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承作量的搜尋結果,共32筆
美國聯準會(Fed)去(2022)年升息17碼(1碼等於0.25百分點),受此影響,國銀財管業務中的國外債券,銷量大幅成長,據公股銀行統計,國外債去年銷量成長70%~300%不等,為銷售保單及基金以外的新利潤來源。
國銀持續力挺中小企業!金管會銀行局主秘侯立洋13日公布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最新狀況,截至2022年7月底止,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達新台幣9兆636億元,較上月底增加551.33億元、今年前七月新增3,749億元,距離3,500億元目標達標率為107%。
疫後復甦,中小企業資金需求增,國銀持續力挺!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童政彰16日公布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最新狀況,截至2022年6月底止,國銀對中小企業放款餘額達新台幣9兆85億元,較5月底增加731.57億元、今年上半年新增3,198億元,距離3,500億目標達標率為91.37%,也是近五年同期第三大放款量。
經濟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及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23日共同表揚「2022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融資業務績優金融機構及授信經理人」,第一銀行獲「信保金質獎─績優總行」、三座「信保金質獎-績優授信經理人」、「紓困振興獎」與「新創重點產業相挺獎」等六座獎項肯定。
經濟部、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管理會及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於23日共同表揚「2022中小企業信用保證融資業務績優金融機構及授信經理人」,第一銀行獲「信保金質獎-績優總行」、3座「信保金質獎-績優授信經理人」、「紓困振興獎」與「新創重點產業相挺獎」等6座獎項肯定,其中「信保金質獎-績優總行」已是第14度獲獎,「信保金質獎-績優授信經理人」得獎次數亦優於金融同業,彰顯一銀長期積極運用信用保證機制、扶持中小企業成長茁壯,深受主管機關與業界肯定。一銀對於輔導中小企業融資向來不遺餘力,截至2021年底,中小企業放款餘額達8,665億元,已連續12年蟬聯「中小企業放款」第一名;另外,協助中小企業移送信保基金保證之送保承作量達2,015億元,亦位居全體金融機構第一,此次榮獲「信保金質獎」可適用信保基金對同一企業保證融資總額度額外增加3,000萬元,即同一企業保證融資額度提高為1.5億元,是信保基金及一銀回饋給企業客戶的實質助益,一銀相挺企業,成為中小企業發展的最強後援。另外,一銀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積極配合政府各部會紓困措施及運用信用保證機制,並透過防疫紓困線上貸款平台,對受影響之企業及個人提供紓困振興貸款,2021年個人紓困貸款核准金額為公股銀行第一,並協助企業度過疫情難關。對於後疫情時代,一銀將持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協助取得研發創新資金,亦配合推出「新創重點產業優惠貸款專案」,推動五加二產業發展,協助企業進行國際鏈結布局,支持企業創新及升級轉型,作為驅動臺灣產業成長的核心。展望未來,一銀將秉持著專業、熱忱的服務精神,持續力挺中小企業,落實「責任金融」與提供「永續金融商品與服務」,配合政府扶持中小企業健全發展政策,並搭配信保基金的各項保證措施,落實普惠金融,提供更多元、更周全的金融服務,為客戶創造更高的價值、提升企業競爭力,期許成為企業首選最信賴的銀行。
