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工資成長的搜尋結果,共53

  • 企業獲利上修 日股動能強勁

    企業獲利上修 日股動能強勁

     第四季日股投資是否能維持好表現,投信法人認為,日股有機會再上漲,主要是當地消費旺季,汽車產業、旅遊需求等貢獻下,都能激勵日股走勢,今年以來維持強勁上漲動能,源自景氣指標、經濟基本面獲改善,帶動日本企業獲利上修,促使日股表現相對強勁。

  • 畢業回南部工作月薪33K 妹子1原因想北漂 過來人曝殘酷現實:放棄吧

    畢業回南部工作月薪33K 妹子1原因想北漂 過來人曝殘酷現實:放棄吧

    更高的薪水、更多的機會,都是吸引南部人北漂工作的原因。就有一名女網友畢業後回南部工作,但一直期望自己有「更精采的生活」,希望北漂就業,詢問大家意見,許多網友卻不認同,揭殘酷真相,勸原PO先安份工作。

  • 《國際金融》歐央行長:歐元區通膨進入新階段 需保持緊縮政策

    歐洲央行(ECB)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在周二指出,歐元區通膨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歐洲央行要需要保持政策緊縮,避免去宣布升息已經結束。

  • 勞動供給曲線後彎?

    勞動供給曲線後彎?

     經濟學常會提及「勞動供給曲線後彎」,意思是隨著工資成長到一定水準,人們工作意願非但不會提高,反而會減少工時,這個有點違背常理的現象就稱為勞動供給曲線後彎(backward bending)。

  • 《國際經濟》工業復甦 德國經濟Q2估溫和成長

    德國央行(Bundesbank)周三在一份月度經濟報告中表示,德國經濟預計在第二季出現溫和成長,工業的反彈,將足以抵銷家庭消費停滯和建築業低迷的影響。

  • 《國際社會》教師可能加入 英國罷工加劇

    擾亂英國經濟多個產業領域的罷工事件在本周可能加劇嚴重,教師們已經準備要宣布採取新行動,護士警告稱,罷工規模將在二月增加一倍。

  • 年後跳槽 3產業漲薪最有感

    年後跳槽 3產業漲薪最有感

     疫情籠罩逾三年,內需、外銷產業先後受到影響,也直接影響到就業市場。隨著防疫政策鬆綁,勞動市場再度活絡,不少民眾考慮在年後進行轉職。據勞動部最新統計,近三年工資成長率最高行業,分別是運輸及倉儲業為13.93%、其次為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11.86%、製造業則以11.53%排名第三。

  • 高市拚產業轉型 近3年工資成長率六都第一

    高市拚產業轉型 近3年工資成長率六都第一

    高雄近年積極產業轉型,致力推動S科技廊帶,吸引許多科技大廠進駐,進而帶動高雄就業環境。高雄市勞工局表示,據勞動部最新統計數據,高雄市近3年工資成長率8.91%,成長幅度為六都之首。

  • 綠駁亂批市政 柯志恩:數據會說話

    綠駁亂批市政 柯志恩:數據會說話

     國民黨高雄市長參選人柯志恩5日批評高雄市長陳其邁讓高雄公債全國最高、房價漲幅最高、租金成長率最高、貧富差距落差最高,再度引發藍綠雙方隔空交戰。綠營認為柯志恩不做功課胡亂抨擊,而藍營則提出數據回擊,柯志恩則強調,民進黨不要每次她提數據就說她唱衰高雄。

  • 外匯探搜-估加國明年中升息 加幣升勢可望有撐

    外匯探搜-估加國明年中升息 加幣升勢可望有撐

     10月27日,加拿大央行意外轉向鷹派,宣布結束其量化寬鬆計畫。因此,加拿大央行將進入再投資階段,在此期間將通過每月購買加幣40億至50億的加拿大政府公債,維持對加拿大政府公債的持有規模。市場預計量化寬鬆規模將會縮減,但不會完全縮減至零。

