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撞船的搜尋結果,共189筆
海巡署「台南艦」(CG126),在上星期前往太平洋友邦帛琉進行機密任務,可能是與美國、日本的類似船艦進行聯合演訓,如此重要的行動必然是低調與保密,因此台南艦必然是關閉了AIS自動識別系統,然而此舉對中國大陸「船訊網」無效,該網站仍然完整呈現台南艦的全部動態。
在電視紀錄片將撞船事件搬上螢幕後,英國國防部終於證實,兩年前,皇家海軍「諾森伯蘭」號巡防艦(HMS Northumberland)在北大西洋航行時,艦後的拖曳聲納陣列和俄羅斯潛艦相撞。
法國《20分鐘報》(20 Minutes)報導,身為法國海軍旗艦、下週即將參加該軍種史上最大規模演習的「戴高樂號」航空母艦(R91),12日在土倫軍港(Port militaire de Toulon)附近與一艘帆船相撞,所幸並未造成人員傷亡,「戴高樂號」也沒有明顯的損傷,不過帆船桅杆折斷,只能被拖回附近的港口修理。
如同大西洋北冰洋是美俄潛艇追逐鬥智場域,美中在南海水面上的對峙之外,水下的鬥法更加激烈。美軍在此部署最頂級的水下武器,對中國在南海的軍事活動是一大威脅,尤其是以海南島為基地的中共航空母艦與核動力潛艇。海狼級潛艇事故曝光了美國在南海的水下軍事部署,也反映出美國拉攏澳大利亞成為其南海戰略的核潛艇夥伴的原始動機。
9月11日,好幾個媒體都有報導釣魚台海域發生大陸海警艦與日本海保艦的衝突,甚至還傳出雙方船艦撞擊的事件,一時之間,網路上的各種討論相當豐富,甚至有些評論節目也以此為題材。然而真有此事嗎?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博士發現,事件可能被國內媒體誇大了,對峙與追逐確實有,但是日本媒體沒有報導發生「艦與艦的接觸」。
「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USNI)12日報導,兩名退役美軍將軍在國會議員的贊助下進行調查,稱美國海軍水面艦隊目前的文化過度重視行政業務和媒體影響,使其相對忽視戰訓本業,且行事保守以避免受罰,導致近年來發生撞船、火災、誤入伊朗領海後投降等事件。
美智庫傳統基金會海上作戰與尖端科技研究員薩德勒(Brent Sadler),投書「Defense One」。文中指出,五角大廈在5月分提出的2022年國防預算案,雖然美國海軍希望打造一隻能與中國大陸競爭的艦隊,進而提升未來的實力;但預算中大砍造艦經費、裁減海軍人員、不當的調整薪資、錯誤的投資,以及忽略造船業,讓海軍恐無力維持與盟邦的關係網路,更無力因應大陸海軍威脅。
2017年美國海軍先後發生費茲羅傑號(DDG 62)與馬侃號(DDG 56)撞船意外。事件發生後,海軍發布報告顯示,睡眠不足造成的過度疲勞,為意外的主要元兇。為此海軍發布解決疲勞政策;不過,根據美國國會稽核處(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GAO)27日發布調查報告卻顯示,命令發布迄今已達3年,海軍水手依舊沒有獲得足夠睡眠。
中國與菲律賓的南海主權爭議持續,菲律賓外交部22日表示,當天與中國就南海問題舉行友好和坦率的視訊會議,這也是菲方3月指控中國海上民兵船隻集結南海牛軛礁以來,兩國首次舉行會談。
孟加拉首都達卡附近今天發生沉船事故,一艘擠滿多達50名乘客的小型渡輪與另一艘船碰撞後沉沒,已造成5人喪生,救難隊正在搜救。
美國坎貝爾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默科格里亞諾(Sal Mercogliano),28日出席國際線上論壇時呼籲,當美海軍不再擁有國營或懸掛美國旗的商船,來滿足戰時前進基地需求時,海軍應思考如何在高端衝突中維持艦隊戰力。他警告,自1945年以來,海軍前述能力已根本性地發生變化,使得海軍在部署後面臨後勤支援的短缺。
美國總統川普20日在白宮會晤密西根州議會共和黨領袖,希望挾共和黨多數優勢,主攻州選舉委員會無法確認開票結果,進而由州議會臨選16名總統選舉人投票,以翻盤選情;孰料與川普會談的共和黨州議會領袖,會後聯合發表聲明表態,「沒有任何證據可改變拜登獲勝的事實」,讓川普翻盤的夢想反變撞船。
宜蘭蘇澳籍延繩釣漁船「新凌波236號」,27日在釣魚台西方約12浬處作業時,遭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艦「KURIMA」(PS32)驅離,過程中擦撞「新」船船艏,造成「新」船右舷裂損,緊急向漁業電台求援後,還一度失聯,所幸最終人船未遭日方扣押,船上共7人均安;此案是近年日本對我方漁船最嚴重的衝突事件。國民黨立委陳以信質詢,不僅外交部長吳釗燮態度飄忽,台灣日本關係協會秘書長郭仲熙除了表示目前究竟誰撞誰「各說各話」,更吐出「日方是這麼認為」一語,讓網友心寒道:「為什麼不譴責?因為還沒找到好劇本甩鍋給阿共吧!」
蘇澳籍漁船「新凌波236」在釣魚台海域遭日本公務船衝撞。宜蘭女婿、國民黨立委蔣萬安昨提出3點主張,質疑蔡政府事發後態度非常軟弱,政府應該主張的主權、漁民生計及政府立場均未表達。
蘇澳籍漁船新凌波236號遭日本海上保安廳公務船(PS-32)以近乎甩尾方式擦撞船艏,「新」船28日清晨5時許歷劫歸來,在基隆艦戒護下返抵南方澳,船長陳吉雄怒批日本「沒將台灣人生命當作是一條人命!」要求日方道歉賠償。
蘇澳籍漁船新凌波236號27日在釣魚台約12浬作業時,遭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邏艦擦撞船艏,消息傳回後讓漁民譁然,忍不住痛罵:「日本船太超過!」蘇澳區漁會常務監事林月英痛批,政府就算要媚日,也得以對人民、漁民有益為前提,政府必須給個說法,為漁民討公道。
美國海軍「費茲傑羅」號(USS Fitzgerald DDG-62)2017年6月17日在日本外海與商船相撞,導致7人喪生,並重創了這艘9,000噸的飛彈驅逐艦,引發全球關注。
2017年8月,美國海軍馬侃號驅逐艦(DDG-56,USS John S. McCain)在西太平洋與一艘油輪相撞,船舷側撕開一個洞,造成10名水手死亡。三年後,這艘驅逐艦終於完成修復,正在重返艦隊。
大陸籍「海發88」貨船在本月9日於烏坵海域發生「撞船」事故,當天船上4名船員即由肇事漁船救走,船隻則直至昨(29)日下午斷纜漂離烏坵禁限制水域。我方已透過管道通知福建莆田海事局,並通報經過船隻注意航行安全。