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捕殺鯨魚的搜尋結果,共19筆
丹麥海外自治領地法羅群島每年會進行捕鯨活動,漁夫會開船出海,將鯨魚趕至海灣,在岸邊等待的民眾則負責持尖鉤、刺網、刀刃屠殺,遭獵殺的鯨魚則會被載至島上供島民享用,而在屠殺的過程中,鯨魚的血更是會將海染成一片紅,畫面怵目驚心。
除了日本,冰島和挪威是全球僅有的另外兩個從事商業捕鯨的國家。冰島政府今年2月宣布未來5年捕鯨數目新上限,允許捕鯨人在冰島水域內,每年捕撈209頭長鬚鯨及217頭小鬚鯨,按此計算到2023年將捕殺逾2000頭鯨魚。儘管官方聲稱,這個數量是經過科學計算,不會影響整體鯨魚數量與生態,仍引發保育團體痛批。
日本不惜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 IWC)也要重啟商業捕鯨。日本政府主張,吃鯨肉是日本重要的傳統飲食文化,事實上,現在吃鯨肉的日本人少之又少,沒有市場的支撐,捕鯨到底有何意義呢?
南極悲歌再度上演,日本於今年初派遣船隊至南極海域獵殺鯨魚,捕鯨船隊已於今天(31日)完成任務返回日本,也捕殺了當初預定的333頭數量,日本水產廳表示這次沒有任何護鯨團體抗議。
日本今天聲稱在年度捕鯨活動期間,於東北海域捕殺177頭鯨。國家漁業機構指出,3艘在6月停泊的漁船共捕獲43頭小鬚鯨及134頭塞鯨,數量合乎事前的規定。日本以科學研究之名大量捕殺鯨魚,引發保護動物人士憤怒。
據法新社(AFP)報導,不顧動保團體的抗議,日本政府執意進行為期3個月、新一階段的捕鯨任務,將派遣3艘捕鯨船前往西北太平洋海域,預計將捕撈43隻小鬚鯨(minke whales)和134隻塞鯨(sei whales)。這是繼4月份從南極洲海域獵殺330隻鯨魚,日本再次進行所謂的「科學研究」計畫。曾一度被國際法院和國際捕鯨委員會禁獵的日本,但不到兩年的時間,日本官方就以研究計畫重啟捕鯨計畫。
日本5艘捕鯨船今從南極洲(Antarctic)海域返國,今年獵殺330隻鯨魚,再一次引發環保與動物保護團體嚴正抗議,對此行動,日本官方仍堅持是「研究行動」,捕鯨船前往南極洲海域,主要是探索當地的環境與生態。從1986年國際全面禁止商業獵殺鯨魚後,國際法院(The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亦在2014年對日本做出禁捕的命令,但日本官方卻仍以傳統風俗與科學研究名義,多次違反禁令而引起國際抗議。
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今日解禁圍捕海豚及小型鯨魚,有多艘漁船從太地漁港出發,曾發現海豚群,但圍捕失敗,首日空手而歸。有疑似反捕鯨分子在現場附近察看。
海洋保護人士添置1艘新型高速船「海洋勇士號」,今天宣布在即將展開的南冰洋保護鯨魚年度戰役中,首度擁有可追過日本捕鯨船隊的速度,並誓言不惜一切阻止日本的海洋屠殺。
儘管遭受國際輿論譴責,日本仍以「科學研究」名義,於去年12月派出4艘捕鯨船前往南極海域。近日,捕鯨船返回。據報導,此次日本共捕殺333頭小鬚鯨,裡面絕大部分是懷孕的雌鯨。日方稱,捕到的懷孕雌鯨數量與前幾年基本一致,這表明繁殖正常,並試圖證明鯨魚族群足夠恢復商業狩獵。
日本政府說,日本捕鯨船隊今天結束年度南極捕鯨活動返回日本。捕鯨活動氣壞不滿日本屠鯨的環保人士與國家。
儘管捕鯨行徑在國際夙有惡名,但日本總是拒絕改變,一意孤行。事實上,日本人已幾乎不太吃鯨魚肉,其南極捕鯨也與文化無渉,許多跡象顯示,日本人想方設方恢復捕鯨,背後隱藏著外界難以一窺的秘密。
日本因為大量捕獵鯨魚多年來成為眾矢之的,被國際反對捕鯨的組織批評打著科學研究名目掩護商業目的捕鯨,然而根據《日經中文網》以及《新華社》報導,日本9月5日又在北海道科釧路海域啟動科研捕鯨活動,首日便捕獲8頭鯨魚,計畫將持續到10月底,預計上限為51頭鯨魚,鯨魚肉在「科學檢查」後,會作為食用肉銷售。
日本最大的網上零售商「樂天市場」宣布,將停止銷售鯨魚肉,以及海豚肉。
日本政府表示,過去一年在南極附近海域共捕獲1035條鯨魚,這是日本首次公開捕鯨數目。
美國駐日本大使卡洛琳通過臉書,對日本和歌山縣捕殺海豚一事展開的批判。和歌山縣知事仁阪吉伸21日作出反駁,認為捕殺海豚是為了讓居民得以活下去。
反捕鯨團體「海洋守護者協會」空拍到日本捕鯨船甲板上的照片,6日由英國《每日郵報》公布。日本捕鯨船當時在南太平洋禁止捕鯨區,進行年度捕鯨作業。
印尼東努沙登加拉省(East Nusa Tenggara)當地村落居民以捕鯨聞名。不過,有捕鯨船隻遭虎鯨拖曳沉沒,8名經驗老道的捕鯨人一路在海中奮游了16小時才平安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