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戰略對手的搜尋結果,共49筆
今日適逢大陸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台灣為軍人節),大陸軍媒發表文章稱,日本近期公布的新版《防衛白皮書》,直接將中國定性為戰略對手,並將台灣問題與日本安全掛鉤,這是對二戰後國際秩序的嚴重挑釁。文章強調,歷史必須牢記,並呼籲國際社會共同維護以《聯合國憲章》為基礎的戰後國際秩序。
1923年在德國出生的季辛吉,不久前剛度過百歲生日。他在1970年代任職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時,主導了美蘇冷戰時期的安全戰略,由圍堵翻轉為「聯中制蘇」。這個戰略翻轉,結束了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最終美國不但在政治避免了硝煙而贏得冷戰,並且在經濟上走出停滯性通貨膨脹的經濟危機。
1923年在德國出生的季辛吉,不久前剛度過百歲生日。他在1970年代任職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時,主導了美蘇冷戰時期的安全戰略,由圍堵翻轉為「聯中制蘇」。這個戰略翻轉,結束了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最終美國不但在政治避免了硝煙而贏得冷戰,並且在經濟上走出停滯性通貨膨脹的經濟危機。
最近美國空軍正式向美國軍火商正式發出下一代空中優勢(NGAD)、即俗稱6代戰機的提案邀請函,美軍新一代戰機將進入定案階段。而基於美國戰略對手目標轉向中國,外界不免議論這是一項以壓制殲-20與其同系列戰機為目標的計劃。從過去幾家航空業巨頭多年來發布的概念圖,以及美國國防研究機構的討論,已經大概能描繪出NGAD的基本輪廓,這場下一代空優戰機與中國之間的比劃,美方即將先翻出底牌,勢必再掀起中美空中優勢之爭的熱門話題。
前北約外交安全政策官員克里斯蒂(Edward Hunter Christie)本月初發表了一串推文大讚前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的國家安全顧問——陸軍退休將領凱洛格(Keith Kellogg),他本月初於參議院軍事委員會(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聽證會上,就美國在烏俄戰爭中施行的戰略向參議員作證,內容十分精彩。談到了透過烏克蘭來讓俄羅斯離開賽局,美國就能空出手對付真正的對手——中國大陸,他也談到了德國根本不重要了,波蘭比較重要等等,提供了深入淺出的國家戰略觀點。
俄烏開戰已超過一年,俄羅斯因受到西方國家的制裁,經濟上愈見困難,其中有相當大部份的貿易轉向中國,大量的民生消費品更加倚賴中國提供。有人認為,俄烏戰爭再延續下去可能讓俄羅斯逐漸成為中國經濟附庸。不過,俄中經濟關係雖更加密切,但力挺普丁代價極大,它阻斷了中國拉攏歐盟抗衡美國的長期大戰略。現在俄羅斯對抗整個西方必敗無疑,中國應當放棄聯俄抗西方的戰略,回到原先的聯歐抗美策略,因為美國才是中國真正的戰略對手,而中國也不會因此變成下一個俄羅斯。
台灣經常被稱為「矽盾」(Silicon Shield),其生產的半導體佔世界總量的65%,超過90%的最高端晶片。因此,沒有哪家公司比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對全球經濟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台積電的先進晶片對蘋果手機、醫療設備、飛彈發射平台和許多其他技術都不可或缺,它們在很大程度上是無可匹敵的。
台海在8月上旬成為了國際焦點,先是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率領多位議員代表團到訪台灣,而後中國大陸在「硬的一手」祭出了接連數天急風驟雨式的軍演進行反制與威懾,顯示共軍過去間歇式的「繞台」與「擾台」已經進階到了常態化的「圍台」和「鎖台」,軍演反制更甚於以往。
俄烏戰爭逾2個月,俄羅斯9日在首都莫斯科的紅場舉行勝利日閱兵。港媒評論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丁演說中提到,西方試圖篡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煽動俄羅斯恐懼症、歌頌叛徒,可見普丁對美國將俄羅斯當作戰略對手,藉以分裂歐洲的作為非常不滿;這場戰爭短期內不可能停火,而歐洲為了俄羅斯問題彼此不同調,整個歐洲已走向分裂,二戰後的歷史恐被改寫。
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大陸態度一直為世界所關注,對此,大陸官媒《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表示,一直有人主張中國政府應跟隨西方譴責、制裁俄羅斯,以此作為改善對美關係的投名狀,他認為,這非常幼稚,因此要打開天窗說亮話:為什麼俄羅斯對中國在戰略上至關重要。
俄烏戰事已超過一周,俄烏緊張局勢更是延續多年,一直以來俄烏關係尤其是烏克蘭的結局,都被認為是兩岸關係特別是台灣前途的借鏡。最近的風向似乎是避免將二者相提並論,不過這二者有著太多可資比較之處,無論是對台灣還是對大陸,通過觀察戰爭起因、雙方應對及歐美的反應,都能獲得大量參考經驗。
大陸2022年全國「兩會」登場,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4日中午舉行新聞發佈會。彭博社提問指出,美國國會剛通過《2022美國競爭法》,醞釀加強半導體等產業領域與大陸的競爭能力,是否影響中美關係與相關立法回應?
美國F-35戰機現身本周的新加坡航展(Singapore Airshow),積極尋求亞太潛在買家。在華府所謂中國「在印太最嚴重的脅迫」下,美國此舉廣泛被視為致力要讓區域市場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華府可不會隨意把這款最先進的隱形戰機賣給任何人。
美國總統拜登於10月21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節目提問時指出,若中國大陸侵略台灣,美國將會防衛台灣,並表達對中國大陸軍事科技發展的憂慮。此語一出,引起各方關注美國是否已改變其兩岸政策。事後,白宮國安會及國務院均聲明,美國並未改變其政策,仍依循著「一中政策」來處理對兩岸之關係。雖然如此,在總統大選落幕一年後,拜登主政下的白宮,並未完全揚棄川普所留下、對中國大陸競爭的政策。換言之,美中之間在可預見未來之競爭關係,恐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美國和英國、澳洲組成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形成了一個鮮明的抗中聯盟,而這個聯盟最急迫的目的是盡量延後美中在亞太軍力出現死亡交叉。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密利坦承,曾兩度告訴中方川普總統無意攻打中國,正說明了美國萬分不願與中國開戰的心情。
美國狼狽撤出阿富汗,20年心血付諸東流。堂堂世界霸主扶植的政府與訓練的軍隊不堪一擊,所要殲滅的恐怖組織還在撤退的機場行告別禮,用炸彈狠狠賞了美國一巴掌。美國敗走的原因很多,其中一大關鍵在於背棄阿富汗政府,直接與塔利班談判,達成撤軍協議(其實是投降協議),並釋放5千名塔利班戰士,致令阿富汗政府與國安部隊士氣崩潰,不戰而降。
儘管美國總統拜登已宣布今年美軍會撤出阿富汗,但是在未知會阿富汗政府之下,驟然悉數撤離,而且撤得乾淨徹底,仍然震撼各界。儘管美國人走前仍習慣性地丟了一句「不改變原有承諾」,但實際上是拋棄了阿富汗政府,在戰略上被塔里班打敗了。這件事的意義是,美國的力量不是無限的,美國如欲維持世界霸主地位,首先需要創造大的棋盤,掌握大的戰略架構,不能讓小的困境耗掉駕御大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