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工業成長的搜尋結果,共5,971筆
近期Nvidia AI熱潮驅動美、台科技股顯著反彈,法人表示,上周外資對新興亞股仍延續買多賣少,台灣、印度與南韓三地再獲外資青睞,分別獲外資買超近19.56億美元、13.58億美元以及11.85億美元,其中台灣已連續三周為外資買超冠軍,印度則連續六周獲得外資買超,泰國與馬來西亞則連續兩周遭外資賣超,上周外資賣超金額分別近2.49億美元與1.1億美元。
台灣經濟研究院8日發布製造業景氣分析調查結果顯示,4月製造業景氣信號值為9.87分,月減0.35分,燈號續為代表景氣衰退的藍燈。綜觀今年前四個月就有三個月呈現藍燈,4月景氣信號值甚至是今年來次低,逾六成個別產業景氣燈號為藍燈,較上月進一步多出一成。
軟體廠商持續受惠企業研發及ESG需求,5月營收均較2022年有顯著成長。虎門(6791)公告5月營收3,839萬元,月減16%,年增14.99%。叡揚(6752)5月合併營收為1.23億元,月減10.52%,年增8.12%。
工業電腦廠維田(6570)8日公布5月合併營收8,964萬元,年增2.61%、月減2.95%,仍創下同期新高紀錄,累計前五月合併營收4.1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6.22%,全年營運可望逐步增溫。
台鋼集團旗下特殊合金材料大廠精剛精密科技(1584)8日公告,5月份自結合併營收為新台幣2億2,455萬元,年增71.13%;累計合併營收為10億6,604萬元,年增78.66%。
台灣鋼鐵集團(簡稱台鋼集團)旗下特殊合金材料廠精剛(1584)周四公告5月份自結合併營收為新台幣2.24億元,年增71.13%、月增4.08%;累計合併營收為10.66億元,年增78.66%。精剛5月份營收雙成長,並連續4個月單月出貨金額站穩在2億元以上,而航太與油氣產業接單表現強勁,精剛第二季營收力拚超過上一季表現。
國泰金(2882)旗下國泰證券觀察,隨著疫情解封,日本觀光旅遊和消費服務將持續成長,加上今年第1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年成長率超越市場預期,日本經濟有望邁入復甦階段。以投資面來看,日本股市相對也呈現成長趨勢,2023年巴菲特增加持股日本五大商社,並暗示將進一步投資日本股票,使得外資持續流入日股,相關類股如五大商社、醫療保健、半導體相關、金融與工業等類股,有望繳出亮眼成績,投資人可關注日本市場未來發展,找尋投資契機。
研華(2395)周三公布2023年5月份合併營收達新台幣58.27億元,年增3.78%、月增5.39%,改寫同期新高。累計研華前五月合併營收達287.51億元,年對年成長8.45%。
商業發展研究所5日發布今年4月「台灣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分析預測」,4月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持續上升為正的0.0259個標準差,自去年5月低點逐月回升,且升勢有加速,預測至今年10月將達到正的0.2527個標準差。
由商研院發布「台灣商業服務景氣循環分析預測」指出,2023年4月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顯示持續去(2022)年5月以來的回升,而且升勢有加速現象。商研院表示,同行指標綜合指數持續上升原因,仍是住宿餐飲業與服務業就業人數這兩個子指標持續上升所致。
商研院昨發布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去年5月以來持續回升、且升勢加速,不過,商研院示警,住宿餐飲、服務業的「不均衡復甦」之路,因領先綜合指數下行隱含不確定性,「內溫外冷」的景氣情勢,恐怕難確保持續性。
佳世達(2352)公告5月合併營收17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2%,較上月成長7%。累計今年前五月合併營收83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6%。
信邦(3023)日前召開股東會,董事長王紹新表示,由於公司客戶訂單穩定,2023年營運可望持續成長,全年仍以追求雙位數年增為目標。
電子零組件廠信邦(3023)自結5月合併營收為29.23億元,月成長0.38%,年成長17.22%,連4個月創下單月歷史新高,信邦董事長王紹新表示,由於公司客戶訂單穩定,今年營運可望穩定成長,全年仍以追求兩位數成長為目標。
加薪了!行政院長陳建仁1日宣布明年軍公教調薪4%,另外還加碼教研人員學術研究專業加給調整15%。經計算,合計受惠對象約75萬人,年增經費逾320億元。
過去3年許多產業因為新冠疫情大受影響,不過海運相關產業卻逆勢成長。一位長榮海運員工分享,他從2020年年中至今,約3年時間賺了將近1千萬元,基本月薪加上獎金總共領了171個月的薪水,貼文曝光後讓不少人直呼羨慕。
美國REITs第一季財報佳,高達55%上修今年獲利展望,僅8%下修,預期第二季上修比重會更高,其中獲利成長最高的是旅館、工業、住宅,也帶動美國REITs今年獲利成長率上修至4.3%。投信法人表示,近期美國REITs指數在財報公布後,部分產業開始向上突破,預期聯準會若6月確定終止升息,第三季將有較明顯行情,建議第二季震盪整理格局提前卡位。
內政部常務次長吳堂安30日出席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第26屆第2次會員代表大會時表示,電機電子工業以及相關的上下游產業的產值,接近我國工業總產值的6成,出口值更占總出口值的6成以上,是帶動我國出口成長的最大動力。
受到全世界經濟成長腳步放慢所影響,日本上個月工廠產出也意外出現3個月以來首次下滑現象。根據日本官方31日數據,在連兩個月成長後,工業生產月減0.4%。其中,機械設備、金屬產品以及汽車製造商的產量都比較差。
台股今年以來上漲近2,500點,面臨傳統「五窮六絕」效應下,出現AI題材「神救援」,各券商第二季及下半年產業論壇接力登場,關注焦點轉向AI對各產業展望變革,及Apple新機以及電動車為主軸,富邦證率先26日登場,30日陸續有華南永昌證、6月1、2日凱基證、9日元大證陸續舉辦,廣達(2382)、創意(3443)、國巨(2327)、嘉澤(3533)等公司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