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心悸的搜尋結果,共321筆
40歲宋小姐,每到夏天就大汗淋漓,時常覺得心悸、胸悶、口渴且淺眠多夢;且她本身就不愛運動,所以常覺得心臟沒力似的疲累感。中醫師吳宛容表示,「夏至」時節過後,開始進入中醫所謂的「三伏天」,指的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日子,此時天氣悶熱流汗多,如果忘記補充足量水分,容易好發心血管疾病。
隨著國內新冠肺炎確診者增加,長新冠後遺症的案例也增加,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近日指出,自己一周內看了超過20位新冠確診後心臟加速的患者,其中多數在染疫前並無任何心臟不適,在咳嗽發燒停止後,才發生心臟不適、心悸症狀,而且會持續一週以上。
有民眾詢問:「吃完解熱止痛藥後,為什麼我會心跳加速而且睡不著覺?」食藥署解釋,有些複方解熱止痛藥會加入咖啡因成分來輔助止痛,因為咖啡因會增加胃黏膜的血流量、加速藥物吸收,還可稍微抑制肝臟代謝酶的活性,藉以延長止痛效果。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部分確診者康復後會出現長新冠後遺症,包含呼吸困難、憂慮、落髮、心悸等症狀。北市聯合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今在臉書分享長新冠個案,確診後出現嗅味覺異常,不管吃什麼食物,只聞得到大便味。
許多人在心臟病急性大發作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早有問題。醫師強調,其實平日都有警訊,只是常被人輕忽。研究發現,半數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在病發前一個月內到幾天內,曾出現胸悶、胸痛,連帶左側手臂、頸部或背部都有痛感,還會略感喘不過氣,有時靜坐也會冒冷汗,這些情況恐已都是心臟在喊救命。
心臟是維繫生命最重要的器官,每天都日夜不停地打出7噸血液。心臟內的瓣膜是重要的守門員,幫助心臟內的血液不逆流,並前往正確的方向進行循環。然而瓣膜會因為先天因素、老化或後天疾病,導致瓣膜受損而出現硬化、鬆弛、失去彈性等問題,導致心臟必須更賣力工作才能將足夠的血液打出,導致心臟負擔增加,長期恐變成心臟衰竭,有致命的危機。
83歲的江先生,近來活動易喘、心悸嚴重,就醫檢查發現有心房顫動,導致心肌擴大,心臟無法有效收縮輸出血液到全身。江先生希望能縮短手術時間,評估其腎功能正常,可以使用顯影劑進行手術,最後選擇以「冷凍消融球囊療法」治療,至今多年不再復發。
52歲林女士本身有輕微的高血壓,經規律服藥控制良好,雖偶有胸悶、心悸等情形,但因發作時間短暫,不以為意;日前,林女士心悸再次發作且伴隨嚴重盜汗及發燒,被家人送往台北慈濟醫院急診。抽血檢查發炎指數為4(正常為1以下),懷疑腫瘤的可能,進一步檢測神經內分泌腫瘤指數,竟比正常值高出近9倍;經斷層掃描發現,林女士的腎上腺有一顆10公分的罕見嗜鉻細胞瘤,腫瘤已幾乎要比腎臟還大。
C先生對工作非常投入,雖然壓力很大,但正值壯年的他並不以為意,沒想到,未滿40歲的他,卻突然中風了。台中榮民總醫院心臟內科李政鴻醫師回憶,C先生當時是因感到手腳無力,所以趕緊就醫,確診為栓塞性中風。經詳細檢查後,發現他有心房顫動,而且還有卵圓孔未關閉的狀況。
華人歌壇天王周杰倫昨(13)日自曝就醫照片,提到自己有手麻及呼吸問題,除了擔心是心臟出狀況外,還提到了「恐慌症」(Panic Disorder)。雖然從周杰倫簡單的敘述中,無法探究恐慌症的可能性,但醫師指出,臨床上有13項觀察指標,若是同時間有4種或4種以上之症狀,並在10分鐘內達到最嚴重程度,是恐慌症發作的可能性相當高。
甲狀腺機能亢進症狀千變萬化,除了焦躁不安、手抖、心悸、心律不整,甚至可能引發腹瀉、月經不規則、不孕、勃起功能異常、骨鬆、眼凸等併發症,但年輕人與年長者的甲亢症狀大不同,該如何警覺?看什麼科、做哪些檢查才能避免甲亢引發的心臟衰竭、麻痺症、甲狀腺風暴、眼病變等傷害?
