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戰略忍耐的搜尋結果,共14筆
俄烏戰爭期間一些支持武統的人呼籲大陸應利用美全力應對俄羅斯之際,趁機以武力拿下台灣,而隨著俄烏戰事未如預期發展,部份大陸媒體已出現冷卻武統激情的言論,指稱「解決台灣問題不能意氣用事」,發展仍是中國目前最主要的目標,冒然武統並非明智的選擇。保持戰略定力,等待時機成熟,才能以最小的代價實現兩岸統一。
印太戰略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繼美國對台戰略採取「清晰還是模糊」爭辯裁斷之後,7月6日在亞洲協會演講,又拋出了第二個對台的劃線說明,「我們支持與台灣建立牢固的非官方關係,不支持台灣獨立。」由於坎貝爾明確而清晰的說出不支持台灣獨立,立即引起台灣內部政界不小聲浪。
一、 前言
白宮發言人莎琪25日說,美國與中國存在「激烈的競爭,與中國的戰略競爭是21世紀的標誌性特徵。」她還說,拜登政府要以
南韓國會情報委員會幹事、共同民主黨議員金炳基27日表示,國家情報院(國情院)在國會情報委員會全體會議上彙報稱,北韓擔心拜登政府重新推行歐巴馬政府的對朝「戰略忍耐」(strategic patience)政策,導致川普政府時期朝美建立的「友好」關係重回「原點」,但與此同時,朝方對拜登先提議與金正恩會面的可能性抱有期待。
多明尼加宣布與大陸建交並與我斷交的決定,為綿延多時的兩岸外交戰再度投下了一枚「震撼彈」。蔡政府對大陸的外交打壓表達嚴重不滿和抗議,我們完全可以理解。從蔡英文總統的角度看,她上任後就謹言慎行,小心翼翼地努力維護她眼中的兩岸關係現狀,包括她在520就職講話中有關《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論述,蔡總統都試圖撇清她如外界所指和「台獨」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但看來對岸並不領情,從對民進黨的「文攻」,到對台灣的「武嚇」,大陸施壓的動作幾乎沒有一天停止過。以外交打壓為例,自蔡總統就任以來,對岸就挖走了台灣的3個邦交國,其中包括和台灣有百年邦誼的巴拿馬。
美國總統川普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日在東京迎賓館舉行美日高峰會談,會後並召開聯合記者會。兩人確認了將對北韓最大限度的加強施壓。川普強調,「對北韓的戰略性忍耐時代已經結束了,不能讓那樣的事(綁架等)再次發生,自由國家戰勝獨裁政權的時代來臨了。」
解決朝鮮半島複雜的安全矛盾,恢復半島安全穩定,首先必須解決朝核問題。美國是朝美矛盾中更加強勢的一方,也是美韓、美日雙邊軍事同盟中主導力量更強的一方,美國是否有意願重返談判桌幾乎是重啟談判的關鍵。但遺憾的是歐巴馬政府堅持對朝「戰略忍耐」政策,主觀上缺少談判的政治意願,客觀上不利於朝核問題的解決。
美國的研究機構稱北韓正準備第6次核試驗,威力是上次的14倍!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7日推特發文,指控中國「未盡力」 遏制北韓核武野心,正在亞洲訪問的美國國務卿提勒森(Rex Tillerson)也表示,對北韓的「戰略忍耐」政策到此為止,必要時會採取行動。有美國媒體指出,美國由此將球推給中國,要看提勒森訪中時反應,中國後續對北韓是否採取更嚴厲的行動。
正在南韓訪問的美國國務卿提勒森今天在首爾強調,對北韓的戰略忍耐政策已終結,為促使北韓放棄核武,將採取包括外交、安保、經濟等一切可行對應措施。
美媒批評中國對朝策略失敗,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反駁稱,美國刻意將朝核問題歸咎於中方;他指出,美方藉朝核問題加強區域軍事部署,給中國帶來客觀上的「不舒服感」。陸媒也認為,北韓的核試驗,恰提供美方強化美日韓三角軍事同盟的藉口。
隨著中國派遣戰機常態性巡邏釣魚台海域,中日衝突已急遽升溫。日本航空自衛隊若針對來機發射曳光彈示警,擦槍走火即會點燃中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