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工商時報+陳信榮的搜尋結果,共7,091筆
自行車巨擘巨大集團執行長劉湧昌,向政府進言成立碳權銀行,期待讓減碳成為全民運動,一起騎YouBike賺綠金。劉湧昌的建言,提醒台灣要正視碳權議題,應要加速建立「碳交易平台」、提升碳費價值,釋放台灣的碳權能量,不僅能成為企業外銷的助力,同時轉化為綠金,推進綠色共享交通。
好不容易盼到疫情降溫解封,正要迎接全新的一年,出口導向的台灣,卻是黑天鵝一隻隻降臨,先是電子業訂單驟減、台灣出口動能銳減;緊接著巨大延票事件,成為自行車產業庫存過剩的照妖鏡;農曆年後國內無薪假再起,元凶直指疫情期間接單滿滿的工具機產業。種種跡象,說明台灣的「疫情紅利」恐怕已經結束,產業界苦日子才正要開始。
台股金兔年強彈收復萬五大關,歐美市場同樣呈現強勢反彈格局,反觀預估獲利逆勢增長的東協市場,其今年股價表現卻敬陪末座。凱基投顧表示,觀察國際資金今年以來大幅回補台灣與韓國兩地股市,但僅微幅調節東協市場股市,意味市場只是著眼跌深行情的短期操作,因此維持台股今年將呈現「先蹲後跳」看法,呼籲投資人仍須審慎操作,留意市場波動風險。
裕隆日產汽車新年度本業擁兩大利多,原物料、零件供應短缺谷底已過,且多款新車上市產品競爭力大增,總經理蔡文榮看多今年營運前景,14日一口氣上調今年新車銷售目標2成至3萬輛以上,其中「免充電電動車」X-Trail e-Power上市前就把全年配額賣光,帶頭點火今年業績。
汽車金融雙雄和潤(6592)、裕融(9941)受惠於農曆年前資金需求傳統旺季,元月不受工作日銳減影響,業績照樣衝鋒。和潤1月合併營收21.39億元,改寫同期新高、單月次高,合併資產總額更飛越2,500億大關創新猷。裕融1月稅後純益5.7億、年增8.7%,改寫同期新高,EPS達1.11元。
捱過疫情三年的衝擊,汽車業好不容易盼來市場復甦春燕,卻遇到缺工問題絆腳,讓產能無法及時拉高對應市場訂單需求,業者急跳腳。兩大汽車製造龍頭廠-國瑞、中華汽車都被迫申請移工補充第一線人力,打破國產車廠多年來不用外勞的傳統。
今年即將慶祝成立70周年的裕隆集團,新年度因應新事業、新車型的需求將大舉徵才,據悉開出總數近千人職缺,規模為近年最大。其中,中華汽車今年開出200人職缺最多,中華車表示,以數位轉型與新能源研發人才為重點,同時因應代工MG品牌車銷量成長,今年要挑戰1萬輛規模,必須提升生產線人力。
東陽(1319)1月自結合併營收14.98億元、年減14.10%,落入近11個月低點,公司解釋,係因元月適逢農曆春節長假,工作日大減所致。由於正值AM(售後維修汽車零件)傳統旺季,歐美市場需求熱絡,法人樂觀東陽2月起營收恢復成長動能。
國內最大共享交通品牌iRent爆出會員個資外流事件,iRent4日發表聲明致歉表示,已於第一時間進行缺失防堵,並以電子郵件方式主動通知逾40萬有風險的客戶,給予時數折抵券慰問。
台灣輕型商用車銷售龍頭寶座易主,和泰汽車代理的豐田Town Ace(發財王牌),在廂式車型加入銷售陣容下,元月新車銷量衝上1,609輛首度封王,終結對手中華汽車長年連霸紀錄。
去年跌跌不休的國內機車銷售市場,新年伊始出現止跌訊號?元月儘管因史上最長年假使工作日驟減,但機車銷量4.45萬輛僅年減2.7%,對比去年第四季動輒2、30趴的跌幅明顯收斂,業者期待是市場回春訊號。
車業領導廠裕隆集團1日開工,執行長嚴陳莉蓮喊話,過去四年推動務實轉型策略下所累積的資源,將從兔年開始發酵,裕隆集團將戰勝總體環境的考驗,相信會愈來愈好!
特斯拉銷售暴起暴落,拖累兔年台灣車市首月無法開紅盤。受史上最長春節連假、新車漲價等因素干擾,今年1月國內新車領牌總數僅3.47萬輛、年減14.4%,創下近13年同期新低,也遜於原先市場預估的3.8萬輛數字,業界直指元凶就是銷量暴減的特斯拉。
無懼經濟成長動能趨緩,車業龍頭和泰汽車看多兔年車市,估今年台灣新車銷量將成長至45萬輛,回升至疫情前高點。和泰汽車樂觀在新車供應量可望增長、晶片荒問題緩解,以及多款新車齊發下,今年將挑戰新車銷售16.3萬輛的新高目標,市占率可望攀上36%新高,和泰總經理蘇純興高喊:「追求全方位的NO.1!」
和泰汽車擺脫虎年的缺車與產險防疫保單鉅額賠付泥淖,兔年除迎來新車供應回穩的利多外,海外母廠豐田汽車也即將有「知台、友台」的新任社長佐藤恒治上任,在新車導入及MaaS(移動服務)新事業發展上,可望給予台灣更多支持,和泰營運將如虎添翼,朝拿下台灣新車4成以上市場的目標邁進。
國內電動機車業跟進特斯拉(Tesla)帶起的全球電動車降價風潮,龍頭Gogoro於31日宣布,針對國民電動機車產品Gogoro VIVA MIX車款定價調降2,000~3,000元,搭配2月底前購車贈禮,最高優惠總值達6,500元,相當於折價約1成,開出電車市場兔年價格戰第一槍。
裕隆(2201)受惠於農曆年期間特斯拉股價大幅反彈,電動車族群上演補漲戲碼,30日帶量上攻,開盤15分鐘就亮燈漲停鎖死,終場就收漲停價78.10元,改寫自2011年以來新高紀錄,累計近三個月股價漲幅高達7成。單日成交量2.82萬張,盤末有超過3萬張買單高掛,三大法人中以自營商買超1,194張最捧場,外資買超873張,投信則逢高調節賣超973張。
裕隆(2201)受惠於電動車與資產開發題材,加上轉投資新安產險可望擺脫防疫保單鉅額賠付地獄,激勵股價自2022年12月下旬起一路走高,17日在投信大舉買超點火下,盤中股價衝上71.6元高點,改寫近11年多以來新高,終場收71元,成交量4.62萬張。
2022年汽車產業歷經疫情、物流、晶片荒、俄烏戰爭、美中對抗等種種考驗,生產供應秩序大亂下,各車廠窮於應付各種變數,儘管後疫情時代,民眾報復性購車需求出籠,但2022年全球汽車銷售量卻不增反減,勉強守住8,000萬輛規模。台灣也飽受新車供應不足的衝擊,2022年的新車銷量跌破43萬輛,年減約4.5%。
中南部金字塔頂端客消費實力被看見,吸引各豪華品牌車經銷商砸重資搶進,設立旗艦據點搶商機。尚騰汽車集團斥資6億元在台南市區設立台南保時捷中心,力助保時捷在台銷售創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