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年度調查的搜尋結果,共238筆
面對高通膨及高利環境,企業今年恐持續面臨挑戰,富達國際最新分析師調查顯示,逾半數富達分析師預期今年全球經濟將步入復甦階段,隨著大陸防疫政策鬆綁,未來一年大陸企業獲利成長率可望領先全球其他地區。
大陸官方微信公號「自然資源部」3日消息,第三次大陸全國國土調查(「三調」)完成以來,大陸自然資源部逐年組織開展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持續更新「三調」成果,保持調查數據現勢性。2022年度全大陸國土變更調查初步彙總結果顯示,以2022年12月31日為標準時點,大陸耕地面積19.14億畝,較上年底淨增加約130萬畝;建設用地6.30億畝,較上年底淨增加約440萬畝,年度增幅從0.83%降至0.70%。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總裁柯志賢21日在「2023 Deloitte Future Talk─鏈結創新˙驅動未來」高峰會表示,數位創新與貫徹永續意識已是企業營運決勝點,企業須進一步思考如何運用數據分析為核心策略加持。
周一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英國雇主預計今年為新員工加薪,幅度為近11年來最高;但是升幅還是低於通膨水準。
最強國銀!英國知名品牌價值研究機構Brand Finance與《The Banker》雜誌合作公布之「2023年全球500大銀行品牌調查」,中國信託銀行以品牌價值21.12億美元(約新臺幣640億元),九度榮登臺灣銀行業第一、名列全球第128名,相較2022年大幅進步13名;其中品牌強度指標在全球名列41名,展現品牌實力。
中信銀行品牌力大躍進,英國知名品牌價值研究機構Brand Finance與銀行家(The Banker)雜誌合作公布的「2023年全球500大銀行品牌調查」,中信銀行以品牌價值21.12億美元(約新台幣640億元),九度榮登台灣銀行業第一、名列全球第128名,較去年大幅進步13名;其中品牌強度指標在全球名列41名,較去年躍升58名,展現品牌實力。
新加坡智庫東南亞問題研究所(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發表的最新年度調查報告顯示,中國仍然被認為是該地區最有影響力的政治經濟大國,但如果被迫在中美之間做出選擇,美國則比中國更有優勢。報告同時指出,日本仍然是東南亞國家最信任的大國,另外有近半的受訪者擔心台海爆發戰爭會破壞地區穩定。
勞動部31日公布最新「111年勞工生活及就業狀況調查統計結果」,調查發現,有15.9%的勞工未領到加班費,更有10.1%的勞工是從來沒有、或經常沒有領到加班費或換取到補休,雙創2018年以來的新高。
全台新年數鳥嘉年華NYBC是鳥界年度盛事,主要是由全台各社團組織和鳥友自發進行樣區調查及計數,今年布袋地區共有21位鳥夥伴參加,一共紀錄到3萬4391隻水鳥,數量全台第一,且鳥種數多達62種,高雄鳥會布袋鹽田工作團隊指出,從水鳥數量和種類統計顯示,布袋鹽田溼地能夠提供龐大數量且種類豐富的水鳥棲息,在東亞澳遷徙路線上,是台灣最重要的候鳥中繼站!
根據一項年度調查,全球只有五分之二的人認為他們的家庭「未來會更好」,以及低收入家庭對機構的不信任度越來越高。
美國聯邦眾議院歷經議長選舉之亂後,共和黨人團結一致將矛頭指向總統拜登。白宮13日證實,拜登受新任眾院議長麥卡錫之邀,將於2月7日赴國會發表年度國情咨文演說,但與此同時,拜登也因「文件門」面臨來自共和黨議員的調查壓力,尤其質疑拜登次子杭特(Hunter Biden)可能接觸機密文件。
最新調查顯示,全球企業高層大多數預料經濟衰退即將來臨,但認為此次衰退將比往常更短且更溫和,因此企業領袖們普遍聚焦於如何在無須大規模裁員的情況下度過經濟低潮期。
隨著愈來愈多新款電動車推出,分析師發現電動車買家並沒有太多品牌忠誠度,對於其他新車款躍躍欲試,意味龍頭大廠特斯拉面臨更大競爭壓力。
《遠見雜誌》於1986年創刊,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關懷本土、兩岸與國際;掌握趨勢、洞察未來,長期專注「影響重大、意義深遠」的財經、國際、趨勢、生活等議題,以推動台灣社會進步為使命,發揮積極正面的影響力。
25日為美歐年度購物重頭戲黑色星期五,但根據一項九國調查指出,今年因通膨使生活成本大增,今年歐洲消費者黑五期間的花費將減少接近2成,美國民眾獨撐大局,消費估增6%。
美國即將迎向年終假期旺季的關鍵時期,受到通膨居高不下的打擊,美國消費者與企業勒緊荷包,削減對耶誕節禮物、慈善捐款、假期活動的支出。每年的最後兩個月向來是企業與非營利組織取得財源最重要的時節,今年恐將感受到陣陣寒意。
非營利組織「消費者報導」今天公布的年度可靠度調查指出,美國去年售出的車輛中,油電混合動力車是最可靠的車種,大型貨卡以及電動車表現最差。
《遠見雜誌》於1986年創刊,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關懷本土、兩岸與國際;掌握趨勢、洞察未來,長期專注「影響重大、意義深遠」的財經、國際、趨勢、生活等議題,以推動台灣社會進步為使命,發揮積極正面的影響力。
《遠見雜誌》於1986年創刊,以「傳播進步觀念」為己任,關懷本土、兩岸與國際;掌握趨勢、洞察未來,長期專注「影響重大、意義深遠」的財經、國際、趨勢、生活等議題,以推動台灣社會進步為使命,發揮積極正面的影響力。
根據香港記者協會(HKJA)和香港民意研究所(HKPORI)聯合進行的一項年度調查,香港記者對香港新聞自由的信心,已經降至歷史上的最低點。97%的受訪者表示,新聞報導環境變得比以往更加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