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我們從哪裡來的搜尋結果,共13筆
【愛傳媒兒童與閱讀專欄】12月22日各媒體普遍報導台灣東北部、南部禽流感與撲殺新聞。就讀報、電子閱讀教育而言,適合和孩子作為閱讀與思辯教材。同時可以延伸多種議題:餐桌上的食物來源與文化、安全的飲食、農畜漁林的台灣傳統文化與今貌、如何和國家發展重點科技結合、閱讀課程進行的幾種方法等等。
今(11)日為2020總統大選一周年,那些年選戰中的激情如今也塵埃落地,臉書粉專「韓黑父母不崩潰」就貼文關懷各位韓粉,「這一年過得還好嗎?」敗選的那天看到大家彼此互相打氣,為彼此加油,現在回憶起來仍讓人感動到流淚;一年過去了,「552萬人還在等一個人」。
心智障礙者自三十五歲生理機能急速退化,主要照顧者(通常是父母)也已經年邁,當老爸媽無力照顧時,孩子未來的安置,成為憨兒家庭最沈重的難題。為籌募喜憨兒終生照顧服務經費,喜憨兒基金會特別邀請公益大使楊祐寧參與計畫,在今(1/7)日募款記者會中號召社會大眾於疫情時刻不忘與愛為伍,以實際行動陪伴憨老家庭共度難關。
素養、追尋自我、生生不息,是今年「全民社造行動計畫」三名首獎得主的共通點。同樣來自教育界、同樣為學生們殫精竭慮、同樣在教學相長中尋得成就學生、成就自己、成就社區的三贏局面。
美國財政部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今天表示,在漫長的翻譯過程中,中國對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所許的承諾不變,協議文本於本週在華府簽署後就會公布。
原生種?外來種?我們屬於哪一種?我們從哪裡來?又會在哪裡相遇?而誰又會生存到最後一刻?北藝大戲劇學院2019夏季公演《物種起源》,5月24日至6月2日將於北藝大展演藝術中心戲劇廳奧妙開演。
海基會今日中午舉行「大陸台商子女學校教職員春節感恩餐會」活動,海基會董事長張小月表示,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制度不一樣,想法、價值觀、吃的喝的玩的都不同,台商子女千辛萬苦,盼孩子保有台灣特色,知道我們從哪裡來,保有我們的價值觀念,包含董事長、執行長、校長與老師們都非常辛苦,一整年盼給孩子良好教育,讓他們像是在台灣讀書。
開宗明義:「我們從哪裡來?又往哪裡去?我們此生所求何事?」這是台灣這個島最被問到的問題。全世界沒有一人群、一個地區,如此多的問這個問題,問如此之久。這個問題主導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也影響了我們周遭地區的穩定,甚至會觸動整個世界,引起大戰。這就是我們的國家認同。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唐.李白》)
作為一個閩南人,我一直以為「閩南」是福建南部的地域概念,以及包含閩南人、閩南習俗、閩南美食在內的文化概念。直到在台灣生活了兩年,我才漸漸發現,在台灣,「閩南」早已超逾地域、文化,更成為一種意識形態。
第51屆職業美式足球NFL超級盃今天登場,為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來的首場超級盃,電視廣告罕見飄著濃濃政治味,知名住宅分租平台Airbnb與可口可樂紛紛打出崇尚多元化廣告。
飛機經過亞洲大陸最南端下面是遙遠而陌生的國度彷彿跟台灣沒有關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