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張頤武的搜尋結果,共08

  • 名家觀點》張頤武:《媽的多重宇宙》獲獎 奧斯卡更「美國」了

    名家觀點》張頤武:《媽的多重宇宙》獲獎 奧斯卡更「美國」了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14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媽的多重宇宙》狂攬第95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等七項大獎。作為相對小眾、成本較、定位清晰的「藝術片」,這樣橫掃奧斯卡,相當少見。而在華語社會中擁有廣泛影響的女演員楊紫瓊斬獲最佳女主角,成為奧斯卡第一位亞裔影后,也增添了人們對於這部電影的關注。

  • 北大教授張頤武:「中關村周杰倫」直播走紅的啟示

    北大教授張頤武:「中關村周杰倫」直播走紅的啟示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17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綽號「中關村周杰倫」、自黑撞臉「兵馬俑」的董宇輝仿佛一夜之間成為直播界的頂流,引發大陸人們對「新型直播」的關注。這位過去的新東方(補教業)英語老師,在直播帶貨過程中,不是聲嘶力竭喊「一二三上連結」,而是說著諸如「你背單詞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當你算數學時,南太平洋的海鷗正掠過海岸;當你晚自習時,地球的極圈正五彩斑斕」等妙語,展現文化素養和有趣談吐,收穫多方好評,在直播領域闖出一片天地。

  • 北大中文系教授116字微博被挑12處語病 本人霸氣回應

    北大中文系教授116字微博被挑12處語病 本人霸氣回應

    在微博有920萬粉絲的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張頤武,1日在個人微博上發佈的一段文字引發關注。有大陸網友指出,該條微博116個字裡出現12處語病。對此張頤武回應稱:這些是隨手寫的點評,沒什麼值得說的。

  • 名家觀點》張頤武:規制大陸「網醜」,營造清朗網路文化空間

    名家觀點》張頤武:規制大陸「網醜」,營造清朗網路文化空間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15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當前在大陸新媒體領域,尤其是短視訊和直播平台,存在一種「網醜」現象,也就是以消極的「醜、怪、俗」表演來吸引眼球,以低級趣味來迎合受眾。今年兩會也受到關切並提出期望。「網醜」相關方需要從片面追求流量和曝光度的消極取向中走出來,避免不斷在底線附近徘徊,不斷追求向上提升。從而讓「網醜」現象得到更多更嚴格的規制,讓清朗的網路文化能夠更多地主導新媒體的發展。

  • 陸政協委員張頤武:清朗網路空間 新媒體法治和倫理建設需人人參與

    陸政協委員張頤武:清朗網路空間 新媒體法治和倫理建設需人人參與

    澎湃新聞10日報導,今年大陸全國兩會,大陸民主黨派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中央提交《關於加強新媒體法治和倫理建設》提案指出,打造網路空間清朗,大陸需要深入研究如何貫徹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綜合運用多種治理方法,加強新媒體法治和倫理建設。起草者之一,大陸全國政協委員、民進北京市委會副主委、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指出,新媒體法治和倫理建設需人人參與。

  • 名家觀點》張頤武:西媒如何把「漠視個體生命」說成優點

    名家觀點》張頤武:西媒如何把「漠視個體生命」說成優點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11日在大陸《環球時報》撰文指出,有人用「低人權優勢」概念對比中西勞動力狀況,認為這是中國經濟競爭力很重要來源,更多人引申到社會領域,說中國重視集體主義,就是一種「低人權優勢」,不重視個體生命。而西方,特別是美國,更重視個人權利,更關注個體生命,因此人權成本高,和中國競爭受到限制等等。這些說法在西方成為攻擊中國的常規套路。在大眾文化領域中,更有一些人用諸如《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等電影強調西方珍視個體生命,極力渲染個體生命神聖高於一切,試圖用「低人權優勢」否定中國。這些說法極為簡單和粗陋,卻已經成為一種刻版印象,影響了不少人的觀念。

  • 北大教授:「Z世代」成為國際關係中重要變數

    北大教授:「Z世代」成為國際關係中重要變數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14日在陸媒《環球時報》撰文指出,「Z世代」,指的是從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一代人。他們的最大特點是與互聯網一起誕生。今天,「Z世代」的觀念和選擇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之一,他們的跨國影響力也開始顯現出來。

  • 張頤武:更多中產者出來助港走出亂局

    張頤武:更多中產者出來助港走出亂局

    大陸黨媒《環球時報》19日刊出陸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文章〈更多中產者站出來有助香港走出亂局〉指出,當下香港現實的惡化會讓更多人覺醒,現實的教訓和歷史進程的必然發展,會讓這些人看到實際的風險和偏執造成的問題。香港的未來需要更多中產者明智的選擇和對自己社會責任的勇於承擔。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