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影像詩的搜尋結果,共41

  • 品觀點|響應高雄世界詩歌節登場 內惟藝術中心選映7部文學電影

    品觀點|響應高雄世界詩歌節登場 內惟藝術中心選映7部文學電影

    睽違18年,「高雄世界詩歌節」將於11/24-28隆重登場,除了邀請國內外共63位詩人齊聚高雄,以「詩與世界的距離」為題創作、朗讀及分享,與民眾一起感受充滿詩意的高雄之外,高雄市電影館也響應詩歌節,於11/3~12日推出「因為愛,所以愛妳」文學影展,選映7部國內外多元文學電影在內惟藝術中心免費放映,透過另一種方式閱讀文學。

  • 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路寒袖情詩集《在門口罰站的天使》導讀

    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路寒袖情詩集《在門口罰站的天使》導讀

     願他用口與我親嘴!因你的愛情比酒更美。妳的膏油馨香;你的名如同倒出來的香膏,所以眾童女都愛你。願你吸引我,我們就快跑跟隨你——《聖經.雅歌1:2-3》

  • 永遠的野雁——懷念詩人白萩

    永遠的野雁——懷念詩人白萩

     歲末,北台灣的冬日特別濕寒;年初,天色依舊陰霾。冷雨霏霏,家家忙著準備過農曆春節的繁瑣中,突然傳來詩人白萩過世的訊息。

  • 灰鯨「斷尾」獨游1.9萬公里 史詩級遷徙影像太震撼

    灰鯨「斷尾」獨游1.9萬公里 史詩級遷徙影像太震撼

    生命奇蹟!近日美國新港海岸探險公司(Newport Coastal Adventure)發現,在南加州海岸附近,一隻灰鯨正在努力遷徙,儘管牠的尾巴斷了,卻仍持續1.9萬公里的史詩遷徙。

  • 羅智成以詩熬製甜言蜜語

    羅智成以詩熬製甜言蜜語

     他被一群愛詩的青年暱稱為「教皇」,他的詩風從初試啼聲便如此的羅智成,鮮明而原創;他以「廣義情詩」式的語言探問過夢境、書房、旅行、文明等元素,在不同議題間,甚至在語言、繪畫、影像等媒材間,他更像是「奇異博士」般地自在穿梭,而所到之處,以獨特的「羅記風格」點指成內在宇宙。

  • 音樂紀實節目《滾動的詩》 15組台灣音樂人以詩入歌

    音樂紀實節目《滾動的詩》 15組台灣音樂人以詩入歌

    由夢田影像出品,邀請15組台灣音樂人「以詩入歌」為創作,打造音樂紀實節目《滾動的詩》。將台灣從1920到2020年中的15首現代詩,化為音樂作品,藉由15集影像作品,探問「一首詩歌是不是可以改變世界?」,也呈現當代文化的累積與創造。

  • 培育臺灣文學人才 美國詩人喬直獲頒移民署梅花卡

    培育臺灣文學人才 美國詩人喬直獲頒移民署梅花卡

    喬治∙歐康奈爾(George O'Connell),中文名為喬直,是一位美國籍詩人、文學教授、翻譯家,以高級專業人才身分於今(111)年申獲外僑永久居留證-梅花卡(Permanent Residency “Plum Blossom” Card),移民署北區事務大隊臺北市服務站於今(24)日頒發該卡予喬直教授,感謝他在臺講學作育英才,希望日後長居臺灣,翻譯與創作更多臺灣的文學詩品。

  • 《滾動的詩》跨時空對話 用搖滾樂大聲呼喊內心話

    《滾動的詩》跨時空對話 用搖滾樂大聲呼喊內心話

    由夢田影像出品、蘇麗媚監製的音樂紀實節目《滾動的詩》,是《書店裡的影像詩》第4季計畫,由15組台灣獨立音樂人「以詩入歌」為主題進行創作,將台灣1920年代到2020中的15首現代詩化為音樂,由擅長文學與音樂議題梳理的符昌鋒導演領軍,符昌鋒導演去年甫獲得金鐘獎,作品《不羈》拍攝紀錄賴和、殷海光、李雙澤、陳定南等台灣前輩。 本次以15集的影像紀實節目呈現當代文化,以音樂影像帶領觀眾讀詩,呈現跨時空的對話,於對話中探討當代可能被忽略的社會議題。

  • 氣質女星黛博拉溫姬挽救婚姻無效 放任丈夫異國嫖妓

    氣質女星黛博拉溫姬挽救婚姻無效 放任丈夫異國嫖妓

    金獎大導柏納多貝托魯奇(Bernaredo Bertolucci)榮獲金球獎最佳原創配樂、英國影藝學院最佳攝影的史詩鉅作《遮蔽的天空》,改編自1949年保羅鮑爾斯的同名小說,以壯闊蒼涼的沙漠為背景,刻劃人內心不顧一切追求自我的渴望,與愛情難以持久的困境,當年暢銷超過40萬本,雄踞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10週之久,更獲選《時代週刊》百大英語小說、被列為二次世界大戰後最重要的美國小說。

  • 北市勞局攜手大安社大 勞動現代詩影展課程9月登場

    北市勞動局今年持續與各社區大學合作開設勞動教育課程,9月7日起,與大安社區大學攜手推出「生命中的勞動詩行」及「性別勞動影展」等精彩系列課程,探索勞動相關的現代詩與影像的故事世界。勞動局長陳信瑜表示,社大配合防疫,貫徹「防疫不亂、學習不斷」,誠邀民眾報名參加。

