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彎靠高雄港的搜尋結果,共29筆
曾經在2021年3月堵住蘇伊士運河舉世聞名的長榮(2603)旗下長賜輪(Ever Given)因船隊調度,轉進大陸-歐洲班車航線(CES),已不再彎靠台北港及高雄港,12日長賜輪完成高雄港裝卸貨物駛離後,國人將無法親眼目睹長賜輪身影。
長榮海運第一艘2.4萬TEU級巨無霸貨櫃輪「長範輪」今日首航台北港,是目前全世界營運中最大型的貨櫃船之一,同時也是歷年來靠泊台北港、台灣各商港噸位最大的貨櫃船,港務公司特別派遣拖船進行噴水儀式,並特別致贈首航紀念牌,迎接這艘「超重量級」的大船進港,也為台北港的營運開啟嶄新的一頁。
美國商務日報近日發表的最新統計顯示,去年全年全球50大貨櫃港當中,以越南蓋梅港成長率最高,年增率高達72.5%,超越高雄港站上全球第15排名,這麼大的轉變,完全拜中美貿易戰之賜,高雄港今年能不能靠陽明所屬THE聯盟兩萬箱(20呎櫃)大船彎靠,讓裝卸量重回15之上還有待觀察。
高雄港第六貨櫃中心9日上午迎來全球最大2.4萬箱(20呎櫃)貨櫃船「韓遠格但斯克」彎靠,這艘船是與陽明海運同屬THE聯盟的韓新遠洋(原現代商船)所有,未來韓遠這一系列八艘同級船將投入聯盟的亞洲-歐洲FE3航線。因為超大船衝高裝卸量,高雄港今年有機會晉升為全球第十大貨櫃港。
高雄港第六貨櫃中心9日上午7點迎來全球最大2.4萬箱(20呎櫃)貨櫃船「韓遠格但斯克」彎靠,這艘船是與陽明海運同屬THE聯盟的韓新遠洋(原名韓國現代商船)所有,未來現代這一系列8艘同級船將投入聯盟的亞洲-歐洲FE3航線。這艘船船隻甲板面積相當於3.4個足球場大,船高約20層樓,船長399.9米,超過高雄85大樓的347.5米。
高雄港第六貨櫃中心7月9日將迎來全球最大2.4萬箱貨櫃船「現代格但斯克」彎靠,這艘船是與陽明海運同屬THE聯盟的韓國現代商船所有,未來現代一系列8艘同級船將投入聯盟的FE3航線,每雙周彎靠高雄一航次,定期航行亞洲-歐洲航線,陽明擁有其中3,500箱艙位。
台灣港務公司3日與高市府聯合舉辦「星夢郵輪世界夢號高雄港首航記者會」,雲頂郵輪集團總裁朱福明表示,看好高雄港郵輪發展潛力,並支持台灣港務公司優化郵輪泊靠及旅客通關環境的努力,8月26日航次在2週內完銷後,3日宣布加碼,7月1日將加開一航次到高雄港。
台灣港務公司3日與高市府聯合舉辦「星夢遊輪世界夢號高雄港首航記者會」,雲頂遊輪集團總裁朱福明表示,看好高雄港遊輪發展潛力,並支持台灣港務公司優化遊輪泊靠及旅客通關環境的努力,8月26日航次在2週內完銷之後,3日宣布加碼,7月1日將加開一航次到高雄港營運。
銀海郵輪(SILVERSEAS)旗下巴拿馬籍的「銀葉號(SILVERWHISPER)」,今(23)日上午9時首航高雄港,臺灣港務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陳劭良總經理特致贈首航紀念牌,並準備原住民舞蹈及元宵小提燈來迎接這群嘉賓。今年將有10艘頂級郵輪彎靠高雄港。
