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從土地到餐桌的搜尋結果,共08筆
「從土地到餐桌」教導民眾友善的糧食系統概念,雲林縣政府跨一步,讓「餐桌回到土地」。環保局3年多來,把每日回收的40公噸廚餘做成有機資材,今年申請專利將上市。縣長張麗善表示,原物料上漲,肥料也漲價,「雲溉肥」將以成本價供應雲林農友,而且它友善環境,從土地而來又回歸土地。
我是土生土長的嘉義囝仔,國小到高中的求學過程都在嘉義,我很清楚這塊土地涵養著我長大,而這塊土地教會我的事,更在我的人生中,無形地影響著我的每一個決定。我非常珍視自己有過這樣的人生經歷,也因為嘉義是一個農業縣,我們比其他都市地區更有條件讓自己的小孩有機會向大地學習,為他們的人生扎根,因此,我積極推動「食農教育」。
食安問題頻傳,在「農夫種」與「消費者吃」之間到底有何關係呢?由交大學生組成的「必有我師」團隊,去年獲得教育部青年署「青年壯遊台灣-尋找感動地圖實踐計畫」的補助,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為增進學校教師、營養師的營養午餐專業知能,27日於外埔區馬鳴國小舉行「食米-從稻田到廚房」實作型態工作坊,由外埔區農會指導員帶領教師與學童,體驗第一期稻作插秧、認識「四章1Q」及分享選購好米訣竅,希望建立更完善的知識與觀念,提供學童更優質的營養午餐。
新竹市政府鼓勵各級學校發展特色課程與教學,改變不變的教室風景,其中,位在重要稻米產區的南隘國小,結合社區特色發展「隘米學園」課程,讓孩子們體驗下田種稻樂趣,市長林智堅8日並與學生一同開心收獲2期稻作。
7年級生陳韋宇海外留學歸國後,抱持熱愛土地的「良心」,挽起袖子返鄉務農,現在更是名農場主人。他說,不願再見腳下土地受汙染,並證明台灣也能種出比國外更好吃的蔬菜,盼以自身故事號召更多年輕人加入。
都市土地寸土寸金,新北市教育局將食農教育延伸到「食育教育」,在108所學校推動「新食代活動」,今年更將於重點學校舉辦「小農市集」,校際間「以物易物」分享農作物,讓孩子「從課堂到菜園、土地到餐桌」,認識每一口食物。
生活文明進步,崇尚「從土地到餐桌」品質;環保意識抬頭,「從餐桌回到土地」的時刻到了。古坑鄉華南國小獲台灣廚餘堆肥資源化發展協會贈送1台廚餘機,小朋友把廚餘做成有機肥,使餐桌剩餘食物回歸土地,種出來的菜回饋給弱勢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