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控制措施的搜尋結果,共35筆
法國國民議會昨天(四)通過了一項法案,允許使用監視器或無人機記錄的影像中透過AI和演算法進行處理。根據這項法案,政府將可以對「體育、娛樂或文化活動」等進行廣泛的監控,如果出現恐怖主義或嚴重侵犯人身安全的風險,這項監控技術就可以派上用場。法條內容中有許多定義模糊的地方,包含奧運會後還能繼續使用,以及使用條件的定義「異常行為」的法律適用範圍,在野黨議員表達了顧慮,擔心這樣到監控將會對個人隱私造成傷害。此外,歐洲議會的一些議員也表示擔憂,認為這項技術是否符合未來的歐盟法律。
植田和男為戰後出生的日本經濟學家,即將接任日本央行新總裁。在沒有官僚體系包袱下,市場預期,植田總裁將帶來突破的作為,大舉翻轉日本金融市場,恢復日本債市的功能、活絡日圓匯率,但祭出新作為的時間點如何推估?是市場最大的關注點。對於日圓兌美元匯率的短期走勢,由於美元重捨強勢,匯銀近周重新調整到132~138的區間波動。
1月7日,大陸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海關總署聯合出台《關於適應新階段疫情防控政策調整依法妥善辦理相關刑事案件的通知》,通知指出自8日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不再納入檢疫傳染病管理之日起,對違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預防、控制措施和國境衛生檢疫規定的行為,不再以刑法第332條妨害傳染病防治罪、第332條妨害國境衛生檢疫罪定罪處罰。
中國當局突然放鬆了所有新冠疫情限制和控制措施後國內疫情大爆發,但中國也同時宣布從1月8日起將完全打開關閉了近3年的國門,取消所有出入境旅遊限制。由於大陸疫情和新冠病毒基因組序列數據都缺乏透明度,日本將恢復對來自中國的旅客進行檢測與陽性隔離等措施,美國及其他國家也正在考慮是否跟進,對來自中國或近期有中國旅行史者的入境者採取防疫限制措施。
中國官方前天深夜宣佈自明年1月8日起,對新冠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降級為「乙類乙管」,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入境人員無須集體隔離。此前數小時,一份防疫會議紀錄流出,已經率先曝光了上述內容,同時也披露政治局常委李強接替總理李克強擔任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組長。
大陸27日宣布防疫政策解封,自2023年1月8日起確診者不再實行隔離措施,同時全面開放國境。大陸逐步邁入後疫情時代,啟動拚經濟模式。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共衛生緊急計畫執行主任萊恩(Mike Ryan)當地時間14日表示,早在中國大陸政府決定放棄嚴格的「新冠清零」政策之前,當地疫情就已經爆炸式成長,反駁了關於政策突然逆轉導致病例激增的說法。他還示警,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大陸需要加強疫苗接種。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1日的講話中提到,最快可能於12月會議後,放慢升息步伐。在此之前,市場已普遍預期12月聯準會只升息2碼,如今鮑爾親口證實,對市場是極大的支持,1日美股三大指數全線上升,那指領漲,大漲4.4%,科技股是漲幅最大的類股,10年期國債孳息率回落至3.5%左右,美匯指數(DXY)跌至105左右,升息幅度放緩對風險資產有支持作用。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30日公布最新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嚴格的新冠封控措施已超過美中關係惡化,成為在中國的美國企業最關切的變數。調查顯示,96%受訪企業在中國大陸的業務,都曾因疫情封控措施而受到負面影響;一半以上的企業表示,防控措施是取消或推遲在中國大陸投資的一項原因。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表示,中國嚴格的新冠封控已經超過美中關係惡化,成為在中國美國企業的最大關切。
香港《經濟日報》報導,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BC)29日表示,中國嚴格的新冠封控已經超過美中關係惡化,成為在華美國企業的最大關切。該團體稱,96%受訪企業的在華業務都曾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而遭受負面影響;一半以上的企業報告稱,該問題是取消或推遲在中國投資的一個原因。
隨著疫情升溫,高雄確診數超過台北,「黑數」說也引發北高2位市長隔空交鋒,但高雄已傳出有企業怕員工確診影響公司運作,下令員工確診不得通報。對此,高雄市勞工局宣布加強稽查,督促高風險企業依據疫情指揮中心指引成立防疫專責小組,落實防疫措施與疫調,甚至是員工確診通報機制要精準建立,避免黑數產生。
本土疫情進入高峰,南部染疫確診病例陸續增加,為防止社區有隱藏黑數,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指示,應加緊展開訪視稽查企業防疫,督促及協助企業加強評估疫情衝擊、落實各項防疫措施與疫調及通報機制,以精準掌握控制疫情、確保勞工安全健康,並維護企業持續營運的能量。
雖然大陸官方近期對鬆綁互聯網監管釋出善意訊息,但互聯網業者經過這一年多的高壓監管,業績短期恐難有起色,各家業者紛紛採取裁員措施因應。互聯網三大巨頭「BAT」之一的騰訊,繼2022年3月傳出大裁員消息後,近日遊戲和體育業務也傳出縮減人力,其中騰訊「金雞母」的遊戲部門裁員幅度可能達一成。
投行美銀發表最新報告,將中國2022年的GDP增長基線預測下調至4.2%,最悲觀增速為3.5%,主要關注大陸對新冠疫情的防控措施帶來的干擾;該行預期大陸短期內會推出更有效的政策放寬包括降息及放寬房地產限購等。
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鎳價暴漲之際,市場盛傳由於俄羅斯鎳被歐美制裁,因此無法交割,使得全球最大鎳及不銹鋼生產商中國青山控股的20萬噸鎳空單可能交不出現貨。據傳國際礦業巨頭嘉能可(Glencore)趁機在LME抬升鎳價,軋空青山控股,並劍指其印尼鎳礦60%股權。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作為堅守疫情動態清零策略的大國,中國正積極探索放鬆管控的方法。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官員正研究仿照北京冬奧期間採取的措施,使用「旅行泡泡」,蒐集新的抗病毒藥物數據,並為未來大陸國產mRNA疫苗在國外物色基地。兩名知情人士表示,新冠疫情控制措施或明年春季前不會放鬆,但試點開放措施最早或於今年夏季會在一些城市落地。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對新冠疫情「零容忍」的中國,正積極探索放鬆管控的方法。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官員正研究仿照冬奧期間採取的措施,使用「旅行泡泡」,收集新的抗病毒藥物數據,並為未來國產mRNA疫苗在國外物色基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1日表示,有關今日報載民眾反映「松機吐口水採檢站,狹窄不到1坪、沒清消,引發傳染疑慮」,說明如下:
資安議題日益重要,櫃檯買賣中心發布資安管控指引,以協助上櫃公司強化資安防護及管理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