劉先生57歲,目前並沒有任何慢性疾病,也沒有服用藥物,但幾天之前,在站立時突然頭暈和心跳異常加速,經過一連串的心臟科檢查後,被診斷為姿位直立性心動過速症侯群(Postural Orthostatic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
台灣約有50萬人有心律不整問題,其中心房顫動是常見的症狀,尤其以長者居多,80歲以上每10人就有1人。醫師指出,高達一半的心房顫動患者沒有症狀,當心臟血流在心房裡流動狀態不佳,容易淤積形成血栓,無論有沒有症狀,中風風險都大增。
二尖瓣脫垂常被稱為「美人病」,以數據來看,每5位女性就有1人有二尖瓣脫垂的問題,尤其以身形瘦高的女生為高危險群之一,20~30歲的年輕女性最好發,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倍。患者一聽到自己常常喘不過氣、頭暈、心悸的原因是二尖瓣脫垂,都很擔心是不是心臟出了大問題,是否會像心肌梗塞般有猝死的危機?對此,桃園醫院心臟外科主任袁于婷醫師指出,絕大多數的二尖瓣脫垂病人不需要治療,每2〜3年定期追蹤檢查即可,日常生活沒有太大影響。但若出現心臟收縮功能變差,恐引發心律不整、中風、細菌性心內膜炎,就會有猝死的風險。
別以為心律不整是大人才會有的狀況,其實,小朋友也會有心律不整的情況發生,甚至有可能出現在新生兒或是嬰兒時期;當爸爸媽媽們被告知自己的小孩有心律不整的問題,往往會非常擔心。
你也是缺鐵性貧血一族嗎?如果生活中常常出現容易疲倦、掉髮、心悸、臉色蒼白、手腳冰冷、頭痛、舌頭無血色、活動時易喘及偶發不自主踢腿的不寧腿等症狀時,要警覺就是受到缺鐵性貧血的影響。若能透過食物適時補充鐵質,不但能維繫身體運作,也避免額外補充鐵劑恐有過量之虞。營養師陳嫚羚推薦5種補鐵湯品,都是市場上容易取得的食材。
大學學測放榜,不少家長看到成績單,難免都會情緒波動,近日便有婦人前來就醫,主訴心悸、胸悶等症狀,細問才得知原來是與子女為了志願排序發生衝突,提醒患有三高或心血管疾病民眾,高漲情緒會造成心血管負擔加大,嚴重者恐引發心碎症候群,釀成心臟衰竭或心因性休克,恐怕更得不償失。
電視新聞報導傳來「基輔空襲警報大響,加油站滿滿人潮準備逃離……」,搭配著飛彈升空劃過寂靜夜空或是排列整齊的坦克車一步步逼近的各種戰爭場景,令人感覺壓力好大。
陳小姐,40歲上班族,半年前在開車時,突然一陣心悸、胸悶、呼吸困難,感覺好像心臟病發作,趕緊至醫院急診。理學檢查、抽血、心電圖各種檢驗通通正常,醫師告訴她:「可能是太緊張吧。」但是這種恐怖的經驗接下來幾週仍不時發生,陳小姐到過幾家醫院求診,做了更深入的檢查,仍無異常發現,有的醫師說「沒病」,也有醫師說「可能是壓力造成的」。因常無預期發作,陳小姐變得不太敢出門,工作、生活都受到很大的影響。
天氣冷不少民眾選擇泡湯暖身體,但年長者與罹患心血管疾病的人要特別注意,因為溫差會使血管急速收縮,容易誘發心肌梗塞,醫師提醒,若出現左胸悶、喘、頭暈、心悸、噁心與呼吸困難等症狀,請盡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