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感染人數的搜尋結果,共620筆
台南市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12日新增87例,累計病例數1萬9985例,逐漸接近2015年登革熱疫情最嚴重的一年。針對今年中南部登革熱疫情大爆發,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詹長權認為,全球暖化可能是驅動中南部登革熱的基底原因,只有加快淨零排碳減緩全球暖化,才能有效控制全球和台灣的登革熱疫情。
病毒肆虐,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昨天分享,在急診第一線感受到的新一波感染症流行出現3大趨勢,包括腺病毒、B型流感、病毒性腸胃炎感染比例都上升。小兒科醫師王韋力也指出,最近診所、急診、病房的病患通通都滿出來了。
隨著COVID-19感染和住院人數在美國、歐洲和亞洲呈現上升趨勢,衛生官員將矛頭指向暱稱為「艾里斯」(Eris)的新變異株EG.5。EG.5是Omicron亞型變異株。
肯德基、必勝客等在大陸的營運商百勝中國1日公布最新財報顯示,上半年淨利潤年增近1.7倍。百勝中國首席執行官屈翠容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的經營利潤已經超過去年全年水平。
新冠肺炎疫情降級後,國人戴口罩、勤洗手的習慣也較為鬆懈,但最近不僅新冠肺炎感染人數多,連幼兒腸病毒疫情也升高,雲林縣從今年一月至今,因腸病毒停班的幼兒園累計已有58班、國小7班;其中,幼兒園5月間更有高達43班停課,相對去年一整年幼兒園及國小都是0班停課,值得關注。
本土新冠疫情第四波流行,國內主流變異株改「大角星」XBB登場,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指出,Omicron變異株容易發生重複感染及高免疫逃脫,隨病毒演化,無論單價或雙價疫苗保護力都會下降,脆弱族群的中重症、再感染的趨勢也會逐漸回升,他建議,除應接種雙價疫苗,也應持續監測脆弱族群的抗體血清變化,預防再感染。
澎湃新聞23日報導,大陸近期「二陽」話題引發廣泛關注。有人說自己感染新冠病毒,不少人擔心新冠病毒變異株帶來又一輪感染高峰。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22日在2023大灣區科學論壇表示,今年新冠第二波疫情高峰會在6月底,新增感染約6500萬/周。李侗曾等專家指出,「二陽」患者主要是18歲到60歲,很可能是社會活動比較頻繁、接觸人比較多、戴口罩意願下降。同時,從臨床觀察來看,「二陽」患者總體症狀比第一次感染要輕,病程相對較短,重症病例也很少。
各項防疫措施解封後,新冠疫情反撲,兒科醫師陳信宏表示,有患者的同住家人都確診新冠,患者本身也有高燒不退、全身肌肉痠痛、咳嗽等症狀,但快篩都是一條線,以為自己是「天選之人」,沒想到他幫忙對方做篩檢,迅速出現2條線;陳信宏說,很多人都戳太淺或位置不對,才導致快篩結果不準,其實早就中鏢了。
今年國中教育會考數學科,消費者買雞排、可樂及疫苗效力的實驗均入題,非常生活化且配合時事。國中老師說,今年試數學科題具鑑別度,其中前10題簡單,多數考生一看就知道如何解題,但非選擇題則具有挑戰性。
俗稱潑水節的泰國新年宋干節連假結束後,泰國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感染人數直線上升,泰國公共衛生部啟動免費施打疫苗加強針的計畫,總理也呼籲高危險族群盡速接種加強針。
新冠肺炎二度感染機率有多高?面對重複確診危機,如何做好準備?醫院感控專家,教你掌握二度感染的防疫重點。
大陸官方日前發布全國新冠疫情情況指出,去年12月22日前後,感染人數、發燒門診診療人數達到高峰,感染人數每日最多新增逾700萬,發燒門診診療人次最高峰達每日286.7萬,重症患者數量最高峰每日增量近1萬,死亡病例數於1月4日達到每日峰值4273例後連續下降。
澎湃新聞報導,大陸國家衛健委2022年12月26日公告,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意外引發新冠保險爭議。天津許姓男子反映,他與妻子2022年3月購買大陸太平財產保險有限公司(太平產險)承保的「新冠肺炎·隔離津貼版」保險,同年底確診後申請「新冠病毒確診津貼」時,卻不獲理賠,理由竟然是,一樣是COVID-19,但當初他們投保的是「新冠肺炎」,如今得到的是「新冠感染」。
預期全球獲利恐持續惡化,基金經理人1月續減碼股票,但對陸股前景卻相對樂觀,主要因大陸全解封,其中甚至有淨91%經理人看好大陸今年經濟後市,是過去16年來最樂觀,法人表示,在兔年若要投資股票,一定不要忽略陸股。
根據《路透》所做的一份調查顯示,在取疫情消清零政策之後,由於仍有許多勞動力仍處於感染病發的狀態,許多工廠工人還未能正常上班,導致中國1月份的工廠生產活動恢復的速度較12月更慢。財經界人士預估,1月份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雖有緩慢回升,但仍將處於50的經濟擴張線以下。
大陸官方25日發布全大陸新冠疫情情況指出,去年12月22日前後,感染人數、發燒門診診療人數達到高峰,感染人數每日最多新增逾700萬,發燒門診診療人次最高峰達每日286.7萬,重症患者數量最高峰每日增量近1萬,死亡病例數於1月4日達到每日峰值4273例後連續下降,截至1月23日為896例,下降近8成。
據中國疾控中心網站22日消息,中疾控通報大陸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情況,1月19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新冠病毒感染現有住院病例471739例,現有重症51683例,其中新冠病毒感染重症3874例、基礎性疾病重症合併新冠病毒感染47809例。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馬京晶報告課題團隊近日發布《新冠疫情感染報告》顯示,去年12月20日,也就是「新十條」措施推出大概13天,大陸多地疫情就已達峰,到12月底,各地感染均已過峰。截至11日,新冠感染率累積約達到64%,感染人數累積約9億。受訪的染疫者76%認為,感染新冠比流感更難受。
中國去年人口負成長,是61年來首次。中外專家均指出,人口負成長一旦出現便難以逆轉,有專家認為中國正面臨遠超出其想像的人口危機,將長期拖累作為經濟成長重要引擎的房地產市場。
大陸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14日通報,一個月來在院染疫死亡數為5萬9938例,引發國際關注。世界衛生組織(WHO)隨即呼籲中國,提供更多疫情資訊。《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則認為,準確統計新冠死亡數非常困難,大陸限定於「在院死亡」,應被視為一種客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