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就業市場的搜尋結果,共3,153筆
儘管干擾市場雜音仍多,但因升息週期將結束、企業盈餘落底及資金持續流入的優勢,法人持續看好美股後市。
挑戰極限,缺少的從不是勇氣,而是來自一整個團隊的支持,台灣投資型保險領導品牌安聯人壽推出全新「百萬領袖創業計畫」增員廣告,以兼具扎實訓練及優渥獎勵制度的「百萬領袖創業計畫」,提供專屬36個月國際培訓課程、百萬成處創業基金,以及24個月專案津貼,尋找勇於創夢、創業、創富的保險事業夥伴,持續搶占在台灣保險業務菁英的市占率,穩健朝2025年業務大軍增至1萬人之目標邁進。
歐盟統計局Eurostat 2日公布,歐元區8月失業率從7月的6.5%略降至6.4%,符合市場預期並與6月同為歷史最低。青年失業率從13.9%降至13.8%,顯示歐元區就業市場穩健、勞工供應持續吃緊,此趨勢帶動薪資成長並推升通膨。
大陸服務業供需擴張速度明顯放緩,今日公布的9月財新中國通用服務業經營活動指數(服務業PMI)為50.2,較前月下降1.6個百分點,已經連續九個月位於擴張區間,不過連續兩個月刷新年內新低。服務業界的信心度也降至2022年12月以來新低。
今日公布的9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6,較8月微降0.4個百分點,近五個月來第四次處於榮枯線以上,顯示大陸製造業景氣持續恢復。然而,全球經濟低迷,需求擴張放緩,用工重現收縮,企業家樂觀情緒降至一年來低點。
新北市政府統計今年到8月底,65歲以上市民已有71.1萬人,為促進中高齡長者就業,新北市勞工局今(26)成立「三重銀髮據點及續航中心」,方便溪北地區民眾就近求職,勞工局設定目標,未來4年促進至少5000名銀髮族就業,中高齡者勞動參與率再提高3%。
今年美國聯準會升息不若去年積極、景氣衰退可能性降低,及AI題材發動,帶動美股走出去年大幅修正陰霾。投信法人表示,市場上修美國第三季經濟增速,未來景氣有望維持溫和擴張,企業獲利可望逐季改善,可支撐美股,新科技、新商機持續發酵,美股後市仍值得期待。
美國聯準會9月雖未升息,但因態度仍偏鷹派,加上美國就業數據仍強勁,市場預期年末仍可能升息,債市投資情緒受影響。據美銀最新統計顯示,過去一周主要債市除投資級債外,其他都是淨流出狀態,且投資級債淨流入幅度也較前一周明顯降溫,債市資金動能顯現減緩。
台灣出生率近幾年來在全球排名持續墊底,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台灣人口結構改變,倒金字塔的人口時代已經來臨,專業人才老化日益嚴重,許多產業逐漸面臨人力短缺的難題,新加入就業市場的年輕世代數量,無法滿足產業屆齡退休的勞動人力缺口,導致產業出現專業技術人才斷層的危機。
美國聯準會9月決議按兵不動,聯邦資金利率區間維持在5.25%~5.5%,並預期今年底前將再升息1碼,符合市場預期,但令人意外的是明年預估降息幅度由4碼縮小為2碼,主席鮑爾在記者會的發言,也進一步為利率峰值將更高、更久做了更明確的定調。
美國聯準會(Fed)暫停升息,市場預期升息進入最後階段。法人指出,升息尾聲,通常伴隨債市榮景,隨美國國債殖利率高於3.5%的合理價值估計,美國政府債券吸引力提高,看好債市機會,此時布局ESG債券將是不錯時機。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中國經濟似乎已躲過一輪破壞性的消費通縮,至少目前是這樣」。從邊際上看,情況正在好轉。但壞消息是,這一切都建立在基數很低的情況下,中國政府需採取更多措施來支撐房地產市場,房地產業危機的陰霾依然籠罩著中國經濟。
和以往一樣,本周聯準會政策會議的關注重點在於決策官員預期未來怎麼做,而非他們正在做什麼。
台股第三季受到聯準會利率政策以及基本面尚未回溫等消息影響,表現盤整欠佳。展望第四季,施羅德台灣樂活中小經理人葉獻文認為,目前看到台股有進出口數字回升,企業獲利轉佳以及美中兩大市場的干擾降低等三大正向影響,再加上正式進入台灣的選舉階段,因此預期第四季台股能有倒吃甘蔗的情況,逢回即是買點,建議投資人可逐步以台股基金布局。
香港《經濟日報》引述《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經濟似乎已躲過一輪破壞性的消費通縮,至少目前是這樣」。從邊際上看,情況正在好轉。但壞消息是,這一切都建立在基數很低的情況下,中方政府需採取更多措施來支撐房地產市場。
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處相對高點,投資人進場好時機。投信法人表示,升息進入尾聲,投資級債往往在升息停止後一年,都會呈現上漲趨勢,且不論是在停止升息當日進場、前二個月進場或前三個月進場,持有一年後達正報酬的機率均是100%,即現在正是入手優質公司債基金的好時機。
近期美國公布的多項經濟數據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和生產者物價指數(PPI)都受到了汽油價格上漲的影響,顯示通膨壓力正在增大。然而,低於預期的初領失業金人數和強勁的零售銷售數據顯示,美國的就業市場和消費者支出仍然相對穩健。
疫後內需復甦,餐飲需求火爆,缺工問題卻持續困擾餐飲業者,現在是不缺地點、不缺資金,但就是缺人才,曾有員工倒垃圾,就被同商場競業遞名片,探詢跳槽意願,意即不僅要對外招募新的員工,既有員工也要顧好,慎防隨時被別人挖角的「防挖角時代」。
越南一項就業調查報告示警,境內資訊工程師每年失業人數介於15萬至20萬人,原因出在職能水準與市場需求出現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