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拉攏印度的搜尋結果,共152筆
印度總理莫迪抵達巴布亞紐幾內亞訪問,並與巴紐總理馬拉普(James Marape)和地區其他國家領導人出席了22日在那裡舉行的「印太島嶼合作論壇」(Forum for India-Pacific Islands Cooperation,FIPIC)。分析人士說,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機制當中,印度在抗衡中國大陸在南太地區影響力的努力當中具有一些獨特優勢。
美國與大陸兩陣營競爭激烈,印度的角色成為關注焦點,專家提醒美國拉攏印度不應有錯覺,印度對大陸有自己的盤算,拜登需要認清印度與其他盟友是不一樣的事實,而不是企圖去改變它。
在美國試圖拉攏印度對抗中國之際,白宮今天宣布,美國總統拜登 (Joe Biden)將於6月招待前來國是訪問的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
美國為了牽制大陸高科技與晶片業的發展,對其先進製程晶片設下嚴格出口管制措施,並拉攏日本、荷蘭等盟國加入制裁,同時美國也與印度簽署半導體合作備忘錄,削弱大陸製造業的地位。然而日前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俄羅斯,並與普丁會面,印度媒體對此感到相當緊張,甚至認為是不祥之兆,因為俄羅斯掌握半導體製造的關鍵金屬來源,將讓大陸晶片業具有優勢。
美國為了削弱大陸高科技與軍事實力進步的速度,對先進半導體設下嚴格出口管制措施,同時拉攏盟友加入制裁,又跟印度簽署合作備忘錄,企圖「切割」大陸。然而專家強調,印度很難在半導體產業及供應鏈取代大陸,大陸擁有龐大市場需求、資金充足及人才供給充足等優勢。
美國為了牽制大陸高科技與軍事實力快速發展,不僅對大陸先進晶片設下嚴格的出口管制措施,還成功遊說日本、荷蘭等國加入制裁,最近美國更與印度簽下半導體合作備忘錄(MOU)明顯是想拉攏印度對抗大陸,然而專家並不看好,直指印度很難發展半導體生態系統,無法提供穩定的水、電及人力是最大的問題。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聯盟在俄烏戰爭周年大打團結牌,但全球「南北分歧」(North-South Divide)卻因這場衝突增深。《華盛頓郵報》指出,美國對世界秩序的影響力有其局限性;證據顯示,美國孤立俄國總統普丁的努力已然失敗。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認為,未加入西方譴責莫斯科的國家如印度和南非,正踏上與俄國漸行漸遠之路,只是這樣的進程不會「一下就發生」。
中美科技戰越趨白熱化,且繼日、韓、荷、台後,拜登政府現在又拉攏印度加入晶片戰爭。綜合外媒報導,美國現尋求以印度取代中國大陸作為供應鏈選項,且兩國在上月底宣布啟動「美印關鍵和新興技術倡議」(iCET)。對此,前立委蔡正元則有不同看法,他認為美國對印度的手法恐跟對台積電如出一轍,都是想把高端人才打包帶走。
中美科技戰已從單挑發展至群毆模式,繼日荷台韓之後,美國正積極拉攏印度,一同加入圍堵中國晶片業的隊伍。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將在3月訪問印度,討論美印在製造半導體領域的合作。除了廣邀盟友打造安全穩妥的供應鏈之外,美方也藉此深化其印太戰略的布局。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周三接受CNBC訪問時表示,美國政府考慮與印度在某些製造業方面展開合作,以提升應對中國的競爭力。她透露3月將與幾位美國企業執行長前往印度訪問,討論在半導體晶片製造方面結盟的事宜。但她也表示,在兩國達成任何協議之前,印度必須先遵守勞動規範。
最近一項民意調查顯示,由於存在邊界爭議,大陸被印度民眾視為最大安全威脅。令人意外的是,不少受訪者將美國視為僅次於大陸的第二大安全威脅,並認為北約對於俄烏戰爭難辭其咎,還支持印度從俄羅斯購買更多石油和武器。
中印軍隊9日於印度稱為阿魯納查邦(Arunachal Pradesh)達旺地區、中國稱為藏南東章地區,發生流血衝突。大陸知名時政類自媒體「牛彈琴」表示,不能漠視印度的「小動作」與這個國家,呼籲印度要清醒一點,不要成為西方對付中國的籌碼,而守信是和平安寧的所有前提。
河南鄭州廠疫情影響蘋果手機供應鏈,富士康計劃在2年內將其印度iPhone組裝廠的員工人數翻2番,未來將把更多的iPhone供應鏈移轉到印度生產。
日本與印度舉行第2次「2+2」外長防長會談後發表聲明,一致強烈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企圖」,並明確深化在「四方會談機制」(QUAD)框架下的美日印澳4國合作。此外,日印兩國將深化防務合作關係,包括盡早舉行首次戰鬥機聯合演習。
3名宗教與人權專家表示,美國為拉攏印度對抗中國大陸,對印度國內的警察暴力、宗教歧視、損害新聞自由等問題視而不見,痛批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其他官員是印度侵犯人權的幫兇。
英國保守黨新黨魁和首相繼任者角逐進入「決賽」,候選人前財政大臣蘇納克和現任外交大臣特拉斯於25日舉行首輪電視辯論。香港中通社報導說,為爭取16萬英國保守黨成員的支持,雙方爭相展示強硬的對華立場。一度被認為「較務實」的蘇納克也作出承諾,如果當選首相,將對中國採取強硬態度。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1日指出,先前遭暗殺身亡的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2016年在演說中提倡「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Free and Open Indo-Pacific)概念,不僅將美國注意力轉移到與自身全球戰略更相關的南海等海洋區域,更將區域強權印度拉攏入夥,讓「印太」成為北京領袖痛恨的語詞。
日前,美國總統拜登藉由上任後的首次亞洲行,於日本宣布成立印太經濟架構(IPEF),企圖改善美國印太戰略偏向軍事威懾的刻板印象,與彌補2017年美國退出跨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生效後,美國在亞太地區經貿影響力減弱的問題。但IPEF真能讓美國在此地區重振雄風?
俄烏戰爭還在膠著,亞洲的外交大戲緊接著登場。從3月到5月,從太平洋到印度洋,各國領導與外交官穿梭其中,或拉幫結派,或排兵布陣,讓印太地區一下熱鬧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