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尼龍原絲的搜尋結果,共20筆
終端需求仍低,原物料價格維持高檔,加工絲、尼龍產業景氣低迷;為避免高成本庫存,國內聚酯、加工絲、尼龍廠產能利用率下滑,市場指出,相關廠商第四季的產能利用率平均維持在8成以下。
國內主要加工絲廠宏益(1452)9月營收1.33億元,年減17.92%,是近二年來單月低點。市場認為,服飾市場因通膨導致消費力降低,品牌廠及通路商庫存增加下單動能減,國內紡纖供應鏈中的加工絲、尼龍廠因產業規模小衝擊較大,第四季營運恐也將走弱。
受到通膨、升息影響,全球品牌服飾廠及通路商庫存去化速度較預期慢,對聚酯加工絲、尼龍等紡品下單動能減弱,市場預期,國內紡纖中游廠宏益(1452)、力鵬(1447)、集盛(1455)、聯發紡(1459)等業者,第四季營運恐趨向保守,加上去年基期高,估年減幅約有1成。
受到通膨、升息影響,全球品牌服飾廠及通路商庫存去化速度較預期慢,對聚酯加工絲、尼龍等紡品下單動能減弱,市場預期,國內紡纖中游廠宏益(1452)、力鵬(1447)、集盛(1455)、聯發紡(1459)第四季營運恐趨向保守,在去年基期高下,估年減會有一成左右。
油價飆漲,導致PTA、CPL等原料價格大漲,生產成本增加,加上通膨讓各項物料價格漲,且業外收益減少,聚酯、加工絲、尼龍廠宏益(1452)、集盛(1455)今年第一季稅後淨利都呈年衰退,且幅度都超過50%。宏益首季稅後淨利5,118萬元、年衰退61.9%,EPS為0.39元。集盛第一季稅後淨利8,049萬元、年減78.92%,EPS為0.15元。
面對客戶下單趨勢改變,國內中小型紡纖廠在資金規模以及發展策略,則是透過產品多元化、調整產品結構、增加環保機能產品比例、生產特殊性以及技術門檻較高產品發展,來提升競爭力、爭取少量多樣訂單。
全球原物料價格齊漲,主要產棉國美、印等地天候異常,加上新疆棉花遭到抵制,造成國際棉花價格今年以來持續上漲,7日來到每磅1.26美元,南紡(1440)可望有低價庫存直接受惠。另外,在棉價上漲或供給不足,市場指出,力鵬(1447)、宏益(1452)、集盛(1455)、聯發紡(1459)等化纖廠,營運可望因具替代價值間接受惠。
主要以尼龍相關產品為主的集盛(1455),今年前三季每股稅後淨利1.58元,是12年以來新高。集盛13日在法說會上指出,未來CPL價格應可保持平穩,目前客戶訂單穩定,2022年可維持獲利局面。
主要以尼龍相關產品為主的集盛(1455),今年前三季每股稅後淨利1.58元,是12年以來新高。集盛13日在法說會上指出,未來CPL價格應可保持平穩,目前客戶訂單穩定,2022年應可維持獲利局面。
去年因新冠疫情爆發,台灣產業普遍受到衝擊,國內高端尼龍製造廠-展頌(4427),長期以來不斷投入新產品開發,創造產品的差異化,在高端尼龍產品與工業用、衣料用等特殊尼龍市場嶄露頭角,獲得國際知名大廠肯定,其創新研發的堅強實力,不僅讓展頌成為尼龍業界的領頭羊,更在今年上半年走出陰霾,繳出亮眼成績。法人預估,展頌營收將較去年有30%的成長,不僅今年將有不俗表現,未來營收也可望逐年成長。
受惠聚酯、加工絲價格上漲,國內紡纖原料廠宏洲(1413)、宏益(1452)、集盛(1455)、聯發紡(1459)今年第一季營運成長幅度都有一成以上。業者依目前手中訂單能見度估,營運成長期應可維持到5月。
補庫存,下游客戶拉貨動能仍強,尼龍、加工絲等產品價格2021年以來仍維持高檔,激勵國內中游紡纖廠營運衝高,集盛(1455)、宏益(1452)、聯發紡(1459)1月合併營收年增幅度均達兩位數。
補庫存,下游客戶拉貨動能仍強,尼龍、加工絲等產品價格今年以來仍維持高檔,激勵國內中游紡纖廠營運衝高,集盛(1455)、宏益(1452)、聯發紡(1459)1月合併營收有2位數年成長。
中美貿易戰、新冠肺炎疫情,驅動全球紡纖供應鏈轉向東南亞集中;國內主要生產規格化產品的紡纖廠,為求競爭力提升,投資往垂直整合或特殊性、技術門檻較高產品發展;大東(1441)加入碳纖複合材生產市場、集盛(1455)投資聚酯原絲產線,下半年產能可增加一~二成、聚紡(4429)投資高階精密染整廠。
受到疫情衝擊,尼龍、加工絲廠集盛(1455)2020年前11月營收大幅衰退38%,集盛11日在法說會上指出,在稼動率提升、產品結構調整下,加上新冠肺炎疫苗研發問世下,預期2021年營運可重返營運正常軌道。
紡織股集盛(1455)今舉行線上法說會,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第2季歐美接力封城,對全球紡織業景氣造成重傷害,集盛今年前3季營收僅53.97億元,比起去年同期大幅縮水逾4成;稅後淨損3.27億元,換算每股淨損0.56元。展望2021年,公司表示營運績效可望較2020年有大幅進步。集盛目前營收占比依次為尼龍粒,加工絲,原絲和工程塑料。尼龍粒主要是外銷,而加工絲,原絲主要是內銷;至於工程塑料內外銷約各半。
大陸產能供過於求,CPL等原料價格持平,尼龍粒產品下游需求疲弱,加上庫存水準高,市場預期尼龍產業環境景氣到下半年才有回暖,尼龍廠力鵬(1447)、集盛(1455)第二季營運力拼維持去年水平,扭轉首季衰退。
為降低庫存,提升獲利能力,掌握原料供應,集盛(1455)總經理蘇百煌22日在法說會上指出,將新建聚酯原絲生產線,預計明年第三季投產。
有鑑國內最上游紡織用尼龍66切片悉數從歐美、日本進口,加上因應中國尼龍6產能供不應求,聚隆(1466)力麗(1444)紛紛加入擴產行列。
傳統紡織產業獲利不易,紡織廠轉型成為主流,上下游垂直發展更是主軸;弘裕(1474)從胚布研發走向機能性布料,第三季逆轉勝,今年虧轉盈、尼龍原絲廠聚隆(1466)搭上多功能布料廠供應鏈,10月營收創今年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