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投資銀行的搜尋結果,共15,362

  • 陸美債規模回升至8693億美元

    陸美債規模回升至8693億美元

     美國財政部5月最新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顯示,身為美債第二大海外債主的大陸,3月持有量從2月的8488億美元升至8693億美元、反彈205億美元,終結連續7個月美債持有規模下降的走勢。觀察3月外國對美國國債的購買量也升至兩年最高水準,整體增至7兆573億美元、月增約2300億美元。

  • 陸銀調降本外幣存款利率

     大陸銀行業再掀降息潮。陸媒報導,多家國有大行近日先後調降部分存款利率,和前幾波不同的是,本次除了調降人民幣存款利率,美元利率也在其中。專家分析,這樣的做法可降低銀行自身負債成本,同時還可刺激存款轉為消費動能,進而提振經濟。

  • 總獎金147萬 台灣銀行經濟金融論文獎起跑

    總獎金147萬 台灣銀行經濟金融論文獎起跑

     為營造有利於經濟金融研究環境,協助台灣培育財經研究人才,台灣銀行董事長呂桔誠自2017年起帶領同仁舉辦「台灣銀行經濟金融論文獎」日前完成「2022台灣銀行經濟金融論文獎」頒獎之後,立即宣布「2023台灣銀行經濟金融論文獎」徵稿活動起跑,徵稿時間至今年12月30日止,總獎金提高至147萬元,比往年增加50萬元。

  • 投資趨勢-善用匯率工具 提升財富管理效益

     有效的財富管理需要涵蓋不同的資產類別和投資標的,讓資產配置更靈活。私人銀行的高端客戶一般擁有豐富的投資經驗,本身的業務亦遍及全球不同地區,因此,匯率對他們來說並不陌生,更是資產組合當中的重要部分。若能夠掌握匯率動向,便能夠在投資多元化商品的同時,賺取投資回報疊加匯率收益。

  • 去美元操作 中國恐遭美抽銀根

    去美元操作 中國恐遭美抽銀根

     人民幣國際化搭配能源交易的去美元操作,會讓中國成為美國的眼中釘,甚至對中國進行全方位壓制,對中國抽銀根。人民幣在自身條件還未具備之際,就拋出「去美元化」聲浪,引來美國警惕與反擊,未必是好事。

  • SEC連起訴幣安、Coinbase 引擠兌效應

    SEC連起訴幣安、Coinbase 引擠兌效應

     美國近一年來收緊對加密貨幣的監管。5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宣布起訴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Binance)及其創辦人趙長鵬,指控他們違反美國證券交易規則,包括濫用客戶資金、誇大交易額、意圖規避監管等。幣安遭SEC重磅起訴後,幣安幣﹙BNB﹚跌破300美元,比特幣也跌破26000美元,創三個月來低點,並引發擠兌效應,幣安資產不到24小時的淨流出量高達至少21.8億美元,約占幣安總資產(543.3億美元)的4%。SEC隨後又於6日起訴美國交易量最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比特幣基地」(Coinbase),造成其股價一度大跌16%。

  • 陳聖德退休傳蔡明興兼北富銀董座

     富邦金控股東會將在9日進行董事改選,董事候選人之一的富邦金董事長蔡明興兒子蔡承儒,取代台北富邦銀行董事長陳聖德,被市場解讀為啟動第三代接班,北富銀董事長接任人選亦備受市場關注。由於法定金控董總兼任子公司董事長以一家為限,目前已兼任富邦證券董事長的富邦金總經理韓蔚廷可能性大降,傳出將由蔡明興兼任銀行董事長。

  • 華爾街資本要求 美擬強制升20%

     今年3月金融業掀起矽谷銀行(SVB)等中型銀行接連倒閉的風暴後,據傳美國監管機關為強化金融系統的韌性,準備強制華爾街大型銀行將資本要求提高20%。

  • 股價淨值比低 金融股看多

    股價淨值比低 金融股看多

     公股金控研究部門統計,目前大盤股價淨值比為2.07倍,較金融保險股價淨值比1.37倍,仍差距0.7倍。由於美國聯準會5月升息後,最多6月再升息一次,就可能不會再升息,10年期公債殖利率有望回落,有利壽險淨值回升。

  • 華南銀行「卡友信貸」 圓夢免等待

    華南銀行「卡友信貸」 圓夢免等待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金融環境中,通貨膨脹給許多人帶來了壓力。隨著中央銀行五次升息,重貼現率來到1.875%。身處在充滿挑戰的大環境下,華南銀行深刻理解民眾對於穩定貸款選項的需求,並以此為出發點,規劃推出「卡友信貸」專案,只要持有華南銀行信用卡正卡,就可以享有免綁約、前五期固定利率0.99%、最高可貸新臺幣500萬元的優惠條件。

