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憂鬱病的搜尋結果,共167

  • 不只救心裡的災!「對話」治憂鬱 還能降低心臟病風險

    不只救心裡的災!「對話」治憂鬱 還能降低心臟病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平均每100個成年人中,就有5個人受憂鬱症所苦,患者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也比一般人來得高,不過英國最近一項研究帶來了曙光,研究人員發現,憂鬱症患者透過對話治療,症狀獲得改善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跟著降低。這份研究18日發表在《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

  • 一家8口裝憂鬱詐保6500萬 法官列七大理由判無罪

    一家8口裝憂鬱詐保6500萬 法官列七大理由判無罪

    花蓮原住民張姓婦人家族8人,遭檢方起訴,以假裝罹患憂鬱等精神疾病,長期在花蓮、雙北市等醫療院所住院治療,10年來向台灣人壽8家公司詐領5500多萬元保險理賠,另詐取938萬多元的健保住院給付,台北地方法院審理後,以七大理由將張婦等8人判決無罪。

  • 淡大前副校長墜樓亡 因腦病變智能失 醫:8類人小心了

    淡大前副校長墜樓亡 因腦病變智能失 醫:8類人小心了

    淡江大學前副校長王高成今墜樓身亡,校方表示,其遺書表示因腦部病變,智能已失,無法進行教學、研究。腦神經外科醫師表示,腦病變常見有阿茲海默症、腦中風等疾病,患者常會因智力退化,失去自我照顧能力、無法工作等問題。高危險族群主要包括年長、腦部曾中風、腦部曾受傷、高血壓、肥胖、少運動、教育程度低、社交活動少的人。

  • 吃核桃洋蔥 遠離焦慮憂鬱

    吃核桃洋蔥 遠離焦慮憂鬱

     究竟如何透過飲食預防憂鬱症及焦慮症?花蓮慈濟醫院精神醫學部成癮精神科主任陳紹祖建議,民眾應多吃核桃、芝麻、洋蔥等「抗發炎食物」,以及避免食用烤焦、含反式脂肪等「發炎食物」。

  • 睡不著竟是憂鬱症 醫師:延誤治療恐成慢性病

    睡不著竟是憂鬱症 醫師:延誤治療恐成慢性病

    年過花甲之年的何爺爺,曾經兩次罹患憂鬱症,近來,他每晚翻來覆去睡不好、白天整個人都提不起勁,本以為是單純的老化現象,沒想到好幾個月過去,看遍任何醫生也不見好轉,於是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了精神科。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林皇利表示,何爺爺前兩次憂鬱症發作均採取藥物治療,但隨著年紀越大,自癒能力越差,加上大部分的抗憂鬱藥物多有昏昏沉沉、對外界感知能力變差等副作用,使得何爺爺這次發作較前兩次更嚴重,後來何爺爺在接受新型的立必威 Deep TMS治療後,2週內就獲得明顯改善,更減少1/2的藥物治療劑量,這才讓何爺爺再度重拾笑容,鼓起信心面對病魔。

  • 金剛爆料小甜甜1病況非憂鬱症 張可昀:還有很嚴重的

    金剛爆料小甜甜1病況非憂鬱症 張可昀:還有很嚴重的

    女星小甜甜(張可昀)因和宋逸民教會理念不合而退出,意外衍生後續的風波,小甜甜還被爆料患有嚴重憂鬱症。對此,金剛(李信樵)代好友否認有憂鬱症,「但是甜甜肯定有一個症狀......暴~食~症」,被小甜甜轉發、回應。

  • 小甜甜被爆婚變分居打官司 疑罹「嚴重憂鬱症」病況曝光

    小甜甜被爆婚變分居打官司 疑罹「嚴重憂鬱症」病況曝光

    女星小甜甜(張可昀)因理念不合退出宋逸民協會,後續風波越演越烈,如今更被爆出與老公分居,甚至爆發肢體衝似乎在互打官司,夫妻倆對此身心俱疲,宋先生更因此暴瘦十公斤,而小甜甜更被爆出罹患「嚴重憂鬱症」。

  • 安東尼福新國際教育 助學員轉換情緒狀態

    安東尼福新國際教育 助學員轉換情緒狀態

     依照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說,在2020年全世界有三大疾病需要重視,包括: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2020年造成人類失能前十名的疾病,第一名是憂鬱症。根據哈佛大學的研究,造成人類社會整體疾病負擔前十名的疾病,第二名也是憂鬱症。

  • 宏智生醫 獲企業新創獎

     仁寶集團旗下醫療子公司宏智生醫宣布,以憂鬱症患者腦波數據所開發的「腦波壓力評估系統」,透過客觀、可量化的數據提供診斷憂鬱症的參考,而獲得企業新創獎「智慧醫療與健康科技類」獎項。

  • 苦苓昔憂鬱症復發交代後事 揭病發關鍵原因:心魔還是病魔

    苦苓昔憂鬱症復發交代後事 揭病發關鍵原因:心魔還是病魔

    67歲作家苦苓年初自曝被3病纏身,坦言一度想輕生,甚至提前交代好後事,幸好到醫院再做檢查時,所有數值恢復正常,才讓他終於放寬心,不過上個月突然表示身心狀況不佳,即日起暫時停止更新臉書和Podcast節目,如今回歸工作軌道的他,也發文分享這段時間的心路歷程。

