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想像的祖國的搜尋結果,共07筆
祖國亦受制於其連年征戰、遭日人殘酷侵略半世紀、悲慘落後歷史條件的制約,綜合國力慘弱,無法克服日人離台前發動系列經濟戰所遺的世紀糧荒與超級通貨膨脹,完成斯時劃時代的平穩過度接收台灣,甚至最終衍成1947年的二二八悲劇,這不但是台灣的悲哀,也是祖國的悲哀。
《多維新聞》報導,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張維為表示,一出國就愛國的人在海外移居的人中占了70%。他表示,很多人移民後反倒會對自己的原生國產生更加深厚的感情,開始懷念原生國。
「青年問題」是當前兩岸關係上的一個突出議題,習近平在馬習會上都不忘強調此點;大陸各個系統更是卯足全力,把做台灣青年的工作當作是第一要務。問題是,他們真的了解台灣青年對兩岸關係的深層疑惑嗎?
前總統李登輝在日本政論月刊《Voice》,稱「日本才是祖國,台灣對日抗戰不是事實」等言論引發議論,昨日李登輝仍對外表示「台灣有對日抗戰?看到鬼」,對於李登輝的言論,輔仁大學日文系教授兼副國際教育長暨日本研究中心主任何思慎今投書《中國時報》,表示歷史可以被詮釋,但不可被扭曲,生活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民絕非如李登輝所言,視日本為「祖國」。
今年是盟國二戰勝利70周年,8月15日即日人口中的「終戰紀念日」,而9月3日為我國國定軍人節,亦為抗戰勝利紀念之故。不論是二戰時的同盟國,或是軸心國,在戰後70年之際,不約而同地反省這段歷史。
身為即將赴陸台生,讀作家鐘明宏所寫《一九四六──被遺忘的台籍青年》特別有感觸。這群台生元老,作為日治時期最優秀的一群學生,在多年日本人的不平等對待下成長,對中國大陸懷有深刻的祖國意識,抗戰勝利後,參與國民政府的公費生留學計畫,前往中國大陸多所優秀大學就讀,不僅學習專業知識,更擔任兩岸交流的種子,為未來建設台灣和兩岸交流所努力。怎知,國民政府的腐敗和與台灣人發生的衝突,使多數公費生投靠共產黨,為建設新中國而努力。但也因為這樣,多數公費生被國民政府除名,返台路程艱辛。
本屆韓國仁川亞運,中華男籃「新台灣人」戴維斯臨行前才被韓國出「奧步」,以轉籍不符規定為由,無緣參賽,也嚴重影響中華男籃戰力,預賽2連敗,無緣晉級8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