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提高利率的搜尋結果,共478筆
日本股市近20年來首次被多家法人列入新一年度看好的投資標的,但若和同時進榜的美股比較,日股雖具轉機,但法人認為,美股勝出的機率較高。
金龍年想搶高利報酬,組合式債券投資是相對較好的投資策略,分析師認為,主要有二原因,若利率下調,各種債券都會有表現,公債、投資級債及評級高的債種,都可納入債券投資組合中。
隨著通膨趨緩,根據Grant Thornton國際商業報告(IBR)顯示,中型企業家(mid-market business leaders)樂觀景氣回溫,投資意願再創新高。依據追蹤數據顯示,2023上半年中型企業家的樂觀度攀升至67%,相較2022下半年提升八個百分點。
美元高利定款成長速度快過放款,多家銀行第三季淨利息收益率(NIM)略有下降,不過大部分銀行預估,若明年美元利率維持、沒有大幅改變,將透過增加外幣放款等方式提高NIM,預估會比今年表現更好。
美國10月消費者及生產者物價指數低於預期,核心CPI年增也放緩,強化利率見頂預期,債市投資情緒正向。據美銀最新統計,過去一周投資級與非投資級債持續迎來資金淨流入,其中非投資級債單周淨流入29.8億美元,與前周相同仍為債市中動能較強者。
美債殖利率飆高,壽險9月底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擴大至5.6兆元,淨值波動受關注。壽險公會16日表示,會影響淨值的只有OCI(其他損益)及覆蓋法項下的金融資產未實現損失5,750億元,且9月底壽險淨值為1兆9,798億元,較去年底回升3,791億元,已有顯著改善。
美銀美林11月全球經理人調查結果出爐,74%經理人看好美國經濟軟著陸或不著陸,76%認為美國聯準會此波升息已到頂。本月調查的主要變化是對通膨、利率和殖利率下滑的信心提高,高達76%的經理人看好通膨下滑;37%經理人看好高評等債表現將優於非投資等級債。
本週日圓兌美元匯率已逼近33年來的低點,日銀行長坦承當前正面臨嚴峻的挑戰。日本經濟在今年第3季度的萎縮幅度比預期更為嚴重,凸顯出其後疫情復甦的脆弱性,並讓日本央行想要逐步解除貨幣寬鬆政策的努力變得更困難。
美國聯準會未放棄升息,且中東衝突未止,歐洲通膨居高不下,債券殖利率一直在高檔盤旋,面對混沌不清的市場,法人建議,布局評等高的優質債,再配置一點非投資級債,更有助提高債券收益率。
市場對聯準會(Fed)利率維持更高更久的預期上升,美債殖利率持續走揚,特別股信用利差持平,9月特別股指數收跌。法人表示,近期特別股主要發行金融業公布財報結果正向,基本面依然穩健,短期雖因信心波動而震盪,長期回歸資產特性,建議聚焦特別股長線投資價值。
在今年日本央行更換舊行長之際,一位曾被視為有機會接任的候選學者表示,日本央行可能會在明年初結束現行的負利率,然後把利率升至零的位置後就先暫時按兵不動。
在全球主要央行相繼暗示通膨已獲控制,並開始停止升息之際,澳洲央行卻因為通膨頑強難降,被迫在連續四個月按兵不動後,7日再度恢復緊縮貨幣政策,將現金利率提高1碼到4.35%,達12年新高水位。
英國央行(BoE)在周四稍晚預計將會把利率穩定維持在近15年高位,由於通膨率仍為富裕國家當中最高,可能短期內無意計畫降息。
在全球利率持續偏高的情況下,公債殖利率飆漲提高政府及企業借貸成本,相對衝擊企業獲利,也讓全球經濟前景生變。部分專家擔心這般情況將讓股市面臨巨大危險,但高盛卻認為現在正是逢低進場時機。
升息循環下,高利率環境將維持更長、更久,公股銀行現在更看重客戶的貢獻度,尤其對業務量及貢獻度偏低的授信戶,在換約或重新洽談時,都會評估提高承作利率或減少額度等方式,以維持獲利水準。
壽險是避險大戶,公股銀行分析,壽險公司依其需求,對SWAP(換匯交易)各天期均有著墨,但仍以短端2到4個月為主。公股銀主管分析,推測原因或許是市場預期美國聯準會升息已近尾聲,承作短端部位較可視市況靈活調整。
美股財報季本周拉開序幕,將由銀行股打頭陣。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利率急升恐讓銀行業第三季持有的債券與貸款未實現損失再度擴大,並進一步對其資產負債表造成衝擊。在此同時,這些銀行為了避免存戶流失,還面臨被迫提高存款利率的壓力。
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官員指出,未來一段時期內須保持限制性貨幣政策(透過提高利率或貼現率等措施降低貨幣供給,藉此減緩經濟增長),通膨率才能返回聯準會訂下的2%目標。
被視為聯準會(Fed)鷹派大將之一的明尼亞波里斯聯準銀行總裁卡什卡利(Neel Kashkari)25日表示,基於美國經濟展現令人訝異的韌性,聯準會(Fed)可能到年底前需要再升息一次,而且維持高利率更長一段時間,以讓通膨回落到2%目標。
美國聯準會(Fed)雖暫停升息,但明年降息幅度與次數將減少,銀行業者預期短期強勢美元走勢,會在美國出現明確終結升息訊息時結束,屆時甚至應提防中期回檔走勢,但現在趁利率仍處高檔之際,可持續布局美債,來提高利息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