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抗日運動的搜尋結果,共89

  • 史話》革命之母著旗袍募款 聲援抗戰(莊秉漢)

    史話》革命之母著旗袍募款 聲援抗戰(莊秉漢)

    七七盧溝橋事變發生,蔣中正委員長在廬山發表嚴正聲明,他提到:「如果戰端一開,那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自此,中華民族正式掀開全面抗戰的序幕。

  • 台國史館發現韓抗日人士檔案 糧食求援文件也曝光

    台國史館發現韓抗日人士檔案 糧食求援文件也曝光

    韓國國家報勳部表示,台灣國史館8月發現一份紀錄多名韓國抗日運動者詳細資料的文件;另一份不久前發現的文件則彙整了韓國臨時政府向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請求提供糧食的公文。

  • 中華民族運動的母體

    中華民族運動的母體

     為了紀念「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年,由政壇前輩黃煌雄先生推動製作的《台灣人前進》紀錄片稍早舉行首映會。主要黨派的代表都出席參加,包括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和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柯文哲批評現在的民進黨政府利用網軍醜化批評者,所以「同志要團結,團結真有力」。

  • 時論廣場》文協是中華民族運動(徐宗懋)

    時論廣場》文協是中華民族運動(徐宗懋)

    為了紀念台灣文化協會成立百年,由政壇前輩黃煌雄先生推動製作的《台灣人前進》紀錄片,稍早舉行首映會。主要黨派的代表都出席參加,包括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和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出席這項首映會。柯文哲甚至直接批評現在的民進黨政府利用網軍醜化批評者,所以「同志要團結,團結真有力」。

  • 別讓台灣英烈不得安息

    別讓台灣英烈不得安息

     桃園忠烈祠裡,埋葬著一批不被看見的台灣烈士。他們是怎麼死的呢?讓我來說一個故事吧。

  • 時論廣場》別讓台灣英烈不得安息(楊渡)

    時論廣場》別讓台灣英烈不得安息(楊渡)

    桃園忠烈祠裡,埋葬著一批不被看見的台灣烈士。他們是怎麼死的呢?讓我來說一個故事吧。

  • 英日媒體疑台的謬誤

    英日媒體疑台的謬誤

     近日《日本經濟新聞》與《經濟學人》兩大國際媒體先後專文報導對台灣人自我防衛的疑慮,此當可謂日、英聯手散播「疑台論」之舉,但此背後反映歐美及日本輿論對兩岸關係認識不足,視台灣為渠等國家對中博弈的戰略工作,純為現實主義的思考,無關制度選擇及價值呈現。

  • 應對平壤威脅 尹錫悅急於拉攏美日

    應對平壤威脅 尹錫悅急於拉攏美日

     韓國政府6日公布解決二戰「徵用工」索賠問題的代償方案,被指是對日本無條件做出讓步,顯示韓國總統尹錫悅希望韓日、美日韓合作盡早穩定,以應對北韓與日俱增的核武和飛彈威脅。而在當前東亞地緣政治格局重組背景下,這是否意味尹錫悅試圖走出韓國在中美間維持平衡的戰略,傾向美國推動的印太戰略,值得關注。

  • 不敢嗆大哥哥

    不敢嗆大哥哥

     日本經濟新聞2月28日報導「台灣未知的事」,提及國軍將領退休後去大陸販售軍事機密賺錢,國防部長一向是屬於「外省人」等,不實言論。第三國嚴重干涉台灣內政,要送國際法庭懲處。

  • 日媒:日韓政府擬「一攬子」解決兩國懸案 循序關係正常化

    日媒:日韓政府擬「一攬子」解決兩國懸案 循序關係正常化

    日本共同社4日引據外交消息人士透露,日韓兩國政府圍繞「原被征勞工」訴訟問題的磋商中,正在探討「一攬子」解決兩國之間懸而未決問題的方法,包括對原告的賠償問題、日本對韓出口管制和重啟首腦往來等。

