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張慰慈的搜尋結果,共20

  • 天還亮著

    天還亮著

     作者/張慰慈出版社/寰宇絲路

  • 歸來

    歸來

     日子開始恢復日常,雖然出院後有經歷一兩次其他器官的指數異常,但都是虛驚一場的擔心。接下來的三周,回診、往返兩處寺院向菩薩謝恩、搬家、請師父放了一場焰口圓滿病床上的發願,尚未充足的體力還在慢慢補足中,醒著的時間和安眠休息開始平衡的漸漸多了起來,但腿上的力氣還是得依靠著拐杖來支撐。這中間曾有兩件事讓我十分掛念,一是我在報紙上的「食禪」專欄供稿中斷了,我請同仁聯絡版面主編時,她慈悲的回話給我:「慰慈,好好休養,勿掛念,我等妳回來就位」。二是公司和中國時報合辦的寰宇大地文學獎評選工作已經開始了一輪,我一點都沒幫上忙,直到從醫院正式離開後邁向第四周的中途,我踏進了時報大樓寰宇大地文學獎的決審場地。

  • 之14─回魂

    之14─回魂

     病後醒來,記憶庫中有一段始終蒙著黑布的空缺,也就是我腦裡現存的印象有幾天是一個斷訊的狀況,至今我都還是只能憑著家人敘述得知那時候發生的事件與我當時嚇壞大家的種種舉動。但又有一些醫生判斷是我發生譫妄時的妄想畫面,卻沒有因為我的康復而消失,它卻是變成了真實世界裡的記憶。是顛倒?是虛妄?其實我自己有些存疑。

  • 之13─降魔

    之13─降魔

     往往病苦時折磨的不只肉身,還加上了意志上的消沉,這種對生命的腐蝕,是在不知不覺中讓我們在未察覺的情況下就流失掉了很多東西。比如說快樂、盼望,甚至是某些信念……。所以出院後每當身體的健康恢復有反覆時,總讓我不斷提醒並勉勵自己,在這歷劫的最後一段路,即使遇到障礙也絕不可以因此喪志。

  • 之12─有悔

    之12─有悔

     幾年前的回憶一下浮現腦海,數次的病苦看似肉身歷經的折磨,卻總在最後關鍵時刻心靈有新的領悟。

  • 之11─有悟

    之11─有悟

     第一次接觸到焰口儀軌,是在我遇到本願師父以後,那時我隨師攝影,經由寺裡師兄說明來由,心裡就有大的波動,後看見師父在高座,頭戴五佛冠,結手印(登上焰口台的法師,要「結印、持誦、觀想」三業相應,才能自利利他,達到焰口施食的目的),我當下紅著眼眶拍完全程。「焰口」儀軌的主要目的在救度地獄的鬼道眾生,期望藉由菩薩的加持與願力,共同幫助這些眾生脫離苦海,善根深厚者可以出離,善根較差的至少可以得到一時的喘息機會。

  • 之10─有願

    之10─有願

     出院後的幾天到小院子(辦公室)坐了一會兒。屋外,雨後陽光來,貓在貓道上坐臥,行走、夥伴們如常工作,這種熟悉的日常,讓人感到幸福……。然後,我就在靠窗書櫃旁的躺椅上睡了,沉沉睡去。直到司機小林去弘誓帶了昭慧師父的關愛回來,同仁們輕聲喚我。醒後要起,總還有點艱難,肉身像回人間後,還沒扎實落地一般。

  • 之9─有福

    之9─有福

     當手機的電池電力還有50%時,那剩餘電力的消耗讓我們感覺是循序漸進的。但當電力只剩5%時,卻是隨時都準備瞬間可能黑了螢幕。剛出院的的體力就像那僅剩的5%電力,即使在家睡了一整天,疲憊仍從四面八方襲來,這肉身裡原本還有的95%到底哪裡去了?我是那麼的無可奈何。但是,心和覺知醒著,仍自在,去了任何我想去的地方……。

  • 之8─有喜

    之8─有喜

     轉到普通病房的第三天,護理師通知我要開始做出院的準備。下午,她拔去了埋在我身上的最後一個軟針。她悄聲告訴我,按照慣例,都是在病人要離院前的最後一刻才會拔除(確保它真的用不上了)所以應該……醫生快放行了。這個軟針埋在身上血管的位置,幾天就會到期,然後就需要異位重新施針。我的血管比較細(據護理師說),有時為找一個能讓軟針暢通發揮效用的落腳處不容易,以至於左右手腳針孔數眾多,皮膚上也烏青無數。對我來說雖幾日就需忍受皮肉之苦,但心裡仍感激,因為每日的用藥透過它送達體內,就可與病菌直接肉搏。

