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惠譽的搜尋結果,共773筆
房地產復甦成為大陸經濟能否回穩的一大關鍵,國際信評機構惠譽近日發表報告認為,2024年大陸房市經營環境仍充滿挑戰,但住房銷售下滑趨勢有望放緩,預計合約銷售降幅放緩0%~5%,意味全年銷售額在人民幣10兆~10.5兆元。
評級機構惠譽亞太區企業評級董事石露露預期,大陸房地產市場或將進入緩慢下行的新常態,明年大陸銷售額將繼續下降,但降幅將縮窄至最多5%。她指出,相對過去房市下行周期政策重點是救市,現在則變為穩定市場,因此她認為大陸房市不會如過去周期在下行後有強力反彈。
中國傳出考慮允許向房地產企業提供無抵押貸款,摩根大通表示,如果措施得以落實,特別是向困境民營房企提供更多此類貸款,這對銀行來說將是負面的,恐將帶來中期信用風險。
評級機構惠譽亞太區企業評級董事石露露預期,大陸房地產市場或將進入緩慢下行的新常態,明年大陸銷售額將繼續下降,但降幅將縮窄至最多5%。她指出,相對過去房市下行周期政策重點是救市,現在則變為穩定市場,因此她認為大陸房市不會如過去周期在下行後有強力反彈。
今年中國房地產和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債務風險提高,市場關注會否引起大陸銀行不良貸款問題。評級機構惠譽評級亞太區金融機構評級董事徐雯超認為,大型房企仍出現風險事件,獲該行評級的陸銀,房地產開發企業貸款相關的不良貸款率在上半年底升至4.5%水準。不過,因這些貸款佔整體貸款比例不大,甚至進一步下降,故對整體不良貸款的衝擊有限。
全球三大國際信評機構之一的惠譽(Fitch Ratings)在8月突調降美國信用評級,從AAA下調一級至AA+,當月,中國連續5個月減持美債,持倉規模降至2009年以來新低,而美國最大海外債主的日本,則連續三個月逆勢增持。
中華信評27日確認聯電(2303)長期發行體信用評等為「twAA-」,短期發行體信用評等為「twA-1+」。另外,中華信評表示,已應聯電要求撤銷評等,聯電評等展望在撤銷時為「穩定」。
大陸救市措施成效漸顯。機構統計,隨著多地陸續放鬆和取消限購,上周(9月18~24日)重點監測的15個城市新房成交量較前一周增長58.18%,其中北京、上海的成交量更實現翻倍增長。不過國際評級機構惠譽持保守看法,認為這波政策對持續拉動新房銷售仍有待觀察。
惠譽信評25日表示,台灣主管機關對中信金控集團的罰款和處罰,對於中國信託金控與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的評等,並不會有立即的影響。
財政部24日指出,惠譽指出我國強勁外部融資、審慎財政管理、高度政府治理及具競爭力之經商環境係支持評等關鍵因素,確認我國2023年長期主權信用評等維持自2021年調升「AA」,展望「穩定」佳績,肯定我國審慎財政管理及維持良好財政紀律。
惠譽信評覆檢今年台灣主權評等,最新確認等級為AA,展望「穩定」,也是2021年9月調升台灣主權評等一個等級以來,第三年維持評等等級。
惠譽信評亞太區保險評等副總經理吳傑佩23日指出,在台版ICS《保險業資本標準》框架下,對壽險業趨嚴的資本要求,或將轉化為與利率相關的資本費用,金額將是目前風險資本制度下的3倍到4倍,因此今年壽險業以股權或發行次順位債券募集資金逾1,000億元。
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Ratings)周三公布對台灣的經濟預測,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以及疫後半導體產業失去動能,惠譽預估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能下滑至1%,但隨著科技業景氣好轉,明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可望反彈至2.8%。
惠譽公司授予給南山人壽「A-(強勁)」評等,國內IFS評等為「AA(twn)」;另給予南山人壽擬發行新台幣次順位公司債則給「A+(twn)」評等。惠譽表示,該予上述評等反映了南山人壽「有利」的公司狀況、強勁的資本水平及財務表現,以及中等資產負債管理與投資風險。
惠譽維持我國長期主權信用評等「AA」佳績,持續肯定我國財政表現,並推估截至2023年底,我國各級政府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占GDP比率自2022年底之33.6%下降至33%,優於AA群組國家中位數44.7%。財政部表示,持續審慎管理國家財政及嚴守財政紀律,未來更將朝全盤檢視調整稅基,因應國際租稅趨勢適時研擬稅制改革措施,充實財政量能及強化財政韌性。
大陸地產商近期爆雷不斷,加上最新宏觀經濟全數低於預期,國際信評機構惠譽表示,可能會重新考慮大陸的A+主權信用評等,顯示外界對大陸金融市場悲觀情緒有增無減,為市場再投下震撼彈。
惠譽在最近出具的報告中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產國,但內蒙古、吉林和黑龍江這三個占中國稻米產量23%的省份已提高洪水警戒級別。中國東北糧倉的暴雨將導致產量下降,本已高漲的全球稻米價格可能面臨進一步飆漲的壓力。
惠譽信評最新指出,台灣的保險公司可適用金管會允許的較優惠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能在上市櫃股票和不動產投資的風險係數空間較大,但利率風險資本計算和新的會計準則,在中短期內仍面臨巨大的資本壓力。
保險公司資本龐大,且有獲利的必要,金管會緊盯的同時也提供較好的喘息空間,和利率有關的風險有極大占比來自海外,保險公司仍面臨較高的利率風險資本計算。意即,金管會解了保險業2大風險係數,還是實際存在一個不利風險資本計算的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