  • 男到銀行匯款被阻轉頭走 遭警攔下結果反賺1萬3

    男到銀行匯款被阻轉頭走 遭警攔下結果反賺1萬3

    我不辦了!高雄一名42歲的夏姓男子透過網友介紹,準備投資虛擬貨幣,到銀行臨櫃匯款1萬5千元時,行員察覺有異通報警方到場協助。男子見警到場情緒激動,誤以為員警要將他帶回做筆錄,立即拿走存摺和證件轉頭就要離開,員警追上前耐心說明正確的投資管道,表明自己妻子就在證券業上班,所以對投資小有心得,引來男子興趣反而向員警要股票明牌。員警說著雖然請半天假,但1萬5沒匯出就是賺到了,男子點頭後細算:「對,反賺1萬3千多!」。

  • 傳美監管機構對華爾街資本要求將提高約20%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說法指出,美國監管機關即將緊縮對華爾街銀行的規則,預料對資本要求可能平均調升20%,這是因為在爆發一連串中型銀行危機後,監管單位擬強化金融系統的彈性,最快本月就會提出修改方案。

  • 中信銀x新光證 推數證同開服務

    中信銀x新光證 推數證同開服務

     線上投資已成趨勢,中信銀行日前宣布攜手新光證券,推出跨機構「數證同開」服務,即日起客戶於新光證券官網申請開立證券交易帳戶後,可選擇同意開戶資料共享,並導引至中國信託銀行官網,線上申請開立新的銀行交割帳戶「好證點數位證券帳戶」,重複之開戶資料欄位自動帶入,24小時提供民眾線上申請證券開戶完整配套服務,創新金融服務里程碑。

  • ESG當道 永續基金規模續增

    ESG當道 永續基金規模續增

     受到升息、通膨壓力以及經濟衰退擔憂的影響,今年第一季全球永續基金吸引29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低於去年第四季的377億美元。不過,投信法人表示,股市在今年第一季表現強勁,因此全球永續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從去年第四季的2.55兆美元,成長7.5%至今年第一季的2.74兆美元,資產管理規模連續第二季上漲,7.5%的成長率也高於全球基金市場的4%。

  • 生技募資衝破300億 史上新高

    生技募資衝破300億 史上新高

     生技股藉由今年股價大漲的氣勢,掀起募資潮!總計今年至5月底,至少已有30家公司宣布募資,總金額超過300億元,改寫生技業年度募資金額新高紀錄。

  • AI理專將問世 理財結構翻轉

     虛擬理專將於下半年問世。近年銀行積極將AI(人工智能)導入客戶服務中,除智能客服外,接下來也將運用在理財面上,民眾藉由與虛擬理專回答10個問題,就能在幾分鐘內產生出理財規劃報告書,勢必翻轉國內的理專生態。

  • 倡議ESG 行庫綠色金融績效靚

     財政部於2021年10月率九大公股金控、銀行成立ESG倡議平台,截至去年底,平台成員已經全數簽署赤道原則,七家發行綠色債券、簽署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架構。財政部次長阮清華表示,下一步即是要等待跨部會碳盤查資訊平台成立,將公股金融業的ESG倡議平台導入,發揮金融影響力。

  • 殖利率高達8% 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券藏「違」機

    殖利率高達8% 美國非投資等級債券藏「違」機

    根據《財訊》報導,全球升息腳步尚不見盡頭,債券殖利率已經迎來史上投資老手都沒看過的甜蜜買點,「非投資等級債券」動輒8%以上的殖利率更是吸睛,成為部分通路主打的長投商品;但未來景氣下行風險提高,「違約率攀升」將成為非投資等級債券的致命傷,無法承受較大波動的投資人不可不慎。

  • 陸訂GDR條件 38家蓄勢出海

    陸訂GDR條件 38家蓄勢出海

     上交所及深交所2日針對全球存託憑證(GDR)上市交易暫行辦法徵求意見,明確上市公司發行GDR應上市滿一年,且申請日前市值不低於人民幣(下同)200億元,包括牧原股份、隆基綠能等38間上市公司蓄勢待發。

  • 連結利率結構型商品 去年增5倍

     美國升息帶動全新商機。高淨值財管客戶、專業投資人偏好的結構型商品,自去年第二季連結標的就從股票相關大轉彎為「利率」相關,台灣市場發行的商品數量,去年較2021年大增5倍,從100檔飆增至600檔;今年前五月亦已累計發行300檔。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