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捐大體的搜尋結果,共53筆
從前有個朋友為人和藹可親,三個孩子皆在美國讀了博士,且都孝順。這位朋友有次病重不行了,三個孩子都急忙請假趕回台灣。過了一星期,他老兄病好了,三個孩子各就各位回美國去了。這樣的情況,一共重複了三次,直到第四次,他才真正壽終正寢。
觸碰、瞭解、接受,是「90後」正確認識生死的前提,消除恐懼後,他們開始作出更多未雨綢繆的選擇。甘肅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高霄華發現,不再忌諱死亡之後,年輕人反而更加懂得尊重生命,選擇去追求一種有益於身心的生活方式。
捐大體見證一位醫者的偉大情操!在福建行醫10餘年的臺灣女醫師陳怡君,抗癌年餘不敵病魔,於51歲辭世。她生前決定捐出大體,為醫學教育盡最後一份力。福建中醫藥大學昨(17日)為這位來自臺灣的校友舉行一場遺體捐贈儀式。作為「無語良師」,陳怡君的捐贈大體感動了許多人,包括識者與不識者。
很多人問我,每天都在面對死亡,應該對生死看很開了。怎麼可能?當自己遇到,誰能真正看開。」
美國有名父親因為女兒猝死,他忍痛將女兒的遺體捐給芝加哥一處研究中心做研究,但不久後該單位就遭到FBI的突襲並強制關閉,原來他捐贈大體的單位竟然是一間「屍體黑市經銷商」。
台東:台東縣89歲張姓老榮民日前因急性呼吸衰竭住進台北榮民醫院台東分院,生前張爺爺與妻子約定臨終時遺體將捐贈作為大體老師,張妻向社工表達捐大體想法後,張姓榮民的遺體26日上午送往花蓮慈濟大學,張妻低調地說,這是丈夫的心願。
衛福部醫事司今(31日)表示,《活體腎臟配對交換捐贈移植手術管理辦法》即將在年後(2月)上路。腎臟移植不再只限於五親等內親屬,或大體腎捐,腎友如與其他腎友的親屬互相配對成功,可在雙方家庭間「一腎換一腎」!
一般人若需腎臟移植,即使親屬願意,仍常有配對不成功的案例。衛福部醫事司今(19日)預告《活體腎臟配對交換捐贈移植手術管理辦法》,最快明年1月上路。未來換腎者也可與非親屬進行活腎移植,一腎換一腎!
端午節將屆,台南市噶瑪噶居蔣揚慈善基金會13日邀150名街友餐敘,在北區舉行「2018大體及器官捐贈簽署推廣暨公衛防疫宣導回饋社會」活動,鼓勵街友及弱勢者以己之力回饋社會,簽署的26名街友中,23人簽署大體及器捐同意書,3人簽署器捐。
國立中山大學創校元老、91歲丁德成是虔誠佛教弟子,認同證嚴法師「化無用為大用」理念,一改過去「入土為安」觀念,在結婚60周年之際,偕同妻子張英簽署遺體捐贈申請表,並在6月3日國際器官捐贈日前夕,收到鑽石婚禮物「大體捐贈同意卡」,期盼未來能當無語良師,為人類醫學研究貢獻己身。
37歲護理師駱君萍因肺腺癌過世,她選擇捐出大體為醫療奉獻,甚至不惜放棄治療捐贈完整軀體,家人雖然不捨,最終仍尊重駱君萍決定,鄰居聽聞卻冷嘲熱諷,酸「這家庭真冷血」,讓駱家備感委屈。
2018年「長庚器官捐贈與大體老師追思大會」24日舉行,去年器官捐贈及病理解剖者有63位,大體老師有19位,總共82位,其中一位受捐者是醫師許維修,他飽受肝病之苦,就在與死神搏鬥之際,有人捐出器官讓他得以移植,迎接新生。
高齡81歲的慈濟創辦人證嚴法師,4日再提到身後捐贈大體,引發外界關注上人健康,花蓮慈濟醫院院長林欣榮強調,證嚴法師每天3點半起床,打坐冥想進行「頭腦運動」,5點20分就開始講述佛法,飲食生活作息正常,「身體狀況比我還好!」
慈濟基金會自一九九五年致力推動大體捐贈,到今年九月廿五日,總計共有三萬八千一百三十四人簽署同意書。當媒體採訪證嚴法師如何看待自己的身後事時,她明確表態「那麼多慈濟人都捐了,何況是我?」
●悲天憫人 才是王道
慈濟大學9月14至18日舉行模擬手術教學課程,這次模擬課程有八位無語良師,包括鄭文魁、何采蓁、蔡金圓、許有利、蘇金虎、張蘇月英、吳清國、康家文老師。清晨的送靈典禮秋意甚濃,綿綿細雨中,家屬、醫師以及醫學生們送老師最後一程,並感謝老師的教導。
前嘉義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澄岑,3年前因心肌梗塞過世捐大體給母校高雄醫學大學,他生前對家境貧困病患不收錢、照顧過世弟弟的小孩,29日入殮火化,包括生前受惠的病友及親人出席高醫大舉辦的人體暨器官捐贈感恩大會,和醫學系及牙醫系學生一起送別這位「奉獻一生於醫學,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
「我連大體都捐了!」丁松筠神父過世後才領到中華民國的身分證,讓台東的外籍神職人員也替丁松筠感到惋惜,白冷會修士歐思定表示,他已經決定老死台東,連大體都已經捐出去,希望能早日歸化為中華民國籍。不過民政處表示,尚未收到外籍神職人員的歸化申請。
劉姓女子日前打電話至桃園市大園警分局潮音所,指稱要到跳海輕生,死後要捐出大體。所長郭家宏與警員鄭柏佑即前往轄區海邊找尋30分鐘,在海灘削波塊旁找到該名女子。警方發現,女子右手有3道刀割痕跡,其中一道刀痕還很新但不深,趕緊將劉女帶回派出所,針對傷口做簡易包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