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抽象繪畫的搜尋結果,共79筆
臺灣知名抽象畫家陳釙贈明年開始進軍美國,首展的地點選在有美國文化之都美譽的紐約。而在出行之前他將於12/1至12/8在臺北長流美術館舉辦名為「宇宙心.藝」的個展。
疫情改變許多人的人生軌跡!長年在國外奔波的統旺科技董事長呂阿福,2年多前因疫情嚴峻不便出國,於是決定重拾畫筆一圓求學時期的繪畫夢想。他不僅將客廳充當畫室,還不眠不休每天創作,從風景、人物到抽象,努力嘗試各種不同的畫風,甚至舉辦過2次畫展,讓人生的下半場更精彩豐富。
對一位三十多年來畫過5000張以上建築平面透視圖者,在他一朝解放色彩、解放形式,有如天高任鳥飛般,以抽象畫轉型為職業畫家,是很大的挑戰。即便是曾得過義大利佛羅倫斯國際當代雙年展終身成就獎兩次的台灣抽象大師陳正雄,也是從先畫具象再轉為抽象。由此可見陳釙贈在抽象藝術的天份與毅力確實有獨到之處。
從事保險工作的黃亞梅,38歲才開始學國畫,3年前更因為想了解學校怎麼教繪畫,毅然報考台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重返校園當學生後,讓她看到藝術創作的無限可能,繪畫風格也從寫實轉變為抽象。如今,對她來說,繪畫就是「自我療癒、享受人生」的精采歷程。
竹東鎮蕭如松藝術園區配合元宵節活動,12日將在園區戶外庭院舉辦剪紙花燈鬧元宵活動,文化局長李安妤表示,剪紙花燈是結合蕭如松中期幾何風格的作品特色,創作在傳統花燈上,十分有特色,因疫情關係每場次僅提供20個名額,共辦5場次100人。
莫內的畫深受亞洲藏家喜愛,今年蘇富比將於3月呈現克勞德.莫內的5幅作品,創作於其繪畫生涯中風格形成的15年間,展現他從表現主義畫家到抽象表現主義之父的轉變。
「IAL國際藝術家聯盟」於今年(2021)成立,由台灣學界菁英及頂尖藝術家組成,以共同分享藝術作品、創作過程與轉變,進而將藝術和創意美學發展至多元化藝術,並與活力台灣科技公司結合,希望為台灣藝術家們提供一個創作作品發表及連結國際藝術市場的交流平臺。
藝術家鄧明墩「水墨行草」油畫個展目前正在高雄市立文化中心展出中,展至10月12日止。本次展出的「水墨行草」是恣系列的其中一個研創項目,以中國草書之單一筆劃為元素,應用書寫方式來創作,人家是十年磨一劍,鄧明墩是50年磨一劍。
以顏料和繪畫記錄時間,對德國藝術家彼得.克勞斯科夫而言並不似它看來這麼抽象,這些以顏料反覆塗裝的作品,對他而言意味著時間的凝結,是「時間的拼貼畫」。
知名的英式下午茶「古典玫瑰園」創辦人黃輝騰,投入繪畫創作30多年,自2010年以來每年以繪畫作品推出限量版藝術年曆,連續10年搶下書局熱銷排行榜,並記錄藝術創作蛻變軌跡,近年畫風從畫境進入意境獨創繪畫美學,2022年藝術年曆收錄的12幅創作,展現繽紛詩境的獨特風格。
藝術家鄧明墩「水墨行草」油畫個展目前正在高雄市立文化中心展出中,展至10月12日止。該展展出精挑作品30幅,全數均為50F尺寸,所有作品均可依編號+鄧明墩在YOUTUBE搜尋,欣賞其創作過程。
藝術家包克家油畫作品日前被嘉義市立美術館典藏入館,家屬30日表示,包克家來台灣後在嘉義市結婚生子、作育英才,遷居高雄43年,遺作被嘉美館永久收藏,也是回歸故里。包克家於2014年病逝高雄。
今年逢前輩藝術家席德進逝世40周年,一系列特展紀念活動,除了認識這位前輩藝術家,也從他的作品中看見早年的台灣之美。
藝術家林順孝西畫創作展「意象之旅」,將於4月3日至21日在台中市大墩文化中心大墩藝廊第三展廳展出。林順孝在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期間受指導於黃海雲教授,深受黃教授浪漫主義風格影響,其作品藉由抽象具象化,充斥無限精神能量如極光似的日耀雲彩與流盪大氣。
台中市政府文化局邀請何木火大師,6日起在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展覽室B舉理「山野覓境—何木火現代彩墨創作展」,匯集現代彩墨平面作品93幅、立體藝品創作6件等歷年精心之作,即日起至3月7日展出,歡迎民眾前來欣賞。
曾獲選藝術薪火相傳第六屆台中市美術家接力展、南投縣第17屆玉山美術獎油畫類首獎的藝術家林順孝,去年首次參展國際性美展,即以作品「極光意象」入選2020年法國秋季沙龍展,續以「飛躍的穹音」入選2021年法國藝術家沙龍展,作品優異度深受矚目。其「意象之旅‧林順孝西畫創作展」正於嘉義市立文化局三樓文化藝廊展出,展至2月21日止,歡迎蒞臨感受耳目一新的藝術美感。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一、前言:為什麼拉烏爾・德・凱澤(Raoul De Keyser, 1930-2012)的作品,值得收藏?!回答這個問題,其實就是畫品與人格。
貓頭鷹有著吉祥、智慧的象徵,其多變的外型及不同的體態,深受許多藝術家的喜愛,也成為陳萬富創作的靈感來源,一般的貓頭鷹創作,過度強調細節或身體構造,導致其作品失去藝術性,而陳萬富卻是以極簡的幾何線條來勾勒出貓頭鷹的輪廓與神情,使人一眼就能辨識,其作品可愛、逗趣,令人回味無窮。
由歷屆的藝術博覽會觀察及參觀,台灣要打造更好的藝術環境,官方如何重建台灣藝術產業,這都考驗著相關部會的智慧及勇氣,近年來由於老中青畫家努力的耕耘,台灣畫家在質與量都有亮眼的進步,不藏私的付出,使得學美術的人也來越多,有退休的公教人員,私人企業不泛總經理、總裁退休後學美術繪畫來自娛怡人。
藝術家李瑞標與林金龍日前在2020「第五屆台灣藝術博覽會」中大放異彩,以開啟藝術愛好者間的深度對話方式,吸引了不少想當畫家及對繪畫有深度興趣的青年學子在參觀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