發720小時,其中600小時允許支援尖峰用電調度,依定義不須載明電業年報中,也不算在核電廠供電時數中。
為實現地球永續,台電擬定五大永續發展圖像並積極落實,過去六年來,已六度榮獲被譽為亞洲評價最高CSR大獎「亞洲企業社會責任獎」(AREA, Asia Responsible Enterprise Awards),今年再度奪下「綠色領導獎」與「社會公益發展獎」兩項殊榮,歷年來總計獲得10座大獎。
台電台中區處12日召開大台中地區「用電大戶座談會」,有「空調用電高佔比」的餐飲業、旅館業、百貨業及大型辦公大廈等業者百餘人參加,台電提供「聰明用電」撇步,建議善用空調設備「儲冰系統」運轉特性,在離峰用電時段「儲冰蓄冷」;待尖峰時段啟用「融冰」效果供應冷房需求,可大幅減少尖峰用電,節省電費。
民進黨非核家園神主牌近日轉彎,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日前聲稱,應讓停機的核能機組維持緊急使用效能;總統蔡英文5日也說,核電是非常非常極端之下,可能的方案之一。核二廠1號機已於2021年12月28日除役,核二廠2號機也於今年3月15日除役。但國民黨立委王鴻薇8日PO出一張網圖驚喊「核二復活了?」有眼尖網友指出「這是燒油的緊急發電機,會動到這個代表缺電(備轉不足)」、「拿緊急電源做基載?」
為因應氣候變遷影響,依經濟部去年召開電價費率審議會,決議擴大約2.5萬戶高壓用戶,例如科學園區、百貨旅館業等用戶夏月電價期間,由原6月至9月擴大為5月下半月至10月上半月(5/16~10/15),自今年1月1日起實施,而因夏月時間拉長1個月,自今(112)年1月起的非夏月電價已先調降,以維持全年平均電價不變;一般民生用戶(約1,400萬戶)不受影響,循例於6月1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