  • 找嘸工送貨!勞工喊加薪更大聲 華爾街警告這類通膨燒開

    找嘸工送貨!勞工喊加薪更大聲 華爾街警告這類通膨燒開

    美國9月非農報告僅新增19.4萬人,創下今年1月以來最慘紀錄,但是失業率則顯著下滑至4.8%,優於預期,也就是就業市場的確持續在恢復,但願意回到工作崗位的人數比預期還少。對此,華爾街指出,隨著通膨壓力上行,增加薪資成本,但市場對於這些勞動力相當渴望,預計這些企業願意提高薪資來拉攏這群人。

  • 《最低工資法》跳票5年多 藍綠立委都不滿 要求政府盡速處理

    《最低工資法》跳票5年多 藍綠立委都不滿 要求政府盡速處理

    藍委蔣萬安昨日於立院質疑蔡政府《最低工資法》承諾,自2016年至今仍遲未實現。綠委范雲今日與勞團也於立院共同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盡速將相關草案送進立院。蔣不滿行政院還要等到下會期才要處理,范則要求明年51勞動節前完成三讀。

  • 許家豪專欄-財報利多抵禦疫情雜音 聚焦成長股

     下半年以來美歐經濟解封後,帶來的復甦動能持續支撐全球股市,但另一方面,能見度欠佳、加上疫情與利率政策訊息持續交錯,都讓近期市場開始陷入混沌、尋找方向的震盪格局,部分目光也再度拉回基本面、從明年具成長利基或展望較佳的標的中尋找機會。

  • 香港科技股 補漲行情點火

     新經濟股估值浮現、隨最新企業獲利受市場矚目,香港科技股落後補漲可期,內外資齊捧下,又以互聯網巨頭、軟體、半導體錢景最俏,帶動相關投資機會。法人指出,具新經濟題材的恒生科技指數,亦出現一波不小的修正,目前重要的新科技產業及潛力個股,投資價值浮現,其中,又以互聯網龍頭、軟體、半導體三大類股,擁有長期結構性趨勢,長線前景看旺、短線股價回到合理價位,已吸引中長線資金陸續進場。

  • 美企CEO平均薪酬40年間成長1167% 是普通工人320倍

    美企CEO平均薪酬40年間成長1167% 是普通工人320倍

    根據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EPI)週二發佈的一份對CEO薪酬的研究報告,從1978年到2019年,美國上市公司CEO們的平均薪酬成長了1167%,而普通工人的工資僅成長了13.7%。

  • 觀點-搶救低薪 小英用錯招了

     蔡英文總統上任基本工資過去已連三年調整,其中月薪漲幅18.95%、時薪高達31.67%,但對照近三年全台工資成長率僅6.99%,顯見政府再怎麼積極調漲基本工資,多數人荷包無感,不但加深企業負擔,卻無法帶動實質加薪,更無法解決低薪問題。

  • 陸薪資年成長8.7% IT業領最多

    陸薪資年成長8.7% IT業領最多

     大陸就業薪資續增,國家統計局14日發布2018年平均薪資數據,其中普遍較高的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中,年均薪資提升至8萬2461元(人民幣,下同)、實質成長8.7%。從行業別來看,盤點平均年薪最高的3個行業,分別是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14萬7678元、金融業12萬9837元,以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2萬3343元。

  • 大陸經濟放緩恐成新常態

     大陸國家統計局公布去年的經濟增長為6.6%,創下28年新低紀錄。有鑑於此,預料「下猛藥」勢在必行;但問題是,當經濟放緩已為常態時,下猛藥的效果有多少?

  • 近3年工資成長率 中市冠六都

    近3年工資成長率 中市冠六都

     勞動部今年最新調查,以勞退新制提繳狀況來看,全台提繳家數為50萬6,671家、人數為662萬8,025人,提繳工資為3萬8,305元,近3年工資成長率6.6%,而人口集中的六都中,更以台中市的近3年工資成長率最高,為8.38%。

  • 《盤前》美科技股94強 台股可望見賢思齊

    美股周一高檔震盪,道瓊與史坦普500等市場雖拉回,但以科技股為主流NASDAQ(店頭市場)與費城半導體指數持穩登高,NSADAQ還創歷史收盤新高,顯示具創新及未來展望持續看好的電子股,短中期在全球股市的主流地位,不易動搖,台股自未例外。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