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恐怖攻擊行動的搜尋結果,共124筆
美軍最近數日於伊拉克及敘利亞等地一再遭到襲擊,美國官員19日表示將加強警戒,以防迦薩地區戰火蔓延;美國國務院建議公民提高警惕,慎防全球各地恐怖攻擊或其他暴力示威行動。
美國軍方今天表示,他們已於敘利亞擊斃策劃歐洲多起恐怖攻擊的伊斯蘭國(IS)高層領導人賈布里(Khalid Aydd Ahmad al-Jabouri)。
俄羅斯今天飛彈攻擊烏克蘭,至少造成10死、60傷。歐盟表示,莫斯科攻擊烏國平民,構成戰爭罪;俄國總統蒲亭則揚言,若再發生類似克里米亞橋攻擊事件,將嚴厲回應。
俄烏戰事恐將更嚴峻。烏克蘭政府國防與安全事務顧問丹尼柳克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由於自知以傳統軍事手段難以取勝,俄羅斯將透過刻意挑釁,為動用核武創造條件,首當其衝的恐是烏東頓巴斯地區。
阿富汗首都喀布爾一間清真寺3日舉行塔利班發言人穆賈希德母親的追悼會時,寺外路口發生炸彈爆炸,造成至少8人死亡、20人受傷,實際傷亡人數可能更高。儘管尚未有組織出面「認領」這起炸彈攻擊,塔利班臨時政府4日展開行動,在喀布爾摧毀了一個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武裝分子的藏身處,並消滅其多名成員。
巴勒斯坦衛生部表示,以色列軍隊今天在約旦河西岸占領區發動突襲,殺害至少4名巴勒斯坦人。
在911恐怖攻擊20周年這天,美國前總統川普強烈暗示可能再戰2024,同時他也砲轟美國撤軍阿富汗的行動「計劃不周」,痛批拜登「無能」。
美國與阿富汗塔利班纏鬥了20年,卻為了極端組織ISIS-K化敵為友。美國中央司令部司令麥肯錫26日警告,喀布爾機場遭恐攻的威脅未除,可能受火箭炮攻擊,或再發生自殺炸彈攻擊,已要求塔利班擴大機場外的維安範圍。此外,美軍也與塔利班分享情報,協助美軍防範IS攻擊。
隨著美國參眾兩院6日召開聯席會議,認證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當選,卻不幸引發鋼鐵川粉強闖國會。對此,美智庫蘭德公司資深顧問詹金斯(Brian Michael Jenkins)撰文警告,儘管川粉強闖國會的肢體衝突已落幕,但美國必須為未來的政治暴力做好萬全準備,激進份子的陰謀將層出不窮(如暗殺政治領導人)。即使拜登正式就職也不會結束,讓2020年代成動盪的10年。
印尼總統佐科威譴責法國發生的恐怖攻擊行動,但他同時警告法國總統馬克洪,指其言論「侮辱了伊斯蘭教」,對世界各地團結一心的穆斯林造成傷害。
據路透社報導,一名法國中學歷史教師疑似因本月初在課堂上畫了伊斯蘭教先知穆滿默德的漫畫圖,而16日遭身分不明的攻擊者當街刺殺斬首,但在警方圍捕時遭警方開槍擊中,最後因傷重死亡。法警方也將此攻擊案視為恐怖攻擊,並進一步調查是否有其他共謀。
斯里蘭卡21日復活節當天發生8起連環爆炸案,22日晚間又發生第9起爆炸,至今已奪走359條人命,超過500人受傷,英國與美國紛紛對在斯里蘭卡旅行的該國國民發出警告,指本周末可能還會有下一波自殺炸彈攻擊。斯里蘭卡政府則要求,所有天主教教堂接獲命令保持關閉,暫停所有服務。
奈及利亞東北部博爾諾州一處魚市場16日晚遭到3名自殺炸彈客攻擊,3人在人群中引爆身上的炸彈,包括3人在內共造成22人喪命,70人受傷。
據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館網站消息稱,恐怖分子策劃近期對中國駐巴基斯坦機構和人員發動系列恐襲,在巴基斯坦的中資機構與中國公民應提高安全防護意識。
(00:30更新)埃及西奈半島北部al-Arish地區一座清真寺裡,穆斯林信徒週五(24日)正在寺內禱告期間突遭炸彈與自動武器襲擊,死傷慘重。埃及國營電視台報導,到台北時間周六 (25日)00:30為止,死亡人數已攀升到235人、還有109人受傷;埃及總統塞西(Abdel Fatah el-Sisi)召開內閣緊急安全會議並宣佈全國哀悼3日。
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發生孤狼恐怖攻擊事件,目前確定行凶者為64歲的白人男子帕達克,雖然伊斯蘭國對外宣稱他在幾個月前皈依回教,但目前尚未獲得美國官方的證實。不過,他一個人造成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槍擊傷亡事件,卻也凸顯了美國槍支氾濫和各種民怨不滿待宣洩的嚴重矛盾。如果最後證實和伊斯蘭國有關,恐將加劇川普政府對回教徒移民和簽證更加收緊,美國將會在國內國外投入更多資源打擊伊斯蘭國等極端回教組織。
英國在3個月內遭遇3次恐怖攻擊,英國首相梅伊(Theresa May)要求國際加強網路規範,阻止恐怖份子透過臉書等網路空間散布極端言論和招募成員。
法國警方人士說,首都巴黎市中心今晚發生槍擊警員事件,一名警員喪生,另一人受傷,據稱可能有兩名槍手發動攻擊,其中一人遭擊斃。警方初判很可能是「恐怖攻擊行動」。
倫敦都會區警察局(Metropolitan Police)今天說,警方在英格蘭中部伯明罕市(Birmingham)逮捕一名30歲男子,此人「涉嫌準備恐怖行動」,與上週英國國會遭恐怖攻擊有關聯。
為了追查國會大廈前的恐怖攻擊案,英國警方大動員,不但查閱大批電腦資料,並搜索超過20個地點,逮捕10名跟案件相關的人士,希望找出恐攻嫌犯馬蘇德是如何變得激進並發動這起國會大廈前的恐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