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撞船的搜尋結果,共140筆
美菲兩國的國防部發言人27日發表聯合新聞稿說,美國防長奧斯汀與菲律賓防長鐵歐多洛(Gilberto Teodoro Jr.)26日通電話,指責中國「危險妨礙」菲方向仁愛礁「坐灘」軍艦上的人員提供補給,奧斯汀強調美方對菲國和印太地區的鋼鐵般承諾,美菲重申《共同防禦條約》的適用性並致力於加強軍事合作。
隸屬海巡署東部機動海巡隊的500噸級的巡防艦「南投艦」,昨日上午進基隆港靠泊時,疑似操作不慎,導致整艘艦無法及時停住,往碼頭直衝後撞上,同時波及到碼頭上的行人觀景步道,當時步道上不少民眾,眼見大船「直直往自己衝」差點被撞上,當場嚇得趕緊閃避,直呼「在陸上走也會險被艦艇撞到」。
全球有愈來愈多被稱為「暗船」(dark vessels)的船舶,它們透過關閉自動識別系統(AIS)等手段,避免被偵察到所處位置,來進行非法海上活動,其中光是交易被西方制裁的俄羅斯石油,金額就可能達數百億美元。
「永華6號」引水船2020年3月晚間,引導5000噸香港籍「騏龍號」貨輪進入台北港時,因人為疏失撞上永華6號,導致永船翻覆,58歲船長楊明順、28歲船員李易軒落海身亡,士林地院31日,宣判引水人陳雲龍依過失致死罪,處6個月有期徒刑,同案有過失的騏龍號船長、三副等3人因為大陸籍,未到案發布通緝中。
馬祖福澳港「台港13302號」拖駁船長25日上午疑操作不慎,擦撞新台馬輪右後舷,導致船身進水傾斜,僅13分鐘滅頂沉沒,所幸5名拖船船員及時獲救,而搭載78名乘客的新台馬輪經安全檢查合格後,延誤3小時才啟航駛往基隆,另傳出恐因拖吊繩索脫落才肇禍,航港局將進一步釐清事故原因、檢討責任,並清除海面油汙。
馬祖福澳港拖駁船「台港13302號」今(25)日上午,疑似碰撞新台馬輪左後舷,導致拖船機艙破裂進水,僅13分鐘時間,拖船沒頂沉沒,所幸5名拖船船員及時被救起,未有人員傷亡。經安全檢查合格後,新台馬輪已於下午1點20分離港,78名旅客預計下午6點30分抵達基隆港。
馬祖福澳港上午發生碰撞沈船意外。往返馬祖與基隆間的新馬輪,上午搭載78名乘客準備出港時,突然與協助拖駁的「臺港13302號」拖船發生碰撞,拖船隨即受損沉沒,台馬輪當時已駛出港嘴,立刻被要求停船返回碼頭,所幸無人員傷亡,目前正在進行檢查是否受損,至於影響乘客行程,船東已經準備午餐讓乘客用膳,並有部分乘客改搭機回台。
日本愛媛縣今治市外海的來島海峽今晚發生兩艘貨船相撞事故,其中一艘沉沒,2名船員下落不明。
大陸軍事微信公號「樞密院十號」7日消息,大陸央視軍事5日罕見公布了陸海軍飲馬湖號半潛船的訓練畫面。這種體積龐大、造型怪異的船隻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興趣。事實上,對於大陸海軍這種能將大半船身潛到水下、執行多種運輸任務的特種船隻,外媒也一直給予了高度關注。
兩艘美國軍艦在聖地亞哥灣航行時,竟然幾乎直接對頭相撞,所幸兩艘船在最後一刻各自左右轉向,避免了可能發生的災難性碰撞。這兩人聯想到美國海軍在過去幾年發生的撞船事件,比如費茲傑羅號(DDG-62)與馬侃號(DDG-56),都造成極嚴重的損傷,以及海員的死亡。
海巡署「台南艦」(CG126),在上星期前往太平洋友邦帛琉進行機密任務,可能是與美國、日本的類似船艦進行聯合演訓,如此重要的行動必然是低調與保密,因此台南艦必然是關閉了AIS自動識別系統,然而此舉對中國大陸「船訊網」無效,該網站仍然完整呈現台南艦的全部動態。
在電視紀錄片將撞船事件搬上螢幕後,英國國防部終於證實,兩年前,皇家海軍「諾森伯蘭」號巡防艦(HMS Northumberland)在北大西洋航行時,艦後的拖曳聲納陣列和俄羅斯潛艦相撞。
法國《20分鐘報》(20 Minutes)報導,身為法國海軍旗艦、下週即將參加該軍種史上最大規模演習的「戴高樂號」航空母艦(R91),12日在土倫軍港(Port militaire de Toulon)附近與一艘帆船相撞,所幸並未造成人員傷亡,「戴高樂號」也沒有明顯的損傷,不過帆船桅杆折斷,只能被拖回附近的港口修理。
如同大西洋北冰洋是美俄潛艇追逐鬥智場域,美中在南海水面上的對峙之外,水下的鬥法更加激烈。美軍在此部署最頂級的水下武器,對中國在南海的軍事活動是一大威脅,尤其是以海南島為基地的中共航空母艦與核動力潛艇。海狼級潛艇事故曝光了美國在南海的水下軍事部署,也反映出美國拉攏澳大利亞成為其南海戰略的核潛艇夥伴的原始動機。
9月11日,好幾個媒體都有報導釣魚台海域發生大陸海警艦與日本海保艦的衝突,甚至還傳出雙方船艦撞擊的事件,一時之間,網路上的各種討論相當豐富,甚至有些評論節目也以此為題材。然而真有此事嗎?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博士發現,事件可能被國內媒體誇大了,對峙與追逐確實有,但是日本媒體沒有報導發生「艦與艦的接觸」。
「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USNI)12日報導,兩名退役美軍將軍在國會議員的贊助下進行調查,稱美國海軍水面艦隊目前的文化過度重視行政業務和媒體影響,使其相對忽視戰訓本業,且行事保守以避免受罰,導致近年來發生撞船、火災、誤入伊朗領海後投降等事件。
美智庫傳統基金會海上作戰與尖端科技研究員薩德勒(Brent Sadler),投書「Defense One」。文中指出,五角大廈在5月分提出的2022年國防預算案,雖然美國海軍希望打造一隻能與中國大陸競爭的艦隊,進而提升未來的實力;但預算中大砍造艦經費、裁減海軍人員、不當的調整薪資、錯誤的投資,以及忽略造船業,讓海軍恐無力維持與盟邦的關係網路,更無力因應大陸海軍威脅。
2017年美國海軍先後發生費茲羅傑號(DDG 62)與馬侃號(DDG 56)撞船意外。事件發生後,海軍發布報告顯示,睡眠不足造成的過度疲勞,為意外的主要元兇。為此海軍發布解決疲勞政策;不過,根據美國國會稽核處(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GAO)27日發布調查報告卻顯示,命令發布迄今已達3年,海軍水手依舊沒有獲得足夠睡眠。
中國與菲律賓的南海主權爭議持續,菲律賓外交部22日表示,當天與中國就南海問題舉行友好和坦率的視訊會議,這也是菲方3月指控中國海上民兵船隻集結南海牛軛礁以來,兩國首次舉行會談。
孟加拉首都達卡附近今天發生沉船事故,一艘擠滿多達50名乘客的小型渡輪與另一艘船碰撞後沉沒,已造成5人喪生,救難隊正在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