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拆船的搜尋結果,共66筆
中航(2612)今天上午舉行法人說明會,公司指出,海岬型散裝輪前3季平均現貨日租金12,391美元,大陸原物料需求仍強,第4季期貨日租金維持17,000美元,期貨運價超越現貨,顯示市場對第4季走勢仍然樂觀。中航第3、4艘新世代環保節能散裝輪暫定明年第2、3季交付營運,為營運增添動能。
終於盼到貨量增加,帶動貨櫃三雄今年5月營收全數轉為月增模式!陽明海運5月營收115.78億元,月增4.84%、年減65.82%,除了貨量增加,還有中東、南美、南亞航線運價推漲;萬海航運5月營收81.72億元,月增0.52%、年減67.41%,主要受惠5月部分市場需求回溫,彈性調整船舶策略奏效。
東鋼一甲子,經歷拆船、自行煉鋼到環保優先等三個世代,侯家三代人帶領東鋼站穩業界領導地位。面對下一個60年,東鋼董事長侯傑騰設下新願景,將繼續致力於再生能源、減排、減廢、資源再生及環保事業,成就永續發展鋼鐵事業的核心競爭力,以達成2050淨零碳排、節能環保的終極目標。
陽明海運22日舉辦今年貨櫃航運業首場線上法說,法人關注運價崩跌是否拖累船公司出現虧損?陽明業務長張紹豐示警,「盈虧關鍵就看第二季!」如果第二季運價落底,第三季迎來傳統旺季,帶動運輸價量反彈回升,縮小供需差距,多數中大型船公司不致虧損。
運價狂歡派對落幕,陽明海運昨(22)日線上法說難掩利空,表示今年歐洲線、美國線的長約價會下修很多,且簽約速度龜速。坦言明年景氣「看不到」,這2年壓力不小,至於會否出現單季虧損,則「無法明確講」。
波羅的海綜合運價指數(BDI)近期開啟一輪飆漲,激勵裕民(2606)股價跳高,市場除期待3月南美穀物出口旺季、大陸兩會拚經濟帶動需求加持,法人並指出,裕民新船運力增加近30%,看好下半年迎價量齊揚,升評至「買進」。
巴西退役航空母艦聖保羅號(NAe São Paulo,原法國海軍「福煦號」Foch)面臨處理困難的窘境,原本購買這艘退役艦的土耳其拆船公司,遭到土耳其官方以環保為理由,禁止前往拆除廠,只能把它拖回巴西海岸,並且認賠放棄所有權,恐怕這艘2萬多噸的報廢將就在海岸任憑腐朽了。
運價跌不停,貨櫃海運三雄營運度小月,9日同步公告11月合併營收,長榮為360.94億元,月減20.93%、年減29.29%,跌破400億元關卡;陽明196.12億元,月減18.25%、年減43.13%,跌破200億元;萬海129.89億元,月減13.34%、年減43.27%。
外媒報導,萬海8日公布一筆多達10艘老船汰舊拆船的標單,標單要求買家需到綠色環保拆船廠進行拆解,標單收件日期為16日,獲得萬海證實,且比較過往年度拆船量,這次約當是三年的量,堪稱貨櫃三雄在疫情以來最大手筆。
萬海航運(2615)今(9)日公布11月合併營收129.89億元,月減13.34%、年減43.27%;累計營收2,474.10億元、年增20.83%。萬海表示,主要受市場供需波動、運價修正及客戶持續調整庫存等因素影響。
台航(2617)擴大船隊賺到高運價,去年獲利13.2億元、年增154.79%,創十年新高,EPS為3.16元;展望今年,新增3艘散裝船、7艘工作船營運,加上第二季有投資陽明(2609)股利6億元入帳,及8千多張陽明股票預計分批售出,有助台航今年獲利挑戰新高。
波羅的海乾散裝綜合指數(BDI)最新報價跌至1周來低點,收在2546點,今年以來,報價自2月1400點附近反彈,到上周反彈將近1倍,雖然近日略有回檔,但通膨推升原物料行情,以及俄烏之戰激勵短期營運淡季不淡,第二季將邁入南美洲穀物收成旺季來臨,在供需穩健下,對於今年尤其散裝航運景氣看法偏多。
國內「最長壽」的理事長,中信造船集團總裁韓碧祥日前在眾人喝采下,卸下台灣區造船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職務,由現任中信造船總經理韓育霖接任。
正德(2641)董事會日前通過訂造二艘4萬噸輕便型高效節能散裝船,每艘造價不高於3100萬美元,今天正式與日本大商社簽訂合約在日本知名船廠建造新船,預計2023年交船。此外,正德11月董事會再通過新造船計畫,預計以不高於6500萬美元建造兩艘4萬噸輕便型高規格節能減碳散裝貨輪(Handy/40000 DWT),累計正德今年共有6艘新造節能環保船訂單。正德今年前三季稅後盈餘2.17億元,年增178%,EPS為1.35元,由於海上運輸需求持續升溫,第四季運價仍有向上的空間,正德樂觀看待2022年。
已退役的美國海軍兩棲突擊艦「好人理查號」(Bonhomme Richard,LHD-6)的船體正在接近巴拿馬運河,正前往德州的拆船廠進行拆除。根據星期三公布的一份合約副本,國際拆船公司(International Shipbreaking LTD)以366萬美元的價格,買下這艘受損嚴重的船。想到它的原本造價12億美元,如今僅剩這麼一點價值,實在不勝唏噓。
慧洋-KY(2637)8日舉辦法說會,公司董事長藍俊昇指出,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全球經濟活動,使貿易需求量大幅下降,雖在六月底景氣開始反轉,但慧洋全年獲利因匯率劇烈變動,較難回到獲利水準,或許可以兩平,但明年仍將會酌發股利。隨著全球防疫措施逐步落實,景氣開始復甦,慧洋半數以上船隻是高效率節能船,經濟效益高,預期2021將擺脫谷底,重回成長。
慧洋-KY(2637)7日公告第三季自結財報,季內營收31.28億元,自結稅前獲利1.18億元,每股稅前獲利0.16元,擺脫上半年虧損狀態;累計前三季營收86.50億元,自結稅前淨損3.02億元,每股稅前虧損0.42元。
慧洋-KY(2637)今天舉行法人說明會,公司指出,運價指數從6月下旬止跌回升,慧洋-KY7月起營運開始有所改善,單月轉虧為盈,8月營業利益率由上半年平均6%回升至17%,若需求持續在高檔,目前換約狀況持續樂觀,慧洋營運可望漸入佳境。
長榮(2603)宣布正式加入《船舶回收透明度倡議》(Ship Recycling Transparency Initiative/SRTI),透過這個國際資訊平台,分享綠色環保的除役船舶回收政策。關注這項議題的貨主、投資人與融資銀行等機構也可以在這個平台查詢成員航商的船舶回收資訊,進而評估供應鏈的永續性,並選擇理想的商業夥伴或投資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