  • 三一節尹錫悅稱日為夥伴 強調美日韓合作重要性

    三一節尹錫悅稱日為夥伴 強調美日韓合作重要性

    韓國總統尹錫悅日前在紀念反日運動的三一節演說中,一改過去對日本態度,主張日本從軍國主義侵略者角色轉變為與韓國共享普世價值、在經濟安全及全球問題上的合作夥伴,對改善日韓關係展現積極態度。

  • 楊德遠》神明牌、令旗、金印如何躲過日本人以「神明升天」的焚毀

    楊德遠》神明牌、令旗、金印如何躲過日本人以「神明升天」的焚毀

    【愛傳媒楊德遠專欄】日本人以「神明升天」之名,摧毀宮廟,進而消滅,愛國家、愛鄉土的志節,方便達到殖民的目的。

  • 史話》「台灣光復節」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莊秉漢)

    史話》「台灣光復節」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莊秉漢)

    今年10月25日是台灣光復77周年紀念日。在昔日列為國定假日,政府機關、學校還有慶祝活動盛況,令許多國人歡欣鼓舞,自從沒有放假之後,似乎讓人淡忘這個日子的存在。當然,這不是理由,因為標榜滿滿「台灣價值」的民進黨政府,在關係台灣、澎湖擺脫日本殖民統治命運的這一天,為何沒有慶祝台灣光復節?難道民進黨政府是忘記了嗎?!還是不敢想起?!

  • 史話》革命抗日英雄竟被定位為盜匪──未酬邦國中興之37(朱偉岳)

    史話》革命抗日英雄竟被定位為盜匪──未酬邦國中興之37(朱偉岳)

    日本雖然在1895年軍事接管台灣,據統計,在日本軍管台灣的24年之內,武裝抗日活動每年都爆發,抗日的火種仍在燃燒,從未停止。直到民19年(1930),即日本統治台灣35年以後,台灣還發生慘烈的霧社事件,就是民100年(2011)台灣拍製《賽德克‧巴萊》電影的故事。其主題雖非要求回歸中國,但確是抗擊日寇暴行。

  • 史話》台灣親日防共的歷史因素──未酬邦國中興之36(朱偉岳)

    史話》台灣親日防共的歷史因素──未酬邦國中興之36(朱偉岳)

    民34年(1945)後在台灣留下的這些山寨台胞,骨子裡是比較親日防共的,亦系歷史因素使然。

  • 史話》「抗日反蔣」的目的──抗日反蔣到擁蔣抗日之2(蔣世安)

    史話》「抗日反蔣」的目的──抗日反蔣到擁蔣抗日之2(蔣世安)

    「抗日反蔣」方針是否來自〈八一宣言〉,或與共產國際「七大」精神相符合,史家曾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為此一宣言,實際是向國民黨呼籲「共同救國」;其中對於國民黨及蔣氏雖仍然詆毀,只是「表面文章」。

  • 史話》南投劉乾:領導日據時期第一起農民抗暴事件(莊秉漢)

    史話》南投劉乾:領導日據時期第一起農民抗暴事件(莊秉漢)

    甲午戰敗,乙未割台,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自此台灣先民進行長達51年的反抗運動,如今台灣光復,但「台民抗日史」似乎被刻意淡忘湮滅,甚至轉變為緬懷日本統治者,格外諷刺荒謬,所謂「亡人之國,必亡其史」,筆者謹敘述一段在日據時期,南投人劉乾領導第一起農民武裝抗暴事件,盼能揀拾些許台民抗日史實,銘記過去在亞洲擺脫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的命運上,台灣先民也曾前仆後繼從未缺席。

  • 史話》遲來的抗戰紀念章(劉良昇)

    史話》遲來的抗戰紀念章(劉良昇)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面抗戰的序幕,七伯父劉秉彝(譜名賢波)高中畢業後,投筆從戎進入黃埔軍校二分校通訊科就讀。兩年多後自軍校十七期結訓分發到第九戰區,隨即投入第三次長沙會戰。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