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工程產業的搜尋結果,共3,270筆
阿里山林業鐵路在88風災後全線中斷,經陸續修復、整建後,全線通車最後一哩路就剩還在施作中的42號隧道工程,日前林務局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參與中華民國隧道協會本年度優良隧道工程評選,新建42號隧道工程有別於其它入圍公路、捷運、水利隧道工程,因位於二萬平偏遠山區,克服工區腹地狹小,施工困難及保存既有隧道洞口,展現維護文化資產等特色,獲選「優良隧道工程獎」。
在立法委員王美惠邀集下,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今下午到嘉義市,針對嘉義市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現況、西區全民運動館工程進度,以及國立嘉義大學校務、建設進行考察,希望加速嘉義市的建設,其中嘉大學生宿舍曾有「全台最爛宿舍」之稱,經教育部挹注3000多萬元補助整修後,今再為嘉大爭取500多萬元工作環境空間整治經費。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1日分享青年職訓專班案例。主修心理學的小軒,在學期間經常接觸AR、VR等元宇宙應用,並自學Python程式應用;大學畢業後,他觀察到AI科技應用是未來發展趨勢,希望跨領域進入AI應用行業工作,為了補足專業能力、累積作品實績與團隊合作經驗,經老師推薦報名參加北分署「AI資料工程師」職前訓練班,勇敢踏出跨領域學習的第一步。
為鼓勵建築工程業主及包商落實自主管理並重視企業永續發展,新北市全國首創結合市府工務局、環保局、勞動檢查處、綠美化景觀處及養護工程處等單位,跨局處合作辦理「優良建築工程評選活動」,與其他縣市僅針對污染防治評核不同,新北著重工地各面向的環境品質提升與安全管理作為,針對施工期間施工品質管理、污染防制及安全衛生管理、工區周邊環境美化與維護及其他自主策進作為等項目進行評核,並推動「智慧工地」有效降噪、提升空氣品質。本次將遴選優良建築工地做為示範工地,帶動其他建築工地仿效,共同提升新北的建築工地形象。評選活動報名期間自2023年6月1日起至6月30日止,歡迎建築工程業主把握機會、踴躍參與。
為達2050淨零碳排,歷時一年籌畫的「台灣淨零科技方案推動小組」於31日正式掛牌。國科會主委吳政忠表示,政院每年投入150億元,讓淨零科技小組將肩負強化淨零科技前瞻布局、落實淨零科技與產業對接、提升淨零科技方案整體綜效等三大任務,他更透露,未來要將研究成果落地,串接上下游成為產業,擴大支持生活與社會轉型。
千附實業(8383)董事長張瓊如31日主持股東常會時表示,目前在手訂單量仍高,未來的營收能見度,也相當高,因此,公司將擴建大園工程材料生產廠區,擴大生產能量近1倍,且2023年預期營運,將穩步成長,獲利持續改善。
台塑董事長林健男30日表示,下半年有望擺脫石化產業低潮,第三季傳統旺季加持下,台塑營運動能將轉強。面對營運挑戰,台塑推動五大轉型與投資布局,擴建新產能、推動去瓶頸工程、擴大半導體及化學品產業布局,瞄準健康、創新商機。
台塑(1301)今召開股東會。董事長林健男表示,第二季因原油價格由約90美元,一度跌至70美元附近,影響下游購料意願,且全球通膨減緩速度不如預期,歐美持續升息,影響終端需求,加上美國有低廉原料成本的石化產品大量出口,拖累市場行情,還好有現金股利32億元入帳,第二季獲利可望比首季成長。第三季為石化產品傳統旺季,不看淡下半年營運展望。
未來將規劃為「楠梓科學園區」的中油高雄煉油廠舊址,29日5個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整治工程標案截標,並進行投標廠商資格審查,此次投標結果每標都有企業投標,可望揮出全壘打,未來取得最優申請人的廠商在簽約後1年內,整治工程必須完工,但全區約175公頃的舊址最快要2025年才會進入環評程,踏上納編「楠梓科學園區」的第一步程序,至於正式納編期程則尚難預估。
