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性別議題的搜尋結果,共174筆
代表綠黨登記參選新竹縣第一選區的余筱菁22日上午11時許前往竹縣選委會登記,並由新竹市議員劉崇顯陪同。本屆議員參選失利的余筱菁投入立委選戰,身為身障人士的余筱菁在政見上也強調特生教育,同時關注性別議題,希望推動女性凍卵補助、放寬單身女性人工生殖法規。另外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的劉台穠也於當日下午前往登記。
亞洲第一!台灣通過同性婚姻
為改善「月經貧窮」問題,花蓮縣政府實施友善提供多元生理用品計畫,先後在縣內社福中心、學校設置衛生棉供索取,並針對不利處境學生發放多元生理用品,10月起,擴大到13個戶政事務所貼心設置「安心舒棉寶盒」,免費提供包經期生理用品、棉內褲及濕紙巾,讓臨時陷入經濟困境或有需求者使用。
2024年總統暨立委選舉進入倒數三個月,彩虹平權大平台今天召開「友善政治進國會,彩虹選民站出來」記者會,公布最新PrideWatch彩虹選民投票指南網站,截至目前僅有13名立委參選人表態支持,仍沒有總統參選人表態加入或提出性別政見,之後將持續拜會各黨團及總統參選人。
輔英科大11日舉辦「擁抱多元,愛是唯一」情感教育月開幕活動,校長林惠賢特別穿戴彩虹翅膀,化身「輔英天使」,喻意守護不同性別、不同國籍學生。林惠賢呼籲師生要尊重多元性別和多元文化,共同營造性別友善校園,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享有尊重及自在的校園生活。
新北市社會局為提升民眾對婦女權益認識並協助婦女提升性別意識,11日與台灣女性影像學會舉辦第6屆女性影展首映會,播放同志導演陳俊志2002年作品《玫瑰的戰爭》紀錄片,片中描述4段職場、校園性擾真實案例。新北市副市長劉和然表示,新北性騷擾案年增約15%,面對性騷擾,市府絕對零容忍。
新北市性騷擾案件每年增加約15%,新北市社會局今結合台灣女性影像學會舉辦第六屆女性影展首映會,播放由同志導演陳俊志2002年作品「玫瑰的戰爭」紀錄片,以提升民眾對婦女權益的認識並協助婦女提升性別意識。
推動多元性平觀念,新北市秘書處利用市民廣場下的三間店舖,辦理多元性別友善活動,由社團法人「不會教小孩行動聯盟」規畫打造新北市性平基地-「性平不小室」,連日來舉辦4場次親師生性教育馬拉松,吸引上百位家長、孩童及教師參與。
2024總統大選隨時間倒數,各黨派展開攻防戰也越來越激烈,但在近日各類議題攻防戰中,從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北流到前瞻計畫,只見賴清德、柯文哲陣營打得火熱,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卻因黨內紛擾不休、自亂陣腳。前立委邱毅就曾直言,侯友宜先機已失,邊緣化危機恐越來越嚴重。
原住民升學優待制度在學生社群引發討論,台灣科技大學近期舉辦「議題桌遊」活動,以桌遊討論多元族群、性別及文化等議題,並引導師生討論和互相理解,建構友善校園氛圍。
劇場人梅芷菱以女性的身體自主權為出發點,編導當代馬戲作品《#Since1994》,內容對身體的刻板印象提出思考,表演者皆是女性,是亞洲女性當代馬戲作品的首部曲,將代表台灣到愛丁堡藝穗節演出23場。
劇場人梅芷菱以女性的身體自主權為出發點,編導當代馬戲作品《#Since1994》,內容對身體的刻板印象提出思考,表演者皆為女性,是亞洲女性當代馬戲作品的首部曲,將於8月代表台灣到愛丁堡藝穗節演出23場。
近日性騷案件頻傳,高雄市長陳其邁要求落實性平意識,重視市府內部性別事件申訴機制,務必維護受害者權益,只要有受害者申訴、報案,即成案啟動調查。為落實保護性騷擾被害人,市府也已召開跨局處會議,檢視性別申訴事件機制,完善申訴流程及機制。
民進黨性騷吃案風波延燒,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示警,若處理不好,可能造成年輕、女性、高學歷及中產階級選民流失,喊話別將黨的利益置於價值之上。對此,台大教授左正東今(4)日就表示,「在性平這個議題,如果有涉及私德上的問題,民進黨真的做得非常糟糕」,引發討論。
勵馨基金會從早期的雛妓救援、家暴庇護、性侵害創傷復元,到近期的多元性別暴力防治,至今已陪伴逾10萬名性暴力倖存者,近日與台鐵合作,推動「性別公眾教育列車」,盼讓性別平等教育向下紮根。
共和黨籍的佛羅里達州州長德桑蒂斯 (Ron DeSantis)週三簽署法案,禁止對未成年人者有任何的跨性別議題、教育、治療、變裝、改人稱代名詞。他的口號是「讓孩子單純的當孩子」。
在文藻外語大學的校園裡,可以看到一位穿著裙裝的德國籍男老師穿梭在課堂裡,他就是德文系教師何浩哲(Holger Hähle)。多年前他曾到埃及旅行,看到當地男性穿著連身裙裝,引發他對於裙子的好奇,因此開始研究性別文化,並以德文撰寫《男裙-時尚及社會中的性別角色》(原文:Rock wie Hose)一書,從男女性穿著褲子及裙裝的演變,探究人類文明背後的性別刻板印象。這個觀察現象,也吸引德國電視二台(Zweites Deutsches Fernsehen,簡稱ZDF)專程到文藻外大採訪。
教育部自今年起將每年4月20日訂為「性別平等教育日」,國立臺南大學將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以貼近學生的形式落實於校園,透過與校內學生社團「小頁文學社」合作徵稿的方式,鼓勵學生創作性平主題新詩,並將詩句印製在學生喜愛的物品上,包括明信片、手機氣墊支架、胸章等,讓性平詩句成為生活短語,讓性平成為生活的日常。
屏東大學響應4月20日性別平等教育日,科學傳播學系推出8部《數位性隱私侵害社會檔案》短動畫,全由學生以自身經歷創作,當中曾因聲音較細而被叫娘娘腔的王冠鈞,透過《性平了,然後呢?》實驗作品讓父親更了解自己。
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為響應4月20日性別平等教育日,特別推出8部《數位性隱私侵害社會檔案》短動畫以及《性平了,然後呢?》實驗作品,全都是由學生以自身經歷創作,當中曾因聲音較細而被叫娘娘腔的王冠鈞,不僅透過《性》讓父親更了解自己,也藉由自己的努力鼓勵到許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