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思想解放的搜尋結果,共27筆
毫無疑問,人類從20到21世紀之交的最大事件就是中國的崛起。不過40年,中國不但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亞洲,改變了世界,從而讓全球普遍陷入前所未有的複雜情境之中,困惑、震撼、焦慮、對抗、期待,百味雜陳,也因而對這樣的「中國異象」產生了以下三大關注:一、它是一種偶然,還是必然?二、它是暫時,還是可持續的?三、當中國果真重返世界中心之後,接下來,世界會如何?在本文中,我想從「中國崛起的大歷史觀」這樣的分析角度,來回應以上的重大關注。
毫無疑問,人類從20到21世紀之交的最大事件就是中國的崛起。不過40年,中國不但改變了自己,也改變了亞洲,改變了世界,從而讓全球普遍陷入前所未有的複雜情境之中,困惑、震撼、焦慮、對抗、期待,百味雜陳,也因而對這樣的「中國異象」產生了以下三大關注:一、它是一種偶然,還是必然?二、它是暫時,還是可持續的?三、當中國果真重返世界中心之後,接下來,世界會如何?在本文中,我想從「中國崛起的大歷史觀」這樣的分析角度,來回應以上的重大關注。
兩岸看待五四運動的角度不同,大陸提倡愛國、進步、民主與科學,台灣則著重在德先生與賽先生的探索復興中華的新文化運動。兩岸詮釋五四運動的角度不同,100年後兩岸青年看待五四也不同,大陸青年側重五四的愛國精神,台青則看到五四對台在思想上的影響。
幾十年來,大陸改革開放,思想解放,8億人擺脫貧困,創造奇蹟。反觀台灣,政黨對立,經濟衰退,風光不再。因此,台灣也需要一場徹底的思想解放、改革開放。
本周二,大陸舉行隆重集會,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面對主流媒體排山倒海般的資訊轟炸,筆者最感興趣的既不是宏大敘事的宣傳口號,也不是激動人心的統計資料,而是那些見證了改革開放從篳路藍縷到輝煌成就的人與事。酸甜苦辣,盡在其中。
大陸是怎麼看待改革開放40年?大陸學者指出,自1998年以後,改革開放相關研究已經從「講故事」逐步演進到「講道理」,除了把具體政策產生、實施經驗講清楚,再講清「中國道路」是什麼模式,何以造成如此大的經濟成就;不僅研究「改革開放」政策本身,也進入到「改革開放時期」的多領域、寬層次、多視角階段。
國民黨主席參選人韓國瑜今天下午參加雲林縣私立維多利亞雙語中小學的才藝表演,尊重演出未上台致詞。他受訪表示,他對民調的看法是「不用急」,這場選舉是一場思想解放,局面隨時在變。
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馬維英今天在「2017天下經濟論壇」中指出,人工智慧將透過語音機器人,重新定義人機介面;人工智慧的競爭已進入思想解放期,很多嶄新的想法問世。
大陸官方已宣布,自2016年元旦起,大舉開放台灣居民申請設立個體戶(全名為個體工商戶),其中,取消每家個體戶從業人員上限,讓人聯想到大陸個體戶政策的思想解放。因為,在傳統共黨理論之中,個體戶從業人員數目是「封頂」的。
中共十八大召開前夕,大陸輿論有點百家爭鳴的味道。長期疾呼改革的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之子胡德平在媒體刊文〈改革不可廢,承諾不可棄〉;北大教授袁剛也大倡「改革需要思想市場」;但偏新權威主義的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副所長房寧卻在《人民日報》高舉〈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要堅持「五不搞」〉的政治旗幟。
評論解讀南方報業集團日前舉辦「觀念影響中國」論壇,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指出,處在社會大轉型時代的全體中國人,都需要解放思想,只有徹底的解放思想,才能極大地推動社會進步。
文化的復興既是中國崛起的重要內容和目標, 又是中國崛起的必要條件和最高標準。 // 現代經濟體人類發展的歷史證明 // 只有創造了新的文化形態,才能引領新的社會形態發展和最終確立。
胡耀邦之子、全國政協常委胡德平:
評論解讀中國改革派精英呼籲中國共產黨解放思想、加強黨內民主。本文為作者在紀念《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發表30周年座談會上的發言。
中國體制內幾十位改革派精英於上周聚集一堂,呼籲中國共產黨解放思想、加強黨內民主。評論人士說,這次批判性很強的座談會對推動黨內民主具有重要意義,但會議未能突破一黨統治的禁區。
評論解讀大陸社會體制改革,起初「科學發展觀」,接著是「和諧社會」,到中共十七大則明確提出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學者陸續點明社會組織和社會力的重要性,但大陸官員和民眾思想解放,或是另一個重點。對此仍偶見逆反性言論,拉鋸戰尚在進行。
評論解讀知名博客作家楊恆均正在「走遍中國」,他整理了對重慶模式與深圳模式的觀察與比較。
(文接C2版)
評論解讀資中筠,1951年清華大學外文系畢業。國際政治及美國研究專家,翻譯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研究員,曾任所長。曾任《美國研究》主編。她受訪時表達了對西方用「中國模式」解讀發展歷程的不以為然。
單價500美元的iPad甫上市﹐暢銷200萬台﹐蘋果入帳10億美元;代工的富士康隨即調薪3成回饋勞工﹐這是消費者、品牌、代工、勞動者等皆贏的局面。品牌商每台獲利200美元﹐分配至50萬全體勞方僅14元;如此懸殊的利益差距﹐令大陸當局有深重的危機感﹐急切要求資方調薪﹐並誓言提升人力素質﹐以期扭轉5億工人以及中國之代工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