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戰略高度的搜尋結果,共37筆
新華社14日報導,當地時間12月13日,中國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在伊朗首都德黑蘭會見伊總統萊希。胡春華強調,與伊朗發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決心不會動搖,堅定支持伊方反對外部干涉,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民族尊嚴。萊希表示,無論國際和地區形勢如何變化,伊方都將堅定致力於深化兩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日上午於北京人民大會堂與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會談,在歐盟反中情緒高漲下,習近平指出,期待歐盟共享中國超大市場機遇、制度性開放機遇,中方將繼續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發展中歐關係。
大陸央視新聞用戶端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3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與赴中國國是訪問的坦尚尼亞總統哈尚會談。兩國元首宣布,將中坦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明(14)日起將訪問哈薩克、烏茲別克,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今年適逢中國與哈、烏皆建交30週年,出訪前夕,習近平於兩國媒體發表長篇署名文章,在未來關係中,他雙雙提及要加強高層密切交往與政治互信。
政治領導人的首要責任是確保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歷來的民進黨許多政要卻反其道而行,將實現夢幻的政治目標為首要職志,他們甘冒置人民於險境的危險,挑戰憲法明定的主權範疇,勾連外力,刺激強鄰,愚化民眾,誘騙選票。蔡英文是其中能手。
烏克蘭戰爭的硝煙尚未散去,亞太安全再次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在冷戰思維回潮和大國博弈加劇的雙重作用下,和平發展的趨勢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國國防大學教授張英利今天(13日)在《環球時報》撰文,提出四項觀察,唱衰美國刻正推動的印太戰略沒有未來。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訪美行程還在進行中,在美方多個場合發表的美台關係、兩岸關係論述,吹起陣陣輿論波瀾。不過,波瀾終歸是波瀾,在「弱勢黨主席」與「弱勢在野黨」的背景下,朱立倫美國之行的新論述,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變國民黨路線,或能否扭轉藍營現有困境?恐怕都不太樂觀。
大陸正傾國家之力加速推動新能源車產業發展,數據顯示,大陸2021年1~8月新能源車產銷有望突破170萬輛,年增兩倍。但供應鏈安全問題也已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大陸工信部4日表示,將加快新能源車發展政策,並點名要提高鋰、鈷、鎳等礦產的需求保障。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25日應邀在北京,視訊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中國專場」活動並發表演講指出,中國的外交辭典裡沒有脅迫、霸凌這樣的詞彙。「中歐投資協定」高度互利,不是單方面的照顧和恩賜,涉疆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安全,將不同性質問題任意掛鉤,把經貿問題政治化,絕對行不通。中歐合作是大勢所趨,搞政治對抗和經濟脫鉤,不可能長久。
要打贏一場仗,除了戰術,更要有戰略,多數人都清楚日本於二次世界大戰偷襲珍珠港這件事,日軍摧毀美國177架戰機、11艘戰艦,不過卻也因此氣得美國參戰,以致日本戰敗,這是典型的戰術成功、戰略失敗的例子。
中國駐歐盟使團24日消息,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大使張明23日應邀出席北京大學─中國銀行歐盟經濟與戰略研究中心主辦的「回顧與展望:中歐經濟與戰略關係論壇」開幕式致辭強調,當前形勢下,中歐尤當從戰略高度把握中歐關係發展的大方向和主基調,相互尊重,排除干擾,確保其行穩致遠。雙方政治體制的差異不應成為合作障礙,更不應演變成地緣政治層面的對立。
應美方邀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將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於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舉行中美高層戰略對話。高層戰略對話在即,中美應做哪些戰略性思考?
據陸媒最新報導,在2月1日出版的第3期「求是」雜誌中,將發表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文章「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2000年5月,政黨輪替。深綠獨派的台聯黨曾倡議修憲,並揚言提案刪除《憲法增修條文》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有關「國家統一」的文字。時任陸委會主委蔡英文曾向筆者透露,她曾勸阻獨派立委,攸關增修條文的相關修正案,茲事體大,貿然提案恐將激化台灣內部的統獨對立、社會分裂。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與印度總理莫迪展開第二場會談,相較11日的輕鬆寒暄,12日聚焦嚴肅話題。習明確指出,要尋求公平合理和雙方都能接受的邊界問題解決方案,慎重處理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問題,也表示可推動兩軍關係增信釋疑;莫迪稱,兩國將審慎處理分歧,不讓分歧演變成爭端。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日出訪印度,與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進行第二次非正式會晤。習近平12日在「習莫會」中強調,中印將建立一個新的平台機制,在更高層次上討論貿易、投資和服務議題,該機制中方由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牽頭,印方則由財長Nirmala Sitharaman牽頭。習近平並邀請莫迪2020年再次訪問中國。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12日與印度總理莫迪展開第二場會談,相較11日的輕鬆寒暄,12日聚焦嚴肅話題。習明確指出,要尋求公平合理和雙方都能接受的邊界問題解決方案,慎重處理涉及彼此核心利益的問題,也表示可推動兩軍關係增信釋疑;莫迪稱,兩國將審慎處理分歧,不讓分歧演變成爭端。
行政院長蘇貞昌10日南下屏東視察交通建設,宣布高鐵南延屏東,並請交通部就4條先前規畫路線進行可行性評估,蘇揆在台下細數所有路線的優缺點,並強調「能少拆房子就少拆」,讓左營方案呼之欲出。不過,學者批評,高鐵南延,對屏東市整體觀光幫助不大。
高雄市長韓國瑜的「港澳深廈」行,表態希望高雄可參與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並即將訪問福建省廈門。大陸專家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是大陸發展全球戰略高地的布局,福建則身兼自貿區和一帶一路核心區,台灣有很好的地緣優勢,應把握大陸發展機遇,不要捨近求遠。
高雄市長韓國瑜的「港澳深廈」行,表態希望高雄可參與到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並即將訪問福建省廈門。大陸專家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是大陸發展全球戰略高地的布局,福建則身兼自貿區和一帶一路核心區,台灣有很好的地緣優勢,應把握大陸發展機遇,不要捨近求遠;對於韓國瑜會見港澳中聯辦主任遭綠營批評,大陸學者表示「身正不怕影子斜」,綠營的作法,抹黑抹紅不成,反倒擦亮了韓國瑜此次的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