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提高利潤的搜尋結果,共14筆
全球知名電動車製造商特斯拉今年初再度於中國與歐美市場大幅降價,雖然引起部份顧客不滿,但仍為特斯拉爭取到大筆訂單,股價從去年底的谷底大幅反彈,公司利潤率亦持續提高。這當中因素包括成本控制與採用新技術,另外還有個重要的因素:販賣全自動駕駛軟體。而這項汽車業全新概念的商品除了為特斯拉創造源源不絕的利潤,還將為人類汽車的消費與使用方式開創新時代。
依主計總處公布,我國受雇員工每人每月總薪資,2021年服務業平均為55,428元,其中零售業為45,033元,住宿餐飲為35,033元。皆低於整體服務業平均數。
立隆電(2472)29日舉行股東會,完成董事改選並通過盈餘分配案。立隆電表示,第三季車用與工業自動化產品訂單仍佳,第四季訂單能見度較為保守。受惠於新台幣近期貶值,有利於出口並且提高利潤,對立隆電下半年整體營運成績有不錯的挹注。
受持續缺工和Omicron變種病毒疫情影響,美國聯邦快遞(FedEx)上季獲利表現意外疲弱,周四盤後股價下挫3.72%,報219.51美元。該公司並表示,下半年陸運業務的利潤將無法達成內部目標。
卜蜂董事長鄭武樾30日指出,疫情對卜蜂產品影響有限,2021年影響最劇還是原物料黃豆、小麥、玉米(黃小玉)與運費起漲;上半年還不錯,但第三季無預警起漲,使得公司第三季獲利下滑。他認為,自由經濟機制下,原物料上漲,產品該漲就漲,近期飼料已再調漲9毛,相信第四季獲利會比第三季好。
今春木材價格一度衝上歷史高點,近期價格明顯回落,從5月高峰跌近七成,預料這將使美國建商提高利潤,但新房價格不會因此下降太多。
台酒今年酒類商品策略以「推陳出新」提高利潤,許多酒類商品都即將走向歷史,除了日前的紅標米酒之外,據透露,陳年紹興酒預計下半年也將走入歷史。
BMW 已設立 2023 年前要達成電動車銷售佔比達 20% 的目標,但去年電動車僅占 BMW 全車系銷量的 8%,為總銷售量的一小部分,因此砸大錢推動電動車轉型的初期銷售獲利並不高。
雖然特斯拉的股價和市值不斷攀升、未來前景看好,但馬斯克並未被當前的成功沖昏頭,日前反而發信告誡內部員工要更專注節省成本和提高利潤,不然特斯拉的股價恐將從高點快速下跌。
飼料及肉品大廠卜蜂(1215)董事長鄭武樾18日表示,今年首季獲利跟去年同期「接近」,展望後市,他認為隨著大宗物資價格回穩、飼料末端售價合理反應、豬價也回升至每公斤近70元,估計第二季、第三季將持續轉好,今年整體營運可望優於去年。
永大經營權白熱化,親近永大前總經理許作名的人士今天表示,永大中國業務確實出現疲軟和管理不善的問題,恐傷及所有股東權益,因此這次才會支持許作名出面承擔,並自信有經驗有能力改善現狀。他們也相信市場派進入董事會後,能改變公司舊有思維及經營方式,目標是讓永大(中國)一年後營收扭轉正成長,三年後大陸營收恢復到2014年180億元以上水準。
聚集人潮是文創產業的第一步,也是作為文創產品行銷的開端。因為有人潮就有錢潮,文創產業是在成本與利潤之間的關係,必須在產值上提高利潤,所以需要人潮助長聲勢,並得到豐盈的利益。
日本電機大廠東芝公司在做假帳、虛報利潤問題曝光之後,面臨創業140年來最大的危機。東芝7日公布2014年度的財報,從原本年度淨利1200億日圓(約318.5億台幣)下修至淨損378億日圓(約100億台幣)。
央行總裁彭淮南昨(12)日至立院財委會備詢時,立委紛紛質詢他對「加薪四法」的意見,對此,他表示「樂觀其成」,強調提高工資可帶動經濟成長,且企業應該把勞工與資本家放在同一等級,「不能只照顧股東,沒有照顧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