台灣港務公司總經理郭添貴,2年前掌舵迄今,從貨櫃航運、資產活化及遊輪觀光等3大面向著手,要將台灣港務公司帶向榮景。目前雖然還有許多重大建設和工程仍在進行中,不過他樂觀預估,大變身之後的台灣港務公司,收入來源擴大,在2022年開始,每年營收將持續穩定成長。
臺灣港務公司高雄港務分公司為歡迎荷美集團旗下「威士特丹號」郵輪於12月16日再度來到高雄港,特辦理在地文化體驗活動及迎賓表演,迎接到港的1,850名外籍旅客。該郵輪是高雄港今年最後一艘彎靠的郵輪,預計近三年有9航次長程線搭載歐美旅客到高雄港。
高灣港務公司第七貨櫃中心已經完成招商,預計下周二(11日)在高雄國賓飯店與長榮海運正式簽下租約,首批2.5座碼頭預計民國111年啟用,第二期2.5座112年啟用,將可供5艘2.2萬箱(20呎櫃)最大型貨櫃船彎靠,總裝卸量4百萬箱,將大幅提升高雄港靠泊條件,鞏固樞紐港地位。
高雄港近日陷入「中資木馬入侵高雄港」爭議,航港業界指出,高雄港自2000年失去全球第三大貨櫃港寶座後就節節敗退,去年已經退居第15名,原本租用碼頭的9大航商現也只剩下6家,這次如果再趕走陸資中遠海運,高雄港恐將嚴重邊緣化。
高雄港推銷了8年多的第七貨櫃中心,明年3月第一期2.5座深水貨櫃碼頭即將完工,終於傳出長榮海運已決定簽下50年長期租約的消息,雙方預計分別經各自董事會同意後,在今年9月正式簽約成交。
高雄地區船務與裝卸業者指控,台灣港務公司配合高雄市政府發展觀光遊憩,新港區還未完工就開始釋出舊碼頭,造成港口擁擠問題,雖然交通部長賀陳旦指示要有解決方案,港務公司高雄分公司昨(26)日仍宣布4月起前十座碼頭停止商船與漁船彎靠,業者痛罵港方是配合高雄市政府選舉做成績,明知有問題還硬做。
高雄地區船務與裝卸業者指出,台灣港務公司配合高雄市政府發展觀光遊憩,新港區還未完工就開始釋出舊碼頭,加上一例一休造成的勞工不足問題,散雜貨碼頭塞港問題日益惡化,上周五候港船隻多達20艘,船期延誤天數拉高到5天,嚴重影響我國港口競爭力並牽動物價。
台北港貨櫃碼頭公司以BOT方式取得的台北港貨櫃儲運中心7座碼頭,前兩期4座直到去年開業滿7年才開始有獲利,但利用率也僅64%,第3期3座碼頭之前經獲准延後3年興建,去年年底到期,該碼頭公司提出再延後20年要求。業界認為該公司顯然是對後市相當不樂觀。
高雄港停靠郵輪數量從去年46艘暴跌至今年13艘,跌幅高達7成,重挫高雄發展郵輪產業信心。地方民意代表指出,郵輪彎靠數能否逆轉勝,關鍵在於港務公司旅運大樓工程能否如期如質完工,讓高雄成郵輪母港城市帶動經濟就業,相關問題在港灣城市論壇後備受矚目。
高雄港昨(9)日迎來高港歷年彎靠最大型貨櫃船-法國達飛航運旗下的1.8萬箱(20呎櫃)「班傑明富蘭克」輪,不過其在台分公司達飛通運表示,本航次是試航性質,因為貨量考慮,總公司目前並沒有將該系列船舶定期彎靠台灣的計畫。
高雄推動遊輪母港,過去2年彎靠遊輪艘次屢創高峰;不過,今年因主力大戶麗星郵輪只擁抱基隆,導致彎靠高雄港的遊輪出現「掉輪」情況,彎靠艘次恐將對半砍,從2015年的46艘次暴跌到今年20艘次左右、跌幅逾50%!高雄海洋局等相關單位正全力挽救頹勢,與遊輪公司、旅行社溝通,促成包船彎靠高雄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