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後兩岸的搜尋結果,共6,724筆
被視為兩岸最高層級的經貿交流平台「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將在11月14日起一連兩天於南京舉行疫後首場大規模實體會議。據透露,大陸方面高度重視此次會議,因兩岸政治關係惡化未解,且時值大選前,兩岸企業未來能否在各領域推進合作,成為重要觀察點。
前行政院院長、新世代金融基金會董事長陳冲25日發文指出,2009年他任金管會主委時,主動打給北京銀監會主席,經努力促成兩岸金融三項對等、無白手套、準官方的MOU(合作備忘錄),如今看到兩岸關係退步,呼籲「對話、交流不能保證解決僵局,但挑釁、拒談一定解決不了問題」。
海基會董事長李大維25日在金門大學與陸生座談,現場陸生表達對納保的盼望,李大維表示會向主管機關反應,並稱「相信在不久的未來能夠有好消息」。儘管陸生目前是以短期的研修生為主,不過兩岸知情人士指出,今年防疫全面解封,兩岸重啟民間交流,是時候「應該要來考慮」陸生納健保的議題。
已經不必指望明年1月的大選結果了,今後若站在不遠的未來重新回望今朝,兩岸正式走向一場歷史性的「命運分歧點」,錨定且滴答的時刻恰是自2023年9月開始!
已經不必指望明年1月的大選結果了,今後若站在不遠的未來重新回望今朝,兩岸正式走向一場歷史性的「命運分歧點」,錨定且滴答的時刻恰是自2023年9月開始!
由上海大學上海電影學院、滬測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主辦的第七屆we愛兩岸青年短片大賽,23日下午在上海舉行頒獎典禮。本屆大賽有49位台灣青年赴滬交流,也是活動史上最多的一次。數字王國執行董事孫大千表示,電影無國界,希望台灣青年創作者可以跟大陸的年輕朋友在全世界發光發亮。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在美國政界和智庫走訪,最令美方滿意的是,侯友宜提出的3D(嚇阻、對話、降低敵意)戰略符合美方維持台海現狀的期待。同時,傳出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也有意再去美國,說明美方對柯的興趣有所提升。無論侯柯的具體主張如何,向美方承諾「維持現狀」都是主軸,但現有論述和做法,真的能維持住兩岸現狀嗎?
9月20日,第十七屆「湖北·武漢臺灣周」嘉賓彙聚一堂,共商合作大計,深化融合發展,助力兩岸建設湖北攜手臺灣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
大陸日前發布《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在這份文件裡,除了鼓勵台灣同胞在福建置產等惠台措施之外,還首度提出綠電輸台、高鐵跨越台海等具體政策,選前敏感時刻並未引起太多討論,殊為可惜。
大陸日前發布《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在這份文件裡,除了鼓勵台灣同胞在福建置產等惠台措施之外,還首度提出綠電輸台、高鐵跨越台海等具體政策,選前敏感時刻並未引起太多討論,殊為可惜。
伴隨著三年疫情落幕後,台北武漢開啟了兩岸首次通航後,「湖北台灣周」活動於19日正式啟動,來自台灣商業總會,兩岸企業家峰會,台灣苗栗縣大陸台灣企業聯合會與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與當地政府嘉賓共同致辭啟動「湖北台灣周」活動。
2023年9月18日下午搭載滿滿230位旅客由台灣起飛的班機在武漢降落,這是自三年以來首次的通航,旅客們以及在飛機上的空服員們都充滿著興奮的表情。
Taiwan's Path Between Extremes
杭州亞運將於23日開幕,事實上,兩岸體育選手場上為戰績競爭,場下卻擁有真摯的友情且惺惺相惜。諸如兩岸羽球好手戴資穎與陳雨菲曾在網上曬同框合照,台灣網球好手謝淑薇與大陸年輕小將王欣瑜,曾聯手拿下法網女雙冠軍。亞運的競技舞台,料將再上演各種兩岸選手互動場面,這或許也有助撬開低迷以久的官方溝通,為兩岸關係融冰。
自從去年8月美國前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之旅觸發了中國六面環台的軍事演習,中美台三方的軍事單位紛紛厲兵秣馬、枕戈待旦,台海局面戰雲密布,大有劍拔弩張、一觸即發之勢。從中國的角度,裴洛西事件具體象徵美國正式將台灣當成中美爭霸的棋子,因此必須強力回應,一方面以儆效尤,另一方面藉機壓迫台灣往中國靠攏。
三月廿七日,馬英九偕大九學堂一行抵達上海浦東機場,未見禮賓的紅地毯。其實,這條「紅地毯」是在五天後鋪在湘潭縣的白石鎮。
大陸與緬甸在緬北聯合打擊電信詐欺集團的機房據點,陸續逮捕約1207人回大陸受審。據了解,被押解回大陸的詐嫌,約有2成、近300名台灣人,大陸並未透過官方兩岸共打機制通報,我僅能透過私下管道查證,但對方也沒明確回覆。對於有台嫌被押往大陸,民進黨政府態度低調。
隨著資通訊技術的進展,使用電商平台消費購物已經是一般人的生活日常。而台灣網紅在中國大陸「直播帶貨」,或是年輕人赴對岸交流取經,了解電商融合及新媒體產業生態等,儼然已成為兩岸疫後交流的新平台與一大特徵,甚或成為大陸推動兩岸融合發展的「新策略」。
交通部觀光局升格為觀光署,預算與員額將大增,產業界無不期待觀光產業的困境得以翻轉。觀光署掛牌後的第一個挑戰就是,能否順利達成今年600萬觀光客的目標,然能否達標關鍵在大陸,大陸團客至今未開放,達標是艱鉅的挑戰,若連600萬低標都不能達成,台灣觀光產業如何翻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