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工業區立體的搜尋結果,共50筆
隨著世界級廠商進駐台南,近期是投資台南的最佳時機。為吸引台商回流潮,台南市府積極透過產業園區開發、民間報編工業區、工業區立體化、特定工廠登記及都市計畫等策略,籌劃增加工業用地,以符合產業界殷切期盼。
葉合佑實業有限公司為深根台中市北屯區的中小企業廠商,原為特定工廠,因擴充產能需要,尋求合法用地遷廠,因適逢市府於2020年公告工業區廠房立體化方案提高容積獎勵,所以提出申請,經核准後,可增建廠房1層,增加樓地板面積1,664.66平方公尺,以及增設1,361.59平方公尺的太陽能光電設備(約占屋頂面積60%、3個國際標準籃球場),也提供就業機會,並創造1億元產值。
多國持續升息、終端需求放緩與全球經濟前景發展不明等影響,台灣經濟連帶受到影響,出口自9月出現負成長,2022年台灣經濟表現開高走低,商用不動產與土地市場也呈現相同局面。2022年(截至12月14日)大型商用不動產交易金額達1325億元,比去年減少25%;建商購地動能減半影響,今年大型土地交易與地上權合計僅1767億元,年減幅度更達39%,商用不動產與土地總成交金額,皆寫下近4年低點。
台商回流設廠使工業地產需求量爆增,重點工業區、精華地段土地呈現缺貨,為加速產業空間釋出,政策大力推動工業區立體化方案,信義全球資產公司觀察新北市工業區立體化核准件數,發現新莊區為核准件數最多的行政區,顯見新莊在產業專用區、重劃區等題材發酵下,區域發展潛力可期。
新竹市政府為加速民間投資開發及產業發展,於2020年成立「香山工業區服務中心」,近日成功輔導國內第一家專業智慧型網路終端設備公司「智易科技」,透過一站式服務,成功取得工業區立體化20%容積獎勵,新增投資金額達7.94億元、預計容納超過400名員工,提升新竹市就業人口,盼藉此成功投資模式,帶動工業區立體化容積獎勵風潮,為投資新竹市之企業帶來利多。
新竹市政府為加速民間投資開發及產業發展,近日成功輔導國內第1家專業智慧型網路終端設備公司「智易科技」,透過一站式服務,成功取得工業區立體化20%容積獎勵,新增投資金額達7.94億元、預計容納超過400名員工,成為竹市第2家通過工業區立體化案件。
基隆市大武崙與六堵科技園區明年將設立滿半世紀,承載台灣與基隆市產業發展重要任務。近幾年,基隆市政府大力推廣工業區立體化政策,以具體增額容積獎勵,鼓勵企業更新廠房及產線、提升生產效能及降低生產對環境衝擊。
鼓勵工業區廠商改造及產業轉型,新北市府自2019年起推動工業區立體化政策,透過新增投資、能源管理、營運總部、捐贈公益設施等方式提供容積獎勵,讓建築物向上發展,除解決空間不足問題外,也有助廠房翻新、拓增廠房面積、市容改善、增加就業機會,迄今已有58件申請案,創造1300億元的產值。
工業區立體化政策是產業空間拓展的重要體現,透過新增投資、能源管理、營運總部、捐贈公益設施等方式提供容積獎勵,讓建築物向上發展,除解決空間不足問題外,也有助廠房翻新、拓增廠房面積、市容改善、增加就業機會,更促進業者轉型升級,新北市政府自2019年啟動立體化以來,已累積58件申請案。
美中貿易戰導致台商回流踴躍,北部工業區土地需求飆漲,新北市力推工業區立體化,去年有36件通過,今年再推出2.0方案,有3大修正方向,包括「調整適用範圍」、「回饋產業空間或繳納代金」、「實施保證金及違約金制度」,盼將工業區土地以友善合理價格,出租給整開地區需要遷移的業者使用。
中美貿易戰加上台商回流潮,全台工業區土地飛漲,北部漲幅近2%,南部多達4%,新北市推動工業區立體化,去年有36件通過,市府明年將推工業區立體化2.0,聚焦申請者需提供合理土地租金,給予各大整體開發區遷廠業者更優惠價格租用廠房,促進地方發展。
產業面臨缺地問題,新設園區緩不濟急,台中市政府繼「都市型」工業區立體化方案後,7月開放「非都市計畫」工業區立體化申請,鼓勵廠商立體化升級及翻新廠房;台中市經發局強調,都市計畫工業區上限為法定容積的30%,非都市計畫工業區,以總容積率400%為上限。
因產業面臨「缺地」議題,新設園區緩不濟急!台中市政府繼「都市型」工業區立體化方案後,7月開放「非都市計畫」工業區立體化申請,鼓勵廠商立體化升級及翻新廠房;台中市經發局強調,都市計畫工業區上限為法定容積的30%,非都市計畫工業區,以總容積率400%為上限。
台中市政府繼今年3月初祭出「都市型」工業區立體化方案後,9日率全國之先,正式公告開放受理「非都市計畫」工業區立體化申請,鼓勵廠商立體化升級,及翻新廠房,未來包括神岡豐洲科技工業園區、潭子聚興產業園區、太平產業園區、仁化工業區及霧峰工業區,都可提出容積獎勵申請,更祭出園區首家廠商申請減免優惠。
行政院去年4月核定經濟部提出「工業區更新立體化發展方案」,針對「非都市土地」工業園區廠商,符合相關要件可享最高400%容積率獎勵,解決企業缺地問題,也可增加更多就業機會。中市經發局9日正式公告開放受理「非都市計畫」工業區立體化申請,鼓勵廠商立體化升級及翻新廠房。
新北市最新修正的「新北市工業區立體化方案」4月上路,新法透過新增投資、能源管理與設立營運總部3方案,給予投資者5%到15%不等容積獎勵,截至昨日新北已有22案通過審核,新增4萬4300平方公尺樓底板面積,產值預估可高達676.5億元。
為實施「工業區更新立體化方案」,內政部19日通過《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提高工業區立體化設置綠能系統的容積獎勵,裝設能源系統者容獎提高到2%、太陽能發電設備占屋頂一半以上者,容積獎勵提高到3%。
內政部於今天部務會報通過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修正,提高在工業區範圍內依規定設置再生能源設備的容積獎勵,最高可獲得5%,以促進投資環境改善,兼顧環保與經濟發展,並落實再生能源政策。
配合行政院祭出的「工業區更新立體化發展方案」,基隆市也提供六堵及大武崙工業區廠商最高150%的容積率獎勵,鼓勵廠商升級轉型及翻新廠房,市府估算解禁後,「向上」發展的大武崙工業區,可以增加一倍容積,大武崙工業區協進會長魏雅庵及六堵科技園區廠商協進會理事長柯敏龍兩人紛紛指出,目前已有數家廠商申請受審,並都很高興期待可以有效推動產業升級及轉型。
配合行政院祭出的「工業區更新立體化發展方案」,基隆市也提供六堵及大武崙工業區廠商最高150%的容積率獎勵,鼓勵廠商升級轉型及翻新廠房,市府估算解禁後,「向上」發展的大武崙工業區,可以增加一倍容積,大武崙工業區協進會長魏雅庵及六堵科技園區廠商協進會理事長柯敏龍兩人紛紛指出,目前已有數家廠商申請受審,並都很高興期待可以有效推動產業升級及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