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成長題材的搜尋結果,共766筆
功率半導體封測廠捷敏-KY(6525)受惠市場需求暢旺,2020年12月合併營收續「雙升」創3.46億元新高,帶動第四季合併營收同步「雙升」至10.12億元,改寫歷史次高,全年營收維持穩健成長、以37.5億元改寫新高,營運表現亮麗。
肺炎疫苗在各大藥廠研發進度與全球施打進度受關注,投信法人指出,為了因應新冠病毒可能造成臨床實驗進度的延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對於新藥審核標準放寬並加速放行,隨新藥上市帶動獲利成長,對於醫療產業而言是一大利多。
內外資大型研究機構分析師收假重返崗位,首部曲鎖定電動車題材,瑞銀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陳星嘉看好廣達(2382)、鴻海(2317)大啖電動車商機,凱基投顧鎖定電動車供應鏈三強,研究機構Aletheia則初評台達電(2308)喊買,台股電子下游瀰漫濃濃電動車氛圍。
11月因缺櫃出貨遞延的訂單在12月恢復正常,加上訂單平均單價提升;Nike等品牌廠及零售業的出貨動能強勁,成衣及機能布料大廠儒鴻(1476)12月營收可望有二位數的年成長。法人預估,在三方利多題材的支撐下,儒鴻第四季營收有機會力拚創同期新高。
大陸10月工業利潤同比跳升至28.2%,創逾三年半新高,且累計增速是今年首次轉正,另外,大陸政策大力扶持的「新經濟」及基建相關行業,企業盈利成長動能最強,亞股在領頭羊大陸經濟大幅回升下,重回多頭格局。
雖然新冠疫情在歐洲出現變種病毒,導致全球再度收緊入境管制措施,但受到中國11月工業利潤率大幅上揚15%、及全球經濟持續復甦的影響,外資對亞洲股市再度出現分歧的行動;經過連續數周的反彈後,東協股市的樂觀行情在上周暫告中斷,反觀東北亞股市卻再度重獲外資青睞。
特斯拉在12月21日盤後納入美國SP 500指數,成為歷來被納入時市值最高的企業,相關追蹤SP 500指數的ETF也持續買入特斯拉,後市持續看漲。
台股即將進入2021年的新年度,2020年多數法人績效優異,年底獎金滿滿。市場專家表示,包括對台股布局相對較晚的外資動向在內,法人資金多鎖定具有轉機題材進行布局,包括華新、正新、南亞等16檔個股,有機會成為新一年裡股市投資的新熱點。
建舜電(3322)受惠疫情帶動NB/PC需求走強,今年營收較去年有所成長,除基本面轉佳之外,公司日前也通過決議發行國內第三次有擔保轉換公司債,相關題材陸續發酵帶動下,建舜電近期成交放大量,23日更在尾盤急拉衝漲停,以12.85元作收,創去年四月以來新高價。
貝萊德智庫的專家普遍認為2021年標普500(SP 500)指數將會強力反彈。不過,有更多的法人則相對看好亞洲,尤其是亞洲科技產業股。貝萊德智庫表示,有三成貝萊德智庫專家認為科技及非必需性消費類別的表現將會是2021年的兩大驚喜。
當沖降稅2021年底到期,投資人觀望股市租稅工具。財長蘇建榮21日在立院財政委員會備詢時表示,財政部與金管會已在討論延長當沖降稅,雖有立委建議當沖降稅應常態化,惟蘇建榮堅持租稅優惠應依照納保法規定、設定年限,暫不考慮常態化。
市場分析: 資金行情加上疫苗終於開始施打,美股指數愈墊愈高,台股走勢相似,18日大盤指數收14,249.96點,周指數下跌11.73點。各家研究機構,分別對台灣經濟明年2021預估展望樂觀,台灣半導體產業供應鏈完整,在中國去美化、美國去中化的情況下,轉單效應加上全球低利環境,有資金行情助燃,台股短線可以留意中小型股表現,中長線仍以科技上游為布局重點。
達亞(6762)受惠訂單能見度高,法人預期今年EPS將有逾10元的新高實力,總經理許雅雯表示,目前正與嬌生等國際大廠合作,客戶給的預估已經到2030年,未來將因應需求持續擴產,延續成長動能。
11月美國三大指數走勢強勢,月漲幅皆超過10%以上,其中,道瓊工業指數上漲11.84%,創下自1987年以來單月最大漲幅,相關AI電動車、AI人工智能、互聯網等科技型基金表現不錯,統計相關基金11月漲幅均值則超過12%以上,績效跑贏美國三大指數。
今年以來在新冠疫情嚴峻侵襲下,除陸股外,印度股票也出現大買超,今年以來至12月第一周已吸金逾171億美元,法人表示,由於印度經濟已在第二季落底,預期印度未來會逐季轉好之下,資金先進場卡位。
對於2021年的股市展望,聯博投信股票投資策略師李長風表示,隨著美國選舉落幕、疫苗可望問世,市場不確定因素逐漸消退,全球股市明年可望進入疫情後的主升段,建議投資人回歸基本面,尋找具成長潛能與反彈機會的投資題材。看好中國及美國的股市,至於貨幣面,美元明年仍看貶,而人民幣則看升;在投資配置上,主軸為科技、醫療和消費族群,再搭配景氣循環股和價值型股票。
數位化應用和企業數位轉型在今年疫情影響下加速發展,帶動相關科技股無畏疫情強出頭,亞洲科技企業獲利同時也跟著大踩油門。投信法人表示,在新興亞洲各國中,以東北亞的中、台、韓等地的企業獲利增長最為出色,尤其是科技股一枝獨秀。現階段亞股估值合理,又有新技術和旺季題材加持,看好亞洲科技股有望多頭續航不斷電。
台股再創新高,台幣兌美元匯率也創下23年來高點,分析指出,美元走弱格局不變,台股後市「居高不懼」,除了成長股外,建議可以開始留意景氣循環股。
自2020年3月份開始台股從低點起漲迄今,可說是每月都漲,4日收盤指數為14,132.44點,站穩萬四關卡。尤其是在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底定之後,全球市場基本上是以正向看待,預期中美雙方的貿易政策短期不會有大方向改變,目前對台股預期仍是看好基本面的持續成長,整體來看,這波多頭的走勢銳不可當。
台股逐洞賽季冠軍楊基政在上季的投資報酬率高達58.53%,11月中旬開跑的新循環首兩洞累計績效17.34%,他分享選股投資心得,贏家選股原則是強勢主流中最強1~2檔、領先族群、最早創新高的指標股等,強調投資是買會上漲的股票而不是買股價在低檔的股票,應勇於買進強勢股及避開弱勢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