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徵文頒獎典禮的搜尋結果,共14

  • 文藝飄香 書寫台中記憶地方味獲5優選探索在地文化情感

    文藝飄香 書寫台中記憶地方味獲5優選探索在地文化情感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3日舉行「2022書寫台中城」報導文學徵文頒獎典禮,現場頒獎表揚5篇優選作品得獎者。文化局指出,其徵文得獎作品電子書將公告於文化局官網,開放民眾閱覽,2023年持續舉行徵文活動,邀民一起探索在地的人、事、物,加入書寫台中的行列。

  • 兩岸文化交流 金沙散文廈門頒獎

    兩岸文化交流 金沙散文廈門頒獎

     兩岸合辦的文學獎項──《旺旺.時報文學獎暨金沙書院兩岸散文獎》之金沙散文獎,15日上午在廈門舉行頒獎典禮,台灣評審與作家們無法親臨會場,仍以錄影畫面獻上祝福與感言;典禮上同步啟動第二屆金沙散文獎徵文,3000字最高獎金新台幣15萬元。

  • 「阿嬤媽媽」的故事 獲屏縣徵文比賽冠軍

    「阿嬤媽媽」的故事 獲屏縣徵文比賽冠軍

    出生1歲多、越南籍母親就無故離去,東隆國小鄭丞邑由阿嬤一手帶大,舉凡包尿布、泡奶,無不一手包辦,他利用愛心徵文比賽機會,將對「阿嬤媽媽」的情感訴諸紙上,獲得屏縣國小高年級組第一名,阿嬤出席頒獎典禮時喜極而泣,以孫子為榮。

  • 兩岸媒體人齊聚澎湖 《旺報》兩岸徵文賽 沈雪晨、潘達奪魁

    兩岸媒體人齊聚澎湖 《旺報》兩岸徵文賽 沈雪晨、潘達奪魁

     《旺報》第6屆「兩岸徵文頒獎典禮」,19日首次移師澎湖盛大舉行,來自大陸47位主流媒體代表跨海共襄盛舉,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及中時媒體集團總裁蔡紹中連袂出席,帶動現場高潮氣氛。

  • 兩岸徵文頒獎典禮 移師澎湖舉行

    兩岸徵文頒獎典禮,今天移師澎湖舉行,兩岸共計有16人獲獎,其中大陸沈雪與台灣潘達分別以「莫忘趙衍慶」和「與陸生蔡博藝共修民主課」分別獲兩岸首獎,各獲10萬元獎金。

  • 旺報兩岸徵文頒獎典禮 登場

    旺報兩岸徵文頒獎典禮 登場

    旺報第5屆兩岸徵文比賽結果出爐,今天在佛陀紀念館頒獎。兩岸作者以各自觀點,詮釋對岸「視」界。旺報社長黃清龍認為,近年文章風格台灣呈現兩岸求同,大陸則是尊異。大陸陳凱翔及台灣張雁雯分別以司馬庫斯的美麗及烏魯木齊文化分野,拿下首獎。

  • 至善愛徵文 寫下感恩故事

     常懷感恩心,就從生活中點點滴滴,至善基金會舉辦第4屆友愛徵文活動,邀請小學生和成年人寫下親身經歷與感動,歡迎投稿。

  • 青年撰文思父:來不及說再見

    青年撰文思父:來不及說再見

    安寧基金會舉行「如果有一天,我們說再見」徵文,今天下午舉行頒獎典禮。25歲的陳少翔以〈黃昏的故鄉〉,獲頒一般民眾組首獎,對他來說,這篇文章是獻給10年前因肝硬化過世的父親,一個正式的告別。

  • 社評-民間交流 從抱怨、傾聽到改變

     《旺報》兩岸徵文獎第四屆頒獎典禮順利完成,這標誌著兩岸徵文活動要邁入第5年了。回顧開闢徵文之初,隨著投稿質與量的提升,慢慢呈現出兩岸民間交流的一些特質。譬如,大陸作者頗多讚譽台灣社會素質,台灣作者卻多抱怨大陸社會的不文明。但經過多年的交流後,兩岸作者凝視對方的眼光開始產生轉變,台灣作者不乏開始對大陸抱著同理心的態度自我反省,大陸作者開始注意台灣社會的一些負面現象,尤其對大陸的歧視性心態與政府政策,發出不平之鳴。

  • 兩岸真情故事 鍾志剛:看到融合

    兩岸真情故事 鍾志剛:看到融合

     第四屆兩岸徵文頒獎典禮今年有個創舉,首次設立大陸作品優秀獎「海峽之聲獎」,今年得獎人賈葭、黎勇,他們以大陸人看台灣的親身經歷,寫下觀察台灣社會的溫馨與感動。海峽之聲廣播電台台長鍾志剛說,這些情真意切的文章,讓人收獲感動,更給兩岸交流積累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 林中森:兩岸再創和平紅利

    林中森:兩岸再創和平紅利

     第四屆兩岸徵文頒獎典禮25日在台北舉行,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致詞時表示,連2年他都以「兩岸在辦喜事」的心情參加,看到徵文活動越辦越好,兩岸人民再創和平「紅利」。他強調,現在的兩岸新局,營造60多年來最佳的兩岸關係,正是因為「和平紅利」共創互利雙贏,為兩岸人民帶來更大福祉。

  • 兩岸徵文獎 寫出兩岸關係史

     第四屆兩岸徵文頒獎典禮昨(25)日舉行,從各類文稿中,反映出兩岸民眾已經從過去的「互捧」,轉變為更深刻的反思與借鏡。出席典禮的多位貴賓則認為,隨著兩岸相互了解日增,兩岸關係也將從過去的經貿為主,延伸到文化與其他領域。

  • 林中森:換位思考 增進兩岸共識

    林中森:換位思考 增進兩岸共識

     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昨天表示,兩岸恢復制度化協商以來,經貿交流取得顯著成果,接下來最重要是推動文化交流。透過兩岸文化交流,讓彼此有機會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對方設想,未來才能達成更多共識,簽署更多協議。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