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復健科的搜尋結果,共128筆
運動有助健康,但激烈運動後有注意事項,以確保運動效益。醫師表示,激烈運動後身體會感到疲倦,若想休息,不要立即停止原本的運動,如直接坐下休息,而應先放緩運動強度再停止該運動,如此可減少之後的「延遲性肌肉痠痛」,更能保持運動好習慣,且有利人體血液循環。
國內經歷兩波大規模新冠肺炎本土疫情,為因應康復者醫療需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自去年12月啟動「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民眾僅需繳交一次掛號費和一次部分負擔,即可接受跨科別整合醫療;目前全台共108家醫療院所參與,共收案3174人,以台北市收案人數最多,共1243人。
台灣人口老化嚴重,失智症比率隨之上升,雖然目前無法治癒,但可透過藥物與復健,延緩惡化;南投醫院職能治療師張緯珊26日指出,復健醫療科技進步可提升復健效率,讓大腦重新學習透過不同的神經通路,取代受損神經執行任務,逐漸恢復基本的生活技能。
台灣人口老化嚴重,失智症比率隨之上升,雖然目前無法治癒,但可透過藥物與復健,延緩惡化;南投醫院職能治療師張緯珊指出,復健醫療科技進步可提升復健效率,讓大腦重新學習透過不同的神經通路,取代受損神經執行任務,逐漸恢復基本的生活技能。
大姊夫連倚南是台大醫學院復健系教授,也是台大醫院復健科第一位主任,無論教學或行醫都是全力以赴,畢生致力於推廣台灣復健醫學。醫界尊稱他是「台灣復健醫學之父」。
45歲陳姓女子罹患乳癌,手術後卻發現肩關節活動度受限,且疤痕處有刺痛感,至新竹台大分院新竹醫院復健科就診,透過復健治療後,肩關節活動度大幅進步,大大提升生活品質。
桃園市20日新增3097例本土案例,較前日下降24%,衛生局長王文彥說,疫情穩定下降,但因應「長新冠(Long Covid)」後遺症,桃園有9家醫院配合健保署「COVID-19染疫康復者整合醫療計畫」,啟動整合門診,服務解隔6個月內有相關症狀者,只要掛1科、繳1次費就能獲得跨科別服務。
隨著新冠疫情進入第四年,確診痊癒病例增加,下一波值得關注的是確診痊癒後衍生的新冠長期後遺症,也稱「長新冠」。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表示,長新冠門診收案者大約只有逾百例,以上百萬的個案數來說,比例算低。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今發文指,長新冠的比例沒有那麼低,以他自己的門診來說就已有幾十例。指揮中心今公布最新統計,目前長新冠整合醫療計畫共有41家醫院收治787個病人,健保署去年已經公布國際通用診斷碼UO9.9,供醫師統計使用。
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退化性關節炎日趨普遍,人工關節置換手術需求與日俱增,台中市一名72歲黃太太,3年來膝蓋愈來愈痛,雙腳開始萎縮沒力氣,影響正常生活,經大里仁愛醫院檢查有嚴重退化性膝關節炎,安排「微創功能性軸線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採用「術後加速康復療程」,擺脫對拐杖依賴。
造成運動傷害的原因很多,除了直接的碰撞、外傷外,平時營養補充、熱身、訓練方式、環境、設備、技巧等等都有一定的關聯。尤其像體操、柔道等常用到軀幹旋轉彎曲的運動,更可能傷及脊椎跟椎間盤,若是覺得「不痛不腫了,應該已經好了」,又直接回到原本的運動強度,非常容易造成二度受傷,造成長期慢性傷害。
台北市勞動局長陳信瑜風波不斷,日前北市議員黃郁芬才踢爆陳信瑜為北市府「請假王」以及「新聞稿外包」業務,如今又爆出以特權喬病房、財產申報不實等情形,陳信瑜提出聲明否認,媒體對我瘋狂攻擊,用2018年照片誣陷我,請病假幫友人慶生,現在卻又子虛烏有毀損名譽,根本是挾怨報復,將會對鏡傳媒及相關人員提出告訴。
陳小姐59歲,因右肩疼痛,手往上舉會抬不高,尤其是特定動作角度會痛,伸手拿東西會痛,內衣扣子扣不太到,背癢抓不到,夜晚睡覺會痛醒導致睡眠品質很差等問題,於是前往北市聯醫忠孝院區復健科門診就醫。經由復健科主任杜育才安排X-光及超音波檢查,診斷為旋轉肌鈣化性肌腱炎。
不同的運動類別,可能會產生不同的運動傷害。如過肩投擲類運動中的棒球、網球、排球,對肩肘負擔較大,因此常會傷害到肩膀、手肘。而常運用到軀幹旋轉、彎曲、伸展的運動,如:體操、跳水、柔道、摔角等等,則容易傷害到脊椎、椎間盤。需頻繁跑、跳的運動,如:足球、短跑、長跑、籃球等,容易讓膝蓋、腳踝受損。
隨著台灣逐漸邁向超高齡化社會,愈來愈多人開始重視健身及運動所帶來的好處,同時也更注意自己是否有因為老化而伴隨的疾病,常見例如骨質疏鬆症,失智症和今天要談到的主題-肌少症。在診間最常聽到的問題是:「是不是年紀大了有肌少症,所以腿愈來愈沒有力氣?」、「雖然運動有好處,但聽人家愈運動反而關節退化愈快?」在回答這些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什麼是肌少症以及如何治療吧!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引發舉世矚目,竹山秀傳醫院復健科組長錢怡君曾經在921地震時受贈物資,因此號召同仁捐款、募集物資,幫助遭受戰火摧殘的烏克蘭人民,獲得熱烈回響;募集到的物資將透過外交部轉送烏克蘭。
勞動部目前已補助全臺24個專業機構提供職災勞工(不分本、外勞)工作能力評估及強化訓練、心理輔導及社會適應、職務再設計等職能復健服務,透過專業人員的協助,讓職災勞工能儘速重返原職場,減少勞工等待或嘗試復工期間所耗費的時間、醫療及社會成本。針對勞工災後生理心理重建需求進行工作分析及功能性工作能力評估,了解勞工之復工需求並設定功能提升目標,以協助職災勞工儘早返回職場。千里迢迢由越南來到台灣工作的阿德是一位印刷廠助理,但在一次例行機台保養時左手不慎被機器捲入,造成掌骨開放性骨折。雖然老闆與仲介盡心盡力協助他就醫及復健,但每停工一天就少賺了許多生活費,職業醫學科醫師便轉介阿德到工作強化中心接受提升工作能力強度的職能復健服務。
家住苗栗的82歲周姓老翁因罹患多重慢性疾病史,脊椎退化長骨刺,經就醫接受腰椎壓迫手術後,大千醫院安排物理治療師赴家裡協助復建訓練,歷經2個月的復建工作後,周姓老翁目前已恢復行走能力。
屏東潮州復健科醫師確診案,屏東縣政府啟動社區篩檢站,11日各社區篩檢站593人PCR皆呈現為陰性,也讓大夥鬆了一口氣。
屏東潮州潮榮聯合診所出現3起確診個案,屬過年期間跨縣市家庭群聚案,確診者分別為50歲媽媽「案19440」(該大家族3姊)與19歲女兒「案19441」、16歲兒子「案19468」,當中該母親為診所復健科醫師,3人足跡有潮榮診所、潮州黃昏市場、屏東立群補習班等,縣府共匡列217人,其中居家隔離10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