不動產信用管制「殺手級」政策出現。金管會宣布拉高銀行計算資本適足LTV法(不動產曝險按貸放比率)中法人房貸、自然人第三戶房貸、購地、餘屋及工業區閒置土地貸款的五大項風險權數。國銀主管直指,政策一出,當然會影響銀行授信,銀行對於相關的貸款一定會更小心、謹慎,後續會更仔細挑選案件承作,預計影響最大的還是原先承作土建融較多或是第三戶房貸較多的銀行。
不動產信用管制「殺手級」政策出現。金管會17日宣布,即日起拉高銀行計算資本適足LTV法(不動產暴險按貸放比率)中法人房貸、自然人第三戶房貸、購地、餘屋及工業區閒置土地貸款的五大項風險權數。國銀主管直指,這政策一出,當然會影響銀行授信,銀行對於相關的貸款一定會更加小心、謹慎,後續會更仔細挑選案件承作,預計影響最大的還是原先承作土建融較多或是第三戶房貸較多的銀行。
國產署2022年將力推地上權房貸,也因此內部盤點目前全台灣地上權房貸數量,國產署統計,目前承作地上權房貸的銀行包括元大、一銀、京城、國泰世華、王道、台企銀、聯邦、新光、高雄三信、高雄銀行、上海商銀、全國農業金庫、陽信銀、彰化六信等,土銀則在2021年12月加入陣容。
澳洲監管單位APRA亦密切注意當地銀行放款過度集中在不動產的問題,其中台資銀行在當地分行更成為嚴密觀察的對象,據悉,國銀在澳洲的分行,都已向澳洲監理機關提出「總量管制」報告,以不動產放款不得超過總放款量一定上限作為內部管理規範。
京城銀(2809)今(10)日召開法說會,對於台股近期量縮震盪加劇,董事長戴誠志認為「價適量先行」,指數除了反應基本價值外,也會反應市場波動及交易價值,近期便是反應此波動現象,未來能否重返「萬八」,須看市場交易能否維持一定熱度。
根據最新統計顯示,由於國人愈來愈有「提早退休」的傾向,使得銀行以房養老業務的申辦年齡,也跟著下降,全體國銀幾乎已全面下降至60歲,其中,以房養老承作業務量最大的合庫、土銀,在60至64歲的「退休前期」人口申辦以房養老的比重,兩家銀行占比分別為13.9%、11%,均已超過一成,正反映出已有相當的準退休族正透過以房養老提早進行退休理財規劃。
彰化銀行3月31日舉行線上法說會,由董事長凌忠嫄及新上任的總經理周朝崇主持,由於2021年全球經濟情勢轉佳,彰銀放款成長動能將高於2020年,整體放款營運量以成長5~6%為初期目標,也就是優於台灣的經濟成長率。
中央銀行25日公布1月五大銀行新承作房貸為580.71億元,相較2020年12月新承作房貸量月減102.66億元,主要是季節性因素,加上政府2020年12月啟動打炒房效應。央行官員指出,房市管制主要是針對投機炒作,無關自住需求,後續再觀察整個第一季的變動,應可更充分顯現管制的影響。
愈來愈多人拿基金來做質押跟銀行借錢。金管會日前公布統計,截至2020年底止,銀行承作基金自行質借的契約金額達27億元,比2020年2月底開辦初期的2.1億元暴增11倍。
愈來愈多人拿基金來作質押跟銀行借錢。金管會日前公布統計,截至2020年底止,銀行承作基金自行質借的契約金額達27億元,比2020年2月底開辦初期的2.1億元暴增11倍。
2020年公股銀行承作危老重建的相關排名統計出爐,由合庫以承作39件居冠,土銀、華銀則分別以承作29件、25件,位列前三大,全體行庫在2020年所承作的危老重建融資共計139件,比前幾年的累積總量還多出一倍,顯見政府推動危老重建三年來,已漸進入「遍地開花」階段。
央行下達選擇性信用管制新令,讓土銀、合庫兩家土建融大行手忙腳亂,由於土銀和合庫都是7日召開放審會,但尚未獲11日董事會過關、完成最後程序,所以不少在7日放審會以八成通過的土建融案現在全部撤回、砍至六成五,更有銀行指凡超過六成「一律砍」,且因央行要求即日生效,杜絕建商「趕搭末班車」的機會。
財政部26日公布八大行庫承作紓困貸款的總成果,截至25日為止,八大行庫合計各部會、行庫自辦方案等全體提供企業及個人紓困貸款方面,公股銀行核准紓困貸款達22萬1,910戶及21,471.41億元,分別包辦了全體銀行71%及84%的占比。
公股行庫第四季衝刺保險,臺灣企銀主管指出,因應金管會規定,陸續推出高保障儲蓄類保單取代舊保單,第四季保險重點商品以具儲蓄險特性及壽險保障的分紅保單、利變型還本終身壽險、及附保證機制的投資型保單等類型為焦點保險商品。
不動產市場熱,三大行庫不動產放款勁揚。在不動產市場的自住剛性需求,以及利率下探空前新低水準兩大因素助攻之下,金融業目前以不動產放款成長量最大,尤以具有高度指標意義的台銀、土銀、合庫等三大行庫成長量最顯著,其中,台銀房貸近一年來餘額淨增加近千億元,不論是房貸餘額或增量,均雙雙創下台銀有史以來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