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愛心待用店的搜尋結果,共15筆
由社團法人雲林縣佛教善行慈悲功德會設立的「Happiness咖啡館」是雲林縣政府輔導設立第8家庇護工場,「Happiness咖啡館」推出愛心待用咖啡,需要者不分年紀、職業都能到店享用,拋開忙碌的生活,享受一下咖啡帶來的幸福。
疫情雖趨緩,但經濟困頓大有人在;台南市歸仁區南興里長朱璟漢發現過去無須接受扶助的民眾受疫情影響,三餐成問題,上周找了里內2家麵攤每月共提供200碗愛心待用麵,上路才幾天,已有不少弱勢民眾受惠,也有善心人士響應捐款,朱璟漢說,本來打算自掏腰包,現在善款已足夠讓民眾吃上9個月不成問題。
板橋區新埔里長陳芷庭承繼家傳便當店,在自家店裡推出「待用愛心便當」,每日免費提供午、晚餐幫助弱勢,愛心飯菜不僅豐富美味,配菜多樣,針對行動不便的清寒長者更提供親送,將溫暖送到家,實施2年來,每天平均15人領取,已幫助超過1萬800人次。
愛心不歸「0」!埤頭鄉「彰化肉圓大王」提供弱勢享用愛心待用肉圓,4年多來店門口標示的可用待用餐數字都維持在8、90份。但老闆莊啟明透露,其實是因為擔心需要的人不好意思上門,所以即使愛心捐款不足,也不敢寫「0」。立委洪宗熠則承諾,如果愛心待用肉圓的份數低於50,就由他來負責。
台中市人文公益發展協會推動弱勢愛心餐3年,但領餐率卻不到4成,今年積極結合4社區推動「你待用、我送餐」服務平台,愛心人士所捐贈的愛心待用餐券,由社區志工到餐飲店領餐,並親送到弱勢家庭,讓愛心餐發揮更大效能。
「你吃麵,我付錢!」善化區一間麵店開業2年,一年半前老闆夫婦決心助人,以「愛心待用麵」的方式,提供經濟弱勢者領取,供一餐溫飽,吸引不少善心人士響應捐助,老闆說「希望能將愛心延續下去」。
寒流來襲,氣溫驟降,但愛心卻可以寒冬送暖!高雄甲仙區「哈客漢堡店」及「鄉親小吃店」今天響應家扶中心「走進社區,就近照顧弱勢」的愛心待用餐服務;截至目前除了鳳山、林園、仁武、旗山、甲仙,岡山也將在數日後揭牌首家愛心待用店,讓愛無限延伸。
台中家扶「愛心物資銀行」20日啟用,背後有個建築師蔡明墨遺愛人間的故事,10多年前蔡明墨將現在價值近4000萬,位在台灣大道旁的5層樓透天店面,捐給台中家扶中心,家扶當時已有辦公室,這10年來以10元租給台中市生命線,1年1元的房租,傳承始終如一的愛心。
台東在地的聯誼社團「500俱樂部」,發起待用愛心便當活動,台東市的3間便當店熱情響應,只要有需要的民眾,親自到便當店就能索取,不需登記、不須出示資料,讓有困難的民眾能過個好年。
你享用,我埋單的待用概念從國外導入台灣,宜蘭家扶中心讓待用服務更進一步,昨日9家店掛上「家扶好鄰居」辨識牌,免費提供待用餐,不僅連結家扶系統發掘需救助的民眾,待用店不收捐款,完全是店家免費提供!
為能即時照顧有需求的弱勢民眾用餐溫飽,宜蘭家扶中心「愛心待用餐」今天揭牌,目前共有宜蘭市、羅東鎮等9家愛心餐店響應,每天提供近90份待用餐點,供受助民眾和家庭取用。
蘆洲:位於蘆洲區長安街的「小老闆魷魚羹」麵店,秉持「愛,從小地方做起」精神,除加入「愛心友善店家」外,並響應「愛心待用店家」,一個月募集超過一四○○碗「待用切仔麵」,盼一碗熱騰騰的麵能溫暖社會角落。
家扶基金會今天表示,為了讓有需要的弱勢家庭享用熱騰騰的餐點,將成立愛心待用平台,並號召愛心店家加入,共同伸出援手。
你吃飯我先買單的待用餐,在宜蘭縣政府與熱心廠商合作下,搭配中華國中團隊的待用地圖,昨宣布「宜蘭縣待用餐資源平台」啟用,除提供成本卅元的待用餐讓弱勢族群享用,還以完善的後端管理讓待用餐供應源源不絕。
宜蘭縣中華國中老師黃能謙推行「待用餐」,獲得社會回響。學生繪製的「待用地圖」已出爐,可讓待用者按圖索驥求溫飽,可是店家一窩蜂成為待用店,讓黃能謙無奈地說:「這太急了。」認為部分店家作法有違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