朝陽科技大學27日舉行全校畢業典禮,校長鄭道明勉勵3036名畢業生勇敢追夢、貢獻社會。他強調,朝陽教學首重國際化,搶進國際職場,今年航空學院的航空機械系第1屆學生畢業,適逢疫情解封、旅遊業復甦,準備就業的學生全部被企業訂走,平均月薪高達4.5萬元以上,廣受企業肯定。
朝陽科技大學27日舉行全校畢業典禮,校長鄭道明勉勵3036名畢業生勇敢追夢、貢獻社會。他強調,朝陽教學首重國際化,搶進國際職場;今年航空學院的航空機械系第一屆學生畢業,適逢疫情解封、旅遊業復甦,準備就業學生全部被企業訂走,平均月薪高達4.5萬元以上,廣受企業肯定。
邁入第二屆「2023臺南國際綠色產業展」24日在大臺南會展中心揭幕,本屆參展規模再創新高,計80家廠商、共使用216個攤位,攤位總數較去年足足成長近3成,且有來自德國、比利時、南非、新加坡、香港等國際廠商共襄盛舉;由30位重量級講師主講的六大主題專業研討會,更是預約講座時,即場場大爆滿。
東元(1504)今天舉辦股東常會,會中通過去年度盈餘分派案,每股配發現金股利1.50元,連續第5年股利分配率成長。董事長邱純枝表示,本屆董事會和經營團隊明確聚焦在機電系統、智慧能源、和空調與智慧生活三大事業,掌握節能減碳與產業電氣化新趨勢、發展南向新潛力市場、並以能源轉型新事業為目標,致力於延續營收成長,獲利攀高。邱純枝指出,依據既定的「3年200億成長計畫」,2022年營收相較2020年疫情爆發那年,已成長超過131億元,展望2023年,可望仍有兩位數成長,達成3年營收成長200億元目標。
森崴能源(6806)今舉行股東會,通過0.5元現金股利發放,並完成董監改選。新任董事4人,包括郭台強、胡惠森、林坤煌、歐嘉瑞;獨董則有王淑芬、翁崇雄及劉文帥等。森崴能源子公司富威電力有機會在今年興櫃掛牌。
矽酸鈣板廠惠普(8424)23日舉行股東會,董事長張世宗指出,今年產業大環境確實比去年差,不過在原料成本下滑、產品價格仍維持高檔,力拚全年營運達成比去年成長的目標。
企業承諾淨零財務行動極慢。台大風險中心23日公布《2023台灣企業TCFD調查報告》,發現設定淨零目標的企業不及一成;能依循國際TCFD框架,即揭露氣候相關財務風險者亦不到2成;8成企業缺乏專業評估人力。
由本報主辦的2023臺南國際綠色產業展,5月24日至26日在大臺南會展中心隆重展出;臺灣環保暨資源再生設備公會協助會員產品推廣,拓展商機,號召旗下會員廠商籌組主題館,展出節能與環保設備、循環經濟,並提供各項客製化服務與產品,協助企業符合環保法規落實永續發展。
東海大學近期獲得多項大獎,資工系終身特聘教授楊朝棟更一舉拿下三項資訊教師大獎,包括「2022資訊榮譽獎章」、「2022傑出產業貢獻獎,以及「2023教學傑出獎」等大獎,憑藉著卓越的科研與教學實力,成為國內首位獲得這三項大獎的學者,而身兼東海圖書暨資訊處長的他,更帶領研究生獲得多項論文獎項。
應用材料宣佈,將以增量資本投資方式投入總額40億美元,在矽谷建造世界最大和最先進的半導體製程技術與製造設備合作研究開發中心,這座「設備與製程創新暨商業化」(Equipment and Process Innovation and Commercialization,EPIC)中心將規劃作為高速創新平台的核心,目標在加速全球半導體和運算產業所需基礎技術的開發與商業化。
華新集團董事長焦佑倫19日在股東會表示,華新重大投資底定,併購企業當年就可獲利;並將汰弱留強,處分毛利低及非核心的事業,年底前退出大陸銅條生產及終止美國太陽能工程業務,提升毛利率。有信心不管景氣如何,華新獲利都優於產業平均水準,今年營運積極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