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拓寬的搜尋結果,共1,131筆
新北市土城區承天路鄰近工業區,長期有交通壅塞問題,新北市城鄉局辦理「土城都市計畫」時,劃設承天路14號計畫道路,將雙向2車道開闢為雙向4車道,沿途有7家違建被要求拆除,不過,其中1家瀝青廠業者抗議工廠被強切三分之一。對此,工務局回應,2年前已通知,只剩瀝青廠拒不配合,後續將排定執行拆除違建。
新北市土城區承天路鄰近工業區,長期都有交通壅塞問題,新北市城鄉局辦理「土城都市計畫」時,劃設承天路14號計畫道路,將雙向2車道開闢為雙向4車道,讓大車、行人順暢通行,並在2年前通知計畫道路違建,其中有6家配合拆除,目前僅剩一處瀝青廠拒不拆除。工務局表示,瀝青廠還四處陳情做不實指控,市府對此甚為遺憾,也對守法民眾至為不公。
桃園八德區福德一路177巷與新北市鶯歌區僅一線之隔,當地車流量相當大,不過該條路最窄處卻只有1輛車能通行,2縣市協議共同拓寬道路,卻卡關多年遲遲未能動工。工務局坦言,由於該範圍涉及新北市都市計畫工業區變更,需先由新北完成都市計畫變更後,再由2市各自取得土地,目前變更草案仍在研擬當中。
北高雄的民眾請注意。經濟部台水公司七區處大崗山給水廠配合公路局台19甲線路基路面拓寬工程,辦理頂潭路 1200 mm管線改遷工程,將於明(31)日晚間6時至隔天6月1日下午5時止共計 23 小時停水,影響北高雄的住戶近共9400戶。
北部重要交通樞紐新北市五股交流道、林口交流道每年進出車次逾億輛,隨著人口增加已無法消化龐大車流,經常性塞車是許多用路人惡夢。中央與地方斥資70億元,推動「國道1號五股交流道北入及北出匝道、國1林口交流道改善工程」,28日動工預計在2027年完工,盼有效緩解當地交通。
南投縣草屯鎮富林路車流量大,但該路路寬狹小且路面高低落差大,加上周遭住宅林立,每逢尖峰時段交通壅塞嚴重,研議拓寬多年無解,草屯鎮公所爭取闢建52號道路「建興街」作為替代道路,近日順利完工,27日舉辦通車典禮,盼解決富林路生活圈交通壅塞問題。
花蓮縣道193線北段新城鄉三棧以南到七星潭路段約6公里,沿線路幅狹窄且多處急彎,有安全疑慮,民眾對道路拓寬的聲浪不斷,但因環境議題卡關逾20年,縣府因應環境差異分析要求,將施作路線西移避開爭議地區,終於獲公路總局核定8.7億元經費,工程24日開工動土,預計2025年暑期完工。
澎湖馬公市四維路是市區唯一外環道,去年在前朝賴峰偉時期進行道路與人行空間改善工程後,疑因設計失當,致多件不熟路況遊客自撞意外發生。陳光復縣長上任後,實地前往會勘並責令改善,目前已進入最後施工改善階段,預計完工後,將不會再發生轉彎就開向對向車道,或重車因內輪差關係壓上人行道。
花蓮縣道193線新城鄉三棧以南到七星潭逾6公里路段,因路幅狹窄跟多處急彎有安全疑慮,地方要求拓寬聲浪不斷,卻因環境議題卡關多年,經縣府、公路等單位多次會勘,因應環境差異分析要求,將施作路線西移並從6公里拓寬至20公里,獲公路總局核定8.7億元經費,工程今動土,預計2025年暑期完工。
雲林縣道154乙線拓寬工程3公里必須拆4座橋,3月封道拆除第一座橋以來,車輛改道在田間小路亂竄發生約10件車禍;其餘3座近期將拆除,莿桐公所、代表會同聲反對改道,要求要設置便道,縣府工務處同意暫停施工1周,協商路邊農田借地。
嘉義市軍輝橋橫跨八掌溪,是往返嘉義縣、市重要交通要道,由於橋梁建造至今已63年,為徹底解決橋梁老舊安全疑慮,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五區養護工程處與嘉義市政府聯手向中央爭取到9.7億元經費,啟動「台18線軍輝橋改建工程」,22日舊橋功成身退拆除前夕,市府與五工處舉辦感恩祈福儀式,感謝當年由國軍一手建造的老軍輝橋長達60多年的陪伴。
台中市大里區德芳路一段長約340公尺,50年前的都市計畫就畫定為10米寬道路,至今仍未拓寬,寬度只有5、6米,會車不便且路口險象環生,市府決定分階段拓寬,近日並爭取中央補助,卻未配合編列用地經費,市議員張芬郁不滿的說「該不會又是虛晃一招」。
台中市大里區德芳路一段長約340公尺,在50年前的都市計畫就畫定為10米寬道路,至今卻遲未拓寬,寬度仍只有5、6米,會車不便且路口險象環生,市府決定分階段拓寬,近日並爭取中央補助,卻未配合編列用地經費,市議員張芬郁不滿的說「該不會又是虛晃一招」。
疫情解封,各國重啟國境大門,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支持,紡拓會執行的2023年台北紡織展(TITAS)春季採購洽談會,全面恢復以實體方式辦理。紡拓會表示,為期2天的春季採購洽談會,共有來自5個國家的13個國際品牌,與50家TITAS參展商,進行約200場一對一洽談。
桃園市楊梅區近年移入人口多,已逾17.8萬人,市府於裕成路新建楊梅體育園區,預計7月完工點交給營運廠商進場裝修。為解決當地本就壅塞的車流,考量園區啟用後交通狀況,辦理道路改善工程,改善裕成路、台一線路口瓶頸並同步拓寬裕成路,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今下午前往視察通車情形,相信可有效紓解尖峰時段壅塞問題。
新北市成蘆大橋因五股端下橋處為汽機車混流車道,長期以來交通混亂、交通事故頻傳,為改善該路段的交通情形,養工處推動「成蘆大橋瓶頸路段改善工程」,整體工程於去年6月動工,預計今年7月底完成,不過其中的機車道拓寬工程已於16日完工,市長侯友宜前往視察並強調,保障用路人行車安全,為市府的首要目標。
國道1號舊社路、三線路聯絡跨越橋近50年歷史,不過道路淨寬狹小,拓寬經費約3億元,立委楊瓔瓔11日邀集高公局舉辦工程說明會,力拚兩座橋梁年底發包,明年動工、2025年完工,以解決交通瓶頸處,讓地區民眾用路更安全。
因應嘉義縣馬稠後產業園區開發,嘉義縣政府爭取前瞻計畫經費,斥資12億元拓寬嘉167線朴子段、鹿草段及嘉45線全線為24公尺寬,3工程案雖在2019年底同步開工,嘉167線朴子段因涉及都市計畫變更,私人土地又多,較前兩案晚了1年多完工,8日朴子段正式通車,車流量提高不少。
近年來因極端氣候變遷經常造成短時強降雨,各地圳路溝渠皆因宣洩不及而造成淹水情形,外埔區大馬路也面臨逢雨必淹的問題,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28日會勘。農水署指出,溝渠加寬需先鑑界土地,若涉及民眾土地須先協調,相關作業會陸續辦理,期盼早日解決淹水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