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成功試射的搜尋結果,共357筆
完全由韓國自主研製的運載火箭世界號(NURI,KSLV-II)24日將進行第3次試射,在去年第2次試射成功基礎上,這次肩負將包括次世代小型衛星2號在內的8架實用級衛星送上軌道任務。
澎湃新聞9日報導,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可重複使用試驗航天器,在軌飛行276天,於8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此次試驗的圓滿成功,顯示中國可重複使用航天器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航太專家認為,此次試驗的圓滿成功具有重要意義,為未來建設更先進、更實用、更經濟的可重複使用航太系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大陸去年8月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船,今日成功返回預定著陸場。大陸官媒宣稱,此次試驗的圓滿成功,象徵大陸可重複使用太空船技術研究取得重要突破,後續可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價的往返方式。
SpaceX「星艦」(Starship)日前首次升空後約4分鐘即在墨西哥灣上空爆炸,增添市場對低軌衛星前景的不確定性,但據悉,美國民眾對星際飛船能發射出去持正面看法,新的引擎使用較便宜的燃料,第一次就能夠發射成功離開火箭發射平台,可以視為一次成功的試飛。台系低軌衛星概念股昇達科(3491)為4大低軌衛星營運商供應鏈,對單一公司事件不發表看法,但強調,生產與交貨進度均維持不變。
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打造的火箭「星艦」於20日首度發射升空約4分鐘後爆炸。儘管國際普遍認為此次發射失敗,但SpaceX、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及美國太空總署仍在推特發文祝賀,認為這次發射將為幾個月後的下次試射學到更多經驗。但投資人對此並不埋單,星艦發射失敗後,伴隨特斯拉(Tesla)財報及推特經營決策等問題,特斯拉股票當天應聲重挫9.75%,馬斯克的財富在一天內蒸發約130億美元。
美國范登堡太空基地(Vandenberg Space Force Base)發布消息指出,美國軍方19日成功試射「義勇兵3型」(Minuteman III)洲際彈道飛彈;這次試射意在展示美國核力量的準備情況。
由SpaceX打造的「星艦」(Starship)已獲美國聯邦航空署(FAA)長達五年的發射許可,預計未來將有機會大量運輸第二代衛星,啟碁(6285)、昇達科(3491)等低軌衛星概念股再度吸引資金目光。
受到市場高度關注,原訂周一(17日)進行首度軌道飛行測試的火箭推進式航空器星艦(Starship),因為最後一刻推進器增壓出現問題,導致周一試飛計畫臨時喊卡,至少延後48小時。
近年,隨著科技的發展,新太空時代的來臨,原本屬於國家之間的太空競賽,也開始有民間企業投入,不管是重新登月還是登陸火星都重新再被提起,描繪出不少人類對未來各種太空探索的憧憬,而台灣在太空科技的領域近年也開始急起直追。
俄烏戰爭爆發後,日本加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大力挺烏並對俄國實施制裁,讓日俄關係急轉直下。日相岸田文雄上周訪烏時,俄國派出2架圖波列夫(Tupolev)Tu-95MS戰略轟炸機在日本海上空飛行逾7小時;俄國國防部28日又宣布,在日本海進行超音速反艦飛彈試射訓練,成功命中目標,警告意味濃厚。與此同時,日本政府28日在內閣會議上決定,從2022年度預算的預備費中支出638億日圓(約新台幣148億元)援烏。
俄烏戰爭爆發後,日本加入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大力挺烏並對俄國實施制裁,讓日俄關係急轉直下。日相岸田文雄上周訪烏時,俄國派出2架圖波列夫(Tupolev)Tu-95MS戰略轟炸機在日本海上空飛行逾7小時;俄國國防部28日又宣布,在日本海進行超音速反艦飛彈試射訓練,成功命中目標,警告意味濃厚。與此同時,日本政府28日在內閣會議上決定,從2022年度預算的預備費中支出638億日圓(約新台幣148億元)援烏。
幾乎完全由3D列印零件製作的太空火箭「泰倫1號」(Terran 1),在星期三晚上正式發射,在一片歡呼聲中升空,但在僅飛行3分鐘後,就因第2級推力不穩定,使飛行線路偏離,發射宣告失敗。不過相對論太空公司(Relativity Space )仍然很高興,表示仍然得到許多成功經驗,收獲很多。
在美國與南韓展開為期11天聯合軍演同時,北韓官媒今天報導,北韓12日從潛艦上試射2枚戰略巡弋飛彈。南韓分析,若北韓成功實現核彈頭小型化,可能搭載在這次試射的戰略巡弋飛彈上。
普丁選擇在拜登訪問基輔時,試射了號稱最強的薩爾馬特(Sarmat)重型洲際導彈,用以表達他對美國的憤怒與威嚇。不過俄媒對薩爾馬特的試射沒有後續報導,很可能是試射失敗,美國軍方似乎沒有對此威嚇舉動有任何反應,應該是早就看穿這款號稱「撒旦接班人」的洲際導彈根本沒有特別的威脅,甚至只能算是上世紀70年代部署的撒旦(Satan)洲際導彈的縮水版。
北韓於8日舉行的慶祝人民軍成立75周年閱兵儀式,韓聯社報導,據南韓專家們12日分析指出,此次閱兵共動員12輛用於裝載「火星-17」型洲際彈道飛彈(ICBM)的移動式飛彈發射車(TEL),其中11輛亮相活動,其餘1輛作為備用車未入場。
私人太空企業「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今天在德州基地成功測試歷來威力最強大火箭的發動機,這款火箭設計目的是將太空人送上月球和更遠的地方。
土耳其航太工業公司(TAK)研製的首架輕型戰鬥教練機「噴射鳥」(Hurjet),進入地面測試階段,成功點燃了主引擎,搏得現場人員的一陣掌聲。這型戰機除了飛行訓練以外,也是一種輔助戰機,可協助F-16執行任務。
近期俄烏戰爭中大量使用無人機作為攻擊武器的報導,讓世界震驚於無人機的軍事潛力。之前中科院曾同步展示多款無人機的研發成果,同時成功大學也進行了雙節火箭的試射,雖未完全成功,但已收到部分的成果與經驗。科技研發的過程,一次就成功只是偶然,失敗是必然的歷程。每次保留成功的部份,再找出失敗的原因加以改進,下次一定會更好。久而久之,就能達成預設的目標。
南韓軍方說,北韓今天上午發射至少一枚「不明彈道飛彈」。
澎湃新聞報導,2022年12月29日12時43分,試驗十號02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