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投資者對的搜尋結果,共746筆
今年的外國投資者對中國對待外資企業的方式明顯有更多不滿情緒,檢視過去一個月的經濟數據,更加證明「去風險」策略對世界第2大經濟體產生的負面影響愈來明顯。外媒指出,中國10月份製造業意外收縮,出口亦加速下滑,第3季外國直接投資首次出現季度逆差,則顯示資本外流壓力持續增加。
AI正在成為這個時代最具變革性的技術之一。約一年前,隨著OpenAI推出 ChatGPT,生成式AI成為主流,它由大型語言模型提供支持,根據從訓練資料中學習到的模式創建原創內容,是迄今為止最強大且對消費者友善的AI模型。
電商重頭戲「雙11」剛結束,大陸快時尚跨境電商SHEIN傳出即將赴美IPO的消息。陸媒報導,SHEIN尋求估值可能高達900億美元,並已有投資人宣稱收到路演邀請,SHEIN近日秘密遞交赴美上市申請引發關注,距離上市敲鐘時間可能只剩一個月。
美國勞工統計局(BLS)14日公布10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整體通膨年增3.2%,漲幅低於8月及9月的3.7%及預期的3.2%。剔除波幅較大的能源及食品價格後,核心通膨年增4%,增幅低於預期及9月的4.1%,並為2021年8月的水平。按月計算,10月份整體物價指數和9月相同,核心通膨升0.2%。能源價格10月份年跌4.5%,跌幅加快;住房通膨也持續回落。
台股高股息ETF基金近年持續受到投資人青睞,且整體趨勢從單純高配息走向結合永續、中小、科技等題材,投信法人表示,高息股若結合中小、永續二大優勢,可望創造更佳的股利率水準,也將成為新一代高股息ETF的主流趨勢。
新聞提要■日股沉寂多年,終於在今年揚眉吐氣,獲得股神巴菲特等許多知名投資公司的認可,但日本人在歷經1990年代慘烈的教訓後,到現在仍不敢投入日股。
中國股市在經濟減速與中美地緣政治衝突下持續受到衝擊,海外投資者出於對未來前景的擔憂升高而抽離資金,但中國國內投資者並未停止買入的步伐,尤其是官方資金與國營企業出手接盤,外國投資公司認為可以明顯地聽到政府托市(撐盤)的聲音。
據觀察者網引述英國《金融時報》3日報導,一名美國高級官員稱,中國在秘魯的投資規模及其戰略地位引起了美方的「特別關注」,並已向秘魯「直接表達」了對於中國正在「控制」該國部分關鍵基礎設施的擔憂。
升息進入尾聲後,美債殖利率後續估走降,投資級債表現不俗,今年來債券ETF買氣相對熱絡。法人指出,以下半年來統計來看,債券ETF受益人數多呈現增長,若進一步觀察兼顧債券布局與產業配置效果的產業債ETF,則以電信債、金融債最受歡迎。
中國大陸房地產市場動盪,超過3成的投資人將在未來1年內削減對房地產投資;為激勵購房意願,大陸財政部等三部門公布《保障性住宅有關稅費政策公告》,對個人購買保障性住房,減按1%的稅率徵收契稅。此外,恒大集團主席許家印被捕後,「前妻」丁玉梅去向成謎,傳她已在境外取得數百億人民幣分紅。
2023年以來陸港股市欲振乏力,大陸政府頻頻推出救市措施。外媒22日引述知情人士透露,監管部門為了繼續開放與活躍資本市場,正考慮提高境外投資者,對部分行業A股上市公司持股比例上限的政策建議。
輝達與台系AI指標股高點修正以來,利空傳聞愈演愈烈,惟外資實際與客戶對談發現,機構法人對AI投資興趣並未熄滅,而是更青睞股價與預期雙雙修正者,里昂證券重申看多台光電、金像電、緯穎,瑞銀更是逆勢調高緯創股價預期至140元,於寒風中送暖,摩根士丹利證券重申技嘉「優於大盤」投資評等。
據外媒報導,大陸上個月資本帳戶流出490億美元,遭遇2015年來最嚴重的資本外流,人民幣恐面臨更大貶值壓力。與此同時,繼恒大集團之後,大陸房產商「融創中國」也在美申請破產保護。受到房地產行業拖累,貝萊德下調中國股票評級至中性。為穩外貿穩外資,中國人行18日召開金融機構與外資座談會。
大陸房地產業近期陷入財務危機,引發全球關注。根據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近期一項調查,許多投資者認為,大陸房地產最可能觸發全球系統性信貸風險事件。同時,因看衰大陸經濟,做空中國股票的趨勢正在增強。
在金融市場中,投資主題和評價面之間常常存在拉鋸。我們正在親眼目睹這種情況在股票市場上演,特別是半導體行業。這令我想起,我在1990年代末的投資起步時期。雖然我們不應該照搬歷史案例,但仍值得投資者在做出財務決策和選擇投資方向時謹記於心。
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基金會(IFRS Foundation)轄下的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於今(2023)年6月26日發布永續揭露準則第S1號「永續相關財務資訊揭露之一般規定」及第S2號「氣候相關揭露」,制定全面性的永續揭露標準,以滿足投資者對永續相關的資訊需求,上市櫃公司更預計在2026-2028年間將分階段適用IFRS永續揭露準則。
大陸日前減半徵收股票交易印花稅,外界關注香港是否跟進減收。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調低股票印花稅並不足以結構性、長期地刺激股市交投,零散的刺激措施,既無助於提振市況,更可能因成效不彰而進一步削弱投資者信心,效果適得其反。
儘管今年來美股牛氣沖天,不過ETF基金人氣卻大幅退燒!根據研究機構ETFGI表示,全球ETF基金正以創紀錄速度關閉,顯示在大型科技股主導的市場下,許多利基型的ETF基金(niche funds)愈來愈難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金管會證期局與證交所將於9月中旬赴美會晤紐約證交所、那斯達克交易所及美國證券集中保管結算公司,並與多家重量級機構投資者進行交流,希望向美國機構投資者介紹台股優勢,加強投資者對台灣資本市場的信心,以吸引更多外資來台投資。
由於中國在鈷、鋰等新能源關鍵礦產的生產和加工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導致美國等西方國家政府,越來越擔心對中國的依賴。當前一些西方公司和投資者,開始在非洲建立電池金屬加工廠,以便在當地提煉原材料,然後直接出口到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