  • 之7─有光

    之7─有光

     轉到普通病房的前一日,護理師即開始教我如何從喝水到柔軟食物試著進食,入房後的第二日下午,鼻胃管順利拔除。那時我正拄著四腳助行器下床去上廁所,護理師來到病房,見狀便來到身邊,隨著發號司令:「深呼吸!」她發話。而我入院後已經習慣性的跟隨他們所有的指導。剛深深吸一口氣,瞬間,她抽掉了我的鼻胃管。我還來不及反應,護理師接著說:「晚上好好吃飯!」這前後兩秒鐘的時間,迅速地像眨眼一般,我的枷鎖又卸下了一條。

  • 之6─無礙

    之6─無礙

     喉嚨拔管,是我住在加護病房接受照護的倒數第二天。接下來當然就一心嚮往下一個階段的進展,也就是與鼻胃管的捨離。因為十天來身體養分的供應全然依賴鼻胃管灌食,有時食物明明不缺乏的供應著體能需求(每日護理師們都會定時來灌食),卻因為沒透過嘴的咀嚼,也未有味覺輔助,甚至只是灌食時我昏睡著(眼不見)……,這種種因素都影響著我。幾乎永遠沒有飽足感是我普遍的感覺,甚至常感到飢餓。這情緒有時一整日圍繞著我,是另一種干擾。小吳醫生不斷地給我的鼓勵,他總說在離開加護病房後,就會讓我嘗試正常進食,但那個「離開」又是什麼時候呢?他看出了我眼中的渴慕,「我每一個時段都會和其他護理師輪流來測量,當妳依靠自己呼吸後的含氧量,能連續三十六個小時都在標準指數內,我就簽字讓妳轉去普通病房」,他字字清晰的說完,拍拍我,用大拇指向我比了一個讚。

  • 之5─無畏

    之5─無畏

     我拔管了。

  • 之4─無私 歷劫二十天3

    之4─無私 歷劫二十天3

     因為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姓吳,加上看起來應該只有三十多歲,四十不到的年紀,所以私下我都稱他叫小吳醫生。

  • 之3─無盡

    之3─無盡

     「我願無盡」,一直是我認為很美的一句話。尤其當這些盼望是為利益眾生而許下的。

  • 歷劫二十天(1)

    歷劫二十天(1)

     作為一個佛弟子,「無常」二字,常聽、常說、常寫……。

  • 文學╳趕集

    文學╳趕集

     我們談友善土地的初衷源自佛陀法教「眾生平等」的觀念,也是這個初心,這些年在此理念的推廣上,無論過程多艱困我們都沒有放棄,始終如一的大步向前走。

  • 自然共生 和平共處

     一開始這篇文的名字就很吸引我,閱讀後了解其意不覺莞爾。若這是作者自己的成長生活記載,真是有福氣的人才能在這樣的家庭背景裡長大。

  • 張慰慈與土地、食材談戀愛

    張慰慈與土地、食材談戀愛

     有機、環保等觀念在台灣行之有年,卻少有人把它當成信仰。投身食禪志業多年的張慰慈不但身體力行,更透過她所擅長的品牌行銷,以及對宗教的虔誠之心,全力宣導「友善土地」的理念,今年還特別舉辦「寰宇大地文學獎」,「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能寫出對食物、土地的關懷,和我們並肩同行。」

  • 尋找蝴蝶

    尋找蝴蝶

     台灣的蝴蝶大約有400多種左右,牠們會因為品種與生長地區氣候的不同,而影響到其生活史的時間長短。大部分的蝴蝶成蟲喜歡吸食開花植物,這些為蝴蝶喜愛的花朵原株,我們稱為蜜源植物。大多數開花的植物,都是透過「有性生殖」來繁殖的。它們會利用不同的方法,把雄蕊的花粉傳到雌蕊的柱頭上,其中之一就是利用昆蟲吸食花蜜時,順帶可以沾黏著花粉到不同的花朵上,達到繁殖之目的。

  • 飲食男女簡單生活 張慰慈分享食禪

    新北市鶯歌老街今天下午舉辦張慰慈新書見面會,分享美好生活秘訣,及「快煮慢食」與「食當季、食當地」的理念。有些雖難為主菜,但卻是爽口難棄的菜餚。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