  • 關於放逐的影像

    關於放逐的影像

     認識導演聞海是在2016年的夏天,我籌備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期間,友人介紹他來東部走走,與他對談知道他是艾未未邀請拍攝敘利亞難民的導演之一,紀錄伊拉克、敘利亞、希臘等地難民逃亡的現場,也曾到印度達蘭撒拉拍攝記錄達賴喇嘛及其追隨者的流亡生活。我很驚喜他這號人物來到,因為當時我正在醞釀一場展覽名為「遷徙、離散、流亡、逃亡」的內容與材料,於是立刻邀請他作一場開放工作室的演講。許多觀眾稱讚「他很人文」,不太像一般中國來的藝術家滔滔不絕的理念,而是一種很細微而高明的覺察與內斂的情感,他有一種清朗的眼神與謙和的表情,在感性中有明晰觀念,這是他很特別的地方。

  • 江詩丹頓腕表結合新銳藝術 台韓港三才子飆創意

    江詩丹頓腕表結合新銳藝術 台韓港三才子飆創意

    擁有264年歷史的江詩丹頓(Vacheron Constantin)近來力求年輕化,不僅以「One Of Not Many」(卓爾不群)作為今年的廣告主題,日前在香港登場的新品上市派對上,邀請三位分別來自台灣、香港和韓國的年輕新銳藝術家參與創作,分別透過影像、音樂和裝置藝術等方式詮釋Overseas、Fiftysix與Patrimony三大表款,突顯江詩丹頓出類拔萃、無人能及的品牌特色。

  • 《四十二樂章》楊仁甫影像個展  影像如同抒情詩句

    《四十二樂章》楊仁甫影像個展 影像如同抒情詩句

    曾經是報導攝影記者的楊仁甫遷居花蓮6年,首度在文化局「藝沙龍」推出《四十二樂章》攝影個展,42幅黑白照宛如抒情詩句般鋪陳,他期盼大家「用耳朵聆賞」照片。

  • 聚焦「時代」與「城市」!「台北詩歌節」多場免費索票中

    今秋台北很「詩意」,邀您用五官感受這充滿藝術氛圍的城市!一年一度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台北詩歌節,今年將於9月23日至10月8日舉辦,策展人鴻鴻、楊佳嫻以「時代之眼,城市之光」命題,希望透過詩人之眼抓住時代的精神,展現出台北城的一瞬之光。2017台北詩歌節將由台灣文學歷史出發,拉起橫跨亞洲、美洲、非洲的國際詩歌風景線,以世界性的視野,呈顯本地文學多元的語言表現與題材探索。

  • 文化快遞》2017臺北詩歌節 時代之眼 城市之光

    文化快遞》2017臺北詩歌節 時代之眼 城市之光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臺北詩歌節,讓每一年的臺北秋日詩意盎然。2017年策展人鴻鴻及楊佳嫻,以「時代之眼 城市之光」為題,活動從9月23日起至10月8日於臺北市中山堂、誠品松菸書店、納豆劇場、紀州庵文學森林、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集思台大會議中心及大可居等地舉辦,從「時代精神」出發,以詩歌來想像一個更寬闊人性的未來國度,將帶領詩迷發掘時代精神,開拓城市之光,探索文學的種種可能,一同見證這個時代。

  • 多元成詩!台北詩歌節秋季登場!以「時代之眼城市之光」

    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主辦的台北詩歌節,讓每一年的台北秋日詩意盎然,2017年台北詩歌節將於9月23日起至10月8日,邀民眾一同共享充滿詩意的台北!今年策展人鴻鴻及楊佳嫻以「時代之眼城市之光」為題,從「時代精神」出發,以詩歌來想像一個更寬闊人性的未來國度,將帶領詩迷發掘時代精神,開拓城市之光,探索文學的種種可能。更期許詩人作為時代之眼,不只是看到被光源照亮之處,而是更能夠貼近真實的樣貌,看見光所沒有辦法照亮之處!

  • 從植劇場到影像詩 童子賢孵文創產業

    從植劇場到影像詩 童子賢孵文創產業

     和碩集團董事長童子賢昨(15)日透露,他個人對藝術文化的喜好與經驗,正逐漸渲染到企業內部,和碩身為一家硬體公司,正踏出第一步試探將文學、藝術、設計、創作孵化成產業的可能性。

  • 臺灣詩人葉覓覓出席尼加拉瓜國際詩會

    尼加拉瓜第13屆國際詩會14日在古城格拉納達揭幕,中華民國文化部推薦的新生代詩人葉覓覓參加,並在開幕式中朗讀詩作「蛾在腋下產卵,然後死去」,深受與會者好評。

  • 書店裡的影像詩 捕抓閱讀浮光

    書店裡的影像詩 捕抓閱讀浮光

     不管是傳統的巷口老書局,或是近幾年新開的各種主題的獨立書店,在大型連鎖書店之外,這些有著不同個性的獨立書店,帶給愛書人更豐富多元的選擇。40間獨立書店,在作家楊富閔筆下成了《書店本事:在你心中的那些書店》,在導演侯季然的鏡頭下,則成了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每一集短短5分鐘左右的時間,侯季然重視的是每間書店帶給他的「當下」。「我想捕捉的,是那間書店給我的感覺。」

  • 保養品辦攝影展 邊看邊聞香

    保養品辦攝影展 邊看邊聞香

     保養品牌開展,讓觀眾邊看邊聞香。克蘭詩以「黃金雙激萃」油與水的美麗相遇為題,推出Power of Double美麗相遇影像概念展,邀請攝影師林炳存及活躍於社群Instagram的新世代攝影愛好者陳哲楷、余惟、章潔、小美等人,展出100多件攝影作品,以攝影手法重現美麗相遇。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