  • 苦苓陷憂鬱症所苦久未露面 于美人電話求「不要死」

    苦苓陷憂鬱症所苦久未露面 于美人電話求「不要死」

    知名作家苦苓,經常上各大政論節目談論時事,近期由於他先前透露自己身心狀況不好,因此暫停更新臉書、Podcast,然而多年好友的于美人得知後,更求他「不要死阿」。

  • 躁鬱症好發這年齡!有這3狀況就要注意了

    躁鬱症好發這年齡!有這3狀況就要注意了

    時而精神亢奮、異常自信,時而情緒低落、甚至有輕生念頭,是躁鬱症常見的週期性情緒表現。醫師提醒,躁鬱症好發於20到30歲,最早可能在青少年時期發病,但容易被誤認為憂鬱症,甚至有患者發病10年才被正確診斷!

  • 警訊不漏接 憂鬱也是巴金森病前兆

     根據統計,巴金森病患除了手抖、肢體僵硬、動作緩慢之外,還有5成的人會產生憂鬱情緒,醫師警告,如不治療恐將影響病患生活,甚至造成惡性循環。

  • 獨子及雙親接連去世 她極度哀慟「心碎」昏迷險猝死

    獨子及雙親接連去世 她極度哀慟「心碎」昏迷險猝死

    心碎了,並不只形容心情,在醫療上確實有「心碎症候群」, 64歲邱姓婦女被消防隊送到衛福部彰化醫院急診室,無呼吸及心跳,並不是常見的心肌梗塞,而是近日內接連遭逢兒子及父母去世,極度哀慟,體內產生大量兒茶酚胺,造成左心室無法正常收縮,堵住血流的出路。

  • 國衛院研究 7成3中高齡憂鬱症患者未就醫

     台灣醫療就醫便利,但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高達7成3的中高齡憂鬱症患者病未尋求治療,原因可能是對疾病認識不足,或是擔心被汙名化。醫師指出,中高齡憂鬱症患者若未妥善治療,容易發生衰弱症,導致體重減輕、動作遲緩、疲憊等症狀,死亡率更是一般人的2到3倍。

  • 30歲出現便祕、嗅覺異常 恐是日後失智警訊

    30歲出現便祕、嗅覺異常 恐是日後失智警訊

    巴金森氏症是退化性疾病,醫師表示,罹患巴金森氏症的比率在60歲左右的族群約1%,到了80歲以上族群約2%;大家對於巴金森氏症的「動作症狀」較為熟悉,例如手會顫抖、步伐變小、動作變慢、平衡困難等,但此病還可能造成「非動作症狀」,例如憂鬱、失智、睡眠障礙、意識障礙、性功能障礙等。

  • 紀寶如憂余苑綺病況哽咽難言

    紀寶如憂余苑綺病況哽咽難言

     紀寶如19日與李炳輝、蔡允潔、小優出席紅心字會「不老銀行」公益活動,她與艾成經常一起做公益,得知艾成逝世消息,感慨地說:「我聽到的時候確實很詫異。」至於余苑綺近日傳出病情不樂觀,紀寶如是她的嬸嬸,問到姪女的身體狀況,她數度眼眶泛淚、說不出話。

  • 相信王瞳很累 紀寶如:活著的人需更多鼓勵

    相信王瞳很累 紀寶如:活著的人需更多鼓勵

    紀寶如今(19日)與李炳輝、蔡允潔、小優等人出席紅心字會「不老銀行」公益活動,她與艾成經常一起做公益,得知艾成逝世消息,感慨地說:「我聽到的時候確實很詫異。」而余苑綺傳出病情不樂觀,紀寶如身為她的嬸嬸,問到姪女的身體狀況,她數度眼眶泛淚,說不出話。

  • 書摘精選》誠實者的地獄 躁症

    書摘精選》誠實者的地獄 躁症

    躁症初次發作的人,可能會認為這是上天賜予他的禮物,他會感覺自己似乎什麼都做得到,每件事都得心應手,他的人生彷彿踩著躁症扶搖直上。但歷經幾次復發,患者也會開始對此感到憂心忡忡。在被躁症破壞的未來尚未鮮明表露的這個階段,他們會對外隱瞞病情,直到東窗事發,才會想到該好好面對它。只是最後,所有的躁症都會以某種方式把自己逼上絕境,認清這點之後,患者反而會變得坦誠。在症狀尚未出現之前,只要稍有不對勁就會立刻前往醫院,將之前服用的藥物全部換成抗躁症藥物,包括外型碩大的帝拔癲(Depakote)、接連不斷的鋰鹽和樂命達(Lamictal)以及數不清的阿普唑侖(Alprazolam),如此,他們就已形同搭上前往地獄的列車。躁症就是誠實的人們去往的地獄,在本章節裡,將會為大家介紹這座地獄的面貌。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