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投資型保單的搜尋結果,共1,909筆
小編平時喜愛品嚐美食、偶爾會想要「放空」relax一下,最近剛看完一部日劇《晚酌的流派》,講述一名在不動產公司上班的女性,為了創造出能在每晚品嚐到最棒的一杯酒的氛圍,她會在下班後去運動,為的就是增加卡路里的消耗,好讓晚餐時能盡情地大快朵頤一番;尤其她很用心地烹調料理,從調味到上桌擺盤……,彷彿隔著屏幕都能真切感受到食物的美味。看著她用心過生活的態度,莫名啟動了小編親自下廚烹調的慾望,做點下酒菜再喝點小酒……,好不愜意啊,悠閒的享受一個人獨處的時光。
教師節即將來臨,重新喚起大家「尊師」的精神外,教師們在教師職涯中,難免會引發相關疾病,比如長時間講話溝通引發聲帶長繭、久站教書引發膝關節提早退化、長時間批改作業或電腦工作造成視力退化或乾眼症等;同時,教師們的退休金制度已有所調整,得先為自己的未來搶先布局,全球人壽提醒教師族趁機檢視醫療保障及退休規劃,並建議護健康、享樂退必備保單。
合庫人壽為打造守護家人的照顧生態圈,本年度「讓生活加點甜」活動,自台中「永保平安司康」首次登場後,引起熱烈回響,第二部曲為象徵財富旺旺來的鳳梨酥日前於高雄登場。適逢家家戶戶團圓的中秋節前,邀請家庭照顧者及保戶一起參與手作活動,讓許多家庭照顧者與保戶樂在烘焙。
利率前景不明,資金轉往美債,加上投資型保單新制壓抑買氣,壽險8月新契約保費約485億元,今年已有三個月單月賣不到500億元,前八月累積新契約保費收入僅4,722億元,剩下四個月即便沒有衰退,全年新契約保費亦難破7,000億元,恐創下2007年以來的17年新低。
美國聯準會持續升息,銀行今年不賣保單改賣美債,對壽險新契約保費貢獻下滑。壽險公會統計,前八月銀行通路貢獻新契約保費僅1,684億元,比去年同期少1,319億元、減幅近44%,依此趨勢,全年銀行通路貢獻恐不到2,500億元,恐創2007年以來的17年新低。
舊款投資型保單停售效應後,8月分紅保單接力,六大壽險公司8月新契約保費約308億元,推估整體壽險不到500億元,恐是近四個月的新低,但分紅保單竄紅,單月估計銷售70~80億元以上,推升傳統壽險新約保費8月可能重回百億元規模。
美大舉升息效應,證券、保險境外業績兩樣情,因債券殖利率高檔,推升證券國際業務分公司(OSU)業績,前七月業務量年增25%,也連帶造成壽險境外保險業務(OIU)保費收入年減28%。
股債市第二季回穩,壽險業掌握機會加碼投資。據各家壽險財報顯示,第二季現金與約當現金部位約9,622億元,是繼去年第三季後再度低於兆元大關,相較於去年第三季主要是美元保單解約潮所致,今年第二季現金部位下降,主要是壽險業趁股債市回檔時積極逢低加碼投資。
民眾面對退休理財規劃及高通膨環境下,「施羅德退休理財暨永續(SDGs)投資大調查」顯示,台灣投資人對退休後穩定現金流的需求,比2022年調查時,超過約7個百分點。
受惠5月及6月投資型保單新制前搶購潮,壽險總保費收入睽違20個月轉為正成長,6月壽險資金不再淨流出,但各壽險公司仍緊盯現金流量,預留較多現金比重,主要是Fed不排除再度升息,美元若持續走強,擔憂再出現美元保單解約潮,加上6月台股大漲趁機實現資本利得,且6月及7月股利發放旺季剛過,壽險趁機預留現金。
壽險業資金終止連四月淨流出態勢,6月總保費收入終於大於總給付,主要是6月投資型保單新制前搶購潮效應,帶動總保費收入增加來到2,242億元,同時總給付略為下降到2,000億元以下,總給付占總保費比率睽違四個月低於100%,6月降到87%。
時隔十幾年,分紅保單再次回到國內壽險市場,目前雖僅富邦人壽、保誠人壽在銷售分紅保單,但大型壽險的大動作,其他壽險勢必也密切關注。壽險業者表示,目前暫不跟進推分紅保單,主要有三大顧慮,包含過往爭議多、瓜分利變保單市場、需要放較多部位在股票等。
富邦人壽今年開出大型壽險業第一槍,轉推分紅保單,成為市場熱議話題,也引起金管會關注,因為過去分紅保單曾出現爭議,擔憂這波熱潮爭議再起,金管會因此「超前部署」,訂定三大方向監管,一是之後商品送審要更明確說明分紅運作方式,二是分紅在保單條款中要以公式說明,三是避免通路以保證分紅做不當銷售也不要主打高分紅。
近年台灣許多保險業者積極增資或發債,其一原因可能為因應2026年即將實施的IFRS17(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17號公報)及ICS 2.0 新制(新版國際保險資本標準)。鑒於台灣保險業即將面臨歐洲已歷經的法規調整過程,富達國際基於多年服務歐洲保險業之經驗,分享台灣保險業可能面臨的相關挑戰和機會。
美國聯準會(Fed)仍未停止升息,讓美元保單銷售持續低迷,上半年美元保單新契約保費約新台幣1,388億元,比去年同期減少45%,但由於美國升息趨勢逐漸放緩,年衰退幅度已從1月的7成,5月縮小到5成、6月再度縮小到4成,下半年的年減幅預料將逐月縮小。
投資型保單停售潮帶動下,壽險業新契約保費「迴光返照」,壽險公會16日公布,7月壽險新契約保費近741億元,6月及7月都破700億元創14個月新高,前七個月新契約保費近4,2376億元,衰退幅度縮小到17%。
由於投資型保單的保費遞延效應,六大壽險7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超過274億元,若加計投資型保單市占前三大的三商壽,已超過329億元,估計整體壽險業投資型保單7月新契約可望達400億元,為去年4月以來的16個月新高。
美國持續升息,美債殖利率高檔,加上金融市場波動,今年銀行通路賣投資型保單縮手,改賣美債,壽險公司尋求新策略,投資型保單市占第四大的富邦人壽,今年目標轉往睽違十年沒賣的分紅保單,7月順利賣超過投資型保單。
投資型保單新制前的搶購潮,遞延到7月入帳,六大壽險7月新契約保費約496億元,預估整體壽險業7月新約保費近730億元;在投資型保單連二月灌入300多億保費下,壽險前七月新契約保費逾4,200億元,同比衰退幅度可望收歛到20%以內。
投資型保單新制7月上路至今已逾一個月,壽險業者表示,5、6月因於新制前搶購潮,買氣短暫升溫,但整體銷售業績受市況影響大,且銷售通路亦需時間適應新制,估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7月恐比6月衰退5成,下半年亦呈現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