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授信集中度的搜尋結果,共41筆
房市急凍,受升息、打炒房、經濟衰退疑慮、建材價格上漲四大利空影響,4月國銀不動產放款比率降到26.22%,創下2019年6月以來新低;且從去年8月起至今,沒有任何一家銀行不動產放款比率逾29%,至4月落在28%~29%者僅剩一家。
租賃業需要評用評等機構授與的信評等級,方能在資金調度上有更大的彈性作法與策略佈局。中華信評11日表示,第一金控集團旗下一銀租賃的長、短期信用評等,確認為twA+/twA-1」,且評等展望「穩定」,惟因一銀租賃的業務快速成長、且對不動產業出現較高的集中性,因此將一銀租賃的資本與獲利水準評估結果,由先前的「非常強健」調整為「強健」。
金管會23日公布2023年度金融檢查重點,點名四大項:「國內外投資風險管理」、「金融韌性(資本與財務韌性及網路安全與資訊韌性)」、「防制詐騙」及「金融消費者保護」。
央行第二季理事會除升息議題,是否加碼房市管制,也備受各界關注,央行總裁楊金龍對此表示,先前四次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已見成效,今年以來因緊縮及疫情影響,加上央行3月升息1碼均有一定的作用,使得房市顯現降溫,因此,「不要一下升息又管制加大,讓焦點分散」。
央行第二季理事會除升息議題,是否加碼房市管制,也備受各界關注,對此,央行總裁楊金龍認為,先前四次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已見成效,今年以來因緊縮及疫情影響,加上央行3月升息1碼均有一定的作用,使得房市顯現降溫,因此,「不要一下升息又管制加大,讓焦點分散」。
針對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中央銀行總裁楊金龍在最新出爐的書面報告中指出,先前四度調整以來,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大致穩定,但比重仍居高,管制措施「尚有精進調整空間」。
中央銀行今(17日)下午在理監事議會上升息1碼,出乎各界意料,不過卻沒有同樣受關注的打炒房措施。央行表示,四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後,建築貸款、房貸成長已經趨緩;總裁楊金龍也解釋,目前已祭出4波管制,也有其他部會配合,目前為止應還可接受。
房市熱,國銀房貸在2020及2021年合計共增逾1.37兆元,其中,台銀、兆豐銀、國泰世華銀、玉山銀、中信銀及彰化銀等六家銀行兩年各增千億元以上房貸,但在政府2020年底開始打炒房後,這六家銀行2021年房貸年增率已比2020年時放緩。
為強化銀行不動產暴險計提資本之風險敏感性,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於2021年1月修正「銀行自有資本與風險性資產之計算方法說明及表格」,納入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BCBS)於2017年12月發布,將自2023年起實施之「巴塞爾資本協定三:危機後最終改革」文件所定不動產暴險按貸放比率適用相關風險權數之方法(下稱LTV法),提前自2021年6月起與國際接軌,並允許銀行已準備完妥者提前自2020年底採用。修正後不動產暴險係依擔保品性質、LTV及資金用途分為「住宅用不動產暴險」、「商用不動產暴險」及「土地收購、開發及建築(ADC)暴險」,適用不同之風險權數(詳附件1)。
央行再度出手打炒房,16日宣布四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金管會對此跟進宣布,將規畫在近期再度辦理不動產授信業務專案金檢,以督導金融機構強化授信風險控管及健全業務經營,提升金融韌性並促進金融穩定。
中央銀行第四度出手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也是繼去年12月開出打炒房第一槍,及今年3月及9月的理事會二度及三度調整後,再次加碼房市管控,也是至今最嚴格管控,央行總裁楊金龍強調,「未來還有調整空間」。凸顯央行用選擇性信用管制打炒房,「沒有最嚴、只有更嚴」。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表示,為穩健銀行授信體質,強化銀行對不動產授信之風險控管,將要求銀行辦理商業本票或公司債發行人為購置或興建不動產,而以不動產抵押發行商業本票或公司債所為之保證業務時,亦應比照「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之相關條件、額度限制與其他控管措施,列入銀行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規定,銀行內部稽核單位並應將上開事項列為內部查核重點。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金管會)表示,為穩健銀行授信體質,強化銀行對不動產授信之風險控管,將要求銀行辦理商業本票或公司債發行人為購置或興建不動產,而以不動產抵押發行商業本票或公司債所為之保證業務時,亦應比照「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之相關條件、額度限制與其他控管措施,列入銀行內部控制及稽核制度規定,銀行內部稽核單位並應將上開事項列為內部查核重點。
房價愈打愈高,金管會再出招。金管會1日公布,將強化控管銀行不動產保證業務,對國銀辦理不動產業保證將併同建築貸款緊盯集中度。若銀行不動產放款加計保證後,集中度比率增加顯著,將要求提報改善計畫及研提控管措施。
政府打炒房再出招!金管會將控管銀行以不動產抵押發行商業本票或公司債的保證業務,限縮不動產業者資金來源,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指出,政府對銀行辦理住宅建築及企業建築放款原有限制,但目前發現有業者向銀行以不動產抵押發行商業本票或公司債進行籌資,形成法令的漏洞,因此決定採取強化管理措施。
金管會為強化對不動產授信風險控管,宣布將銀行辦理不動產保證業務納入控管,除要求銀行須比照央行措施列入自身內稽內控強化查核,並將與辦理建築貸款併同檢視集中度,加計後集中度上升較多的銀行,將要求自行提報改善計畫並研提控管措施。
央行為遏制房地產漲勢,去年底以來已三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總裁楊金龍今(22)日表示,就強化銀行不動產授信風險控管而言,上述調整措施已見成效,未來將持續密切關注發展並滾動檢討,意即隨時可能視狀況再度出手調控。
政府打炒房,但不動產相關授信依舊是銀行放款主力。金管會2日公布,7月銀行放款僅淨增加180億元,其中,不動產相關授信就增加近900億元,房貸加計建築融資依舊月月成長,前七月新增6,077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38%以上,到7月底房貸加建融餘額已近11.42兆元,續創歷史新高。
財委會立委曾銘宗等人今赴央行考察,聽取央行報告選擇性信用管制執行成效。曾銘宗表示,央行從去年10月以來連續2次執行選擇性信用管制,但房市仍呈量縮價揚。央行總裁楊金龍則表示,歡迎委員蒞臨考察,贊成財委會的建議和支持,使央行業務更順暢運作,表達對財委會感謝之意。依央行法規定,中央銀行的職責就是維持金融穩定,包括物價、匯價等,並有效傳遞貨幣政策健全銀行運作。
銀行局局長莊琇媛21日表示,中央銀行去年底及今年3月兩波不動產信用管制並沒有包括票券商,但本月16日與票券業者開會後,票券公會承諾,將以各公司自律、內規方式,約定所有票券商的不動產授信金額,控制在授信總額的30~35%,以票券商總授信金額約8千億元來看